偶然間看到的一篇文章,看完后很感動,想起昨天晚上躲在被窩里的悄然慟哭。記得每次回去媽媽總買我愛吃的菜,變著花樣做,就為了能讓我吃的好點,總說在外面吃的不好,所以回家要多補補。一晃眼,四年過去了,就要畢業了,因為總不記得給家里打電話,這些年幾乎沒怎么聽到那幾句嘮叨來嘮叨去的話,煩人而熟悉。當我成為一個小大人,家里的事漸漸的也有主動權了。5.1放假回去,餐桌上我和妹妹聞著媽媽做的菜,紛紛表示好香啊。媽媽卻說,是嗎?香就好香就好。哦,媽媽的鼻子也不行了嗎?哦,為了自己的孩子,隱藏病痛,只為支撐起照顧好這個家,哪對父母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這么偉大的父母,你好意思讓他們離你遠去嗎?
1
我媽是個一般的婦女,上完小學后,因為家里經濟困難,就輟學學縫紉了。也和那個年代的媽媽一樣,家里家外一把手,但始終保持樂觀堅強。
其實,自大學起,我就一直很害怕堅強這個詞。它要求你對自己堅強,同時以自己的要求去要求他人堅強。有次,我爸因為家里的無線用不了而責備我,硬說是我把他弄壞的。我很委屈,明明我也只是想用個無線而已(我們家是電腦和電視用的一個網,當時剛開始弄,什么也不懂),說到最后我就用眼睛看著我爸,吵也吵的越來越難聽,然而“不爭氣+委屈”的眼淚就順著面龐泉涌下來,索性一甩手直接上了樓。
然后我媽就上來安慰我,“你爸就是那樣的脾氣,你也不是不知道?說兩句就哭了,做人要堅強點。”是呀,后來想想,這種事有什么好哭的,被罵兩句又不會少塊肉。可哭的時候就是感覺到委屈像天辣么大,情不自禁的眼淚就下來了。
2
媽媽在任何時候都是堅強的。
很多關于我媽的事,我大概都是從奶奶嘴里聽來的。
在農村,選擇去城里買房的人是不多的,除非你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足以還房貸和生活。當然,我們家是沒有這個能力的。于是,買了一塊地決定自己造房子。這塊地從小學時就已經買好了,遲遲未動工,直到我上完高中。終于開始動工了,需要用到竹子(做梯子用)、攪拌機、畚斗車等。
我們家有一片竹山,長滿了竹子,隨便弄幾部梯子都不是問題。可偏偏就出現了問題。竹子砍下來后,因為太多沒一下子拖完,就先放在那邊。貪玩的小孩上了山,不知怎么就掉進了水里淹死了,恰巧我家的竹子就在旁邊。有個精神有點問題的人說他看見了,正是我們家竹子弄得。
這直接導致我家的鐵門上就出現了鋤頭印、斧頭印、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印跡。他們家的人大半夜的就在門口鬧,在門口哭。因為他們索要5萬的賠償,我媽不給。嚴重的后果就擺在我們面前,你們是想要好好生活呢?還是花錢買心安呢?無奈之下,我爸就拿出去了5萬。我并不知道我媽當時的心情,也看不到她的表情,據說有人攔著她,據說她都哭了,據說她一周沒理我爸……這些都是奶奶后來告訴我的。
但我知道的是,我媽一年的工資都不到5萬,一個紡織工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頂著椎間盤突出的傷,坐下沒一會兒就能睡著的人,肯定是不愿意拿出這么多錢的,何況她的兩個孩子還需要她養活呢。
我好恨自己為什么沒有陪伴在身旁,為什么所有的苦都要她一個人受。同樣都是一個人啊,為什么承受的痛苦差距那么大。
媽媽是一個多堅強的人啊,一個任何時候都堅強的人,一個要求他人也堅強的人。那天,她應該是哭了,非常痛的,聲嘶力竭的。然而,第二天,卻還是像往常一樣,堅強著上班去了。昨天的所有痛苦都沒有遺留,但也許臉上的皺紋更深了,手上的繭更厚了。
3
4.28奇葩說辯論的命題是該不該送父母去養老院,我當時看到時,心想,這樣的命題還需要辯嗎?當然不需要。讓父母自己去旅游,去和相同年齡段的人一起交流,這是上層人民的生活。你去一個差的養老院,是不會有這種額外活動的,不被人嫌棄就已經很不錯了。而這樣的養老院,才是符合我們這個年齡段收入的。
可是,在你萌生出這個年頭時,是否該想想:父母辛苦養育你二十幾年,或者更長時間,在他臨老臨老時,你卻要他遠離家人和朋友,繼續去開辟一個新的世界。你是否忘了,你的父母已經老了,他早已沒有精力和沖動去開拓世界。而且,他的世界里裝的都是你和你的世界。活了一輩子,好不容易建立的一個家,現在這個家卻要把創建人排除在外,這比過河拆橋還要令人不恥。
如果是父母主動要求的,那還是因為他們的心里裝的都是你。“我在這,他們的生活受到了打擾,都不能好好過三人世界了;我住在孩子這,他們每天工作那么忙,還要照顧我,真是太辛苦了;我想我還是走吧……”他們有很多的顧慮,因為我們;他們打電話的時候假裝生活很美好,因為我們;他們總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因為我們。
父母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生物了,對于偉大的生物,你怎么好意思讓他離你而去,獨自在養老院里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