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出的《參與感》封皮是亮橘色,上面畫著一只長翅膀的飛豬,給人充滿活力又不枯燥的第一印象。
書讀了一半,聊以下幾點。
“產品第二,團隊第一”
團隊合作是至關重要的。小米在搭建硬件團隊時花費了最多的時間,幾個創始人對硬件方面都不太了解也沒有相關人脈,大家和幾個“候選人”談了兩個多月進展很慢,有的人還找來了“經紀人”談條件,不僅要求高期權而且還要比現在的大公司還好的福利待遇,有次談到凌晨雷軍、林斌和作者黎萬強都覺得快崩潰了。直到周博士出現,雷總說第一次聊了一個小時就敲定了,后來周博士也說當談到第15分鐘他就決定了一起來“鬧革命”,他自己多年的夙愿也是做最好的手機按成本價賣。讀到這里我被感動了,創業是熱情要實現夢想的價值,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很不易,像起初那些“候選人”衡量再三,確保自身萬無一失的情況下還有諸多類似保險的附加條件,當對方的重心總在這里和你周旋時不免覺得心力交瘁,雙方的關注點不一樣想達成共識自然是費勁,后來遇到了周博士,合適的人一拍即合,大家共同協作想想就很是愉悅,遇到困難一起解決也是有意義的挑戰和配合。
后來一個月內就又敲定了10多名擁有近15年工作經驗的硬件工程師。很多人一聊就是近10小時,現在的硬件結構工程負責人是雷軍從早上10點聊到晚上11點多談下來的,該負責人后來半開玩笑說當時答應是因為體力不支了。看到這我被雷軍的執著和認真逗笑了。在小米創建四年后市場估值100億美元,小米依然不惜花費巨大的精力尋找人才,要最專業,最合適。專業是行業經驗和專業能力,尤其是工程師,1個靠譜的工程師可頂100;最合適則是有創業心態,有自己的喜歡和熱愛在里面,就不用過分的規則去強制員工,大家會主動積極的完成工作。
大局觀
團隊建設好了,人員布局完畢,接下來就是商業戰略布局,同樣贏在布局上的還有京東,書中提到劉強東起初在中關村做第一家明碼標價的商家,起初差點無法生存,但三個月后卻因為客戶口口相傳打贏了翻身仗,這里的共同點是口碑為王,而口碑的核心是品質,品質做好才有好的口碑,所以從最核心的品質來說,小米就毫不心虛,努力做得就是品質,不怕質疑。紅米1代因為硬件流暢性不達標被放棄,損失4000萬元,小米精益求精,直到紅米2代的發布。布局鋪好大方向就正確了,“只要持續走,不是反方向或原地踏步就好”。根基立穩后是營銷策略,書中提到凡客和某品牌手機(我猜是OPPO)的傳播方式,凡客是找新生代明星鋪開標價的路牌廣告,OPPO則是用巨星代言,冠名各種電視節目,在平時關注娛樂和音樂的“電視型”人中有了知名度,國際范的包裝主打二三線城市。小米做品牌的路徑是一開始只專注忠誠度,通過口碑不斷強化這一過程(在論壇和微博平臺),到了足夠量級才投入去做知名度。MIUI從100個粉絲開始累積到6000萬,在口碑好的基礎上贏得了足夠的忠誠度后才在春晚期間做了廣告,這時進一步擴大知名度,再來看小米的評價都是大家良心推薦,從而良性循環,在品牌推廣傳播這方面取得了成功。關于傳播更多寫在后面。
產品
產品不能從一開始就死盯競品,這樣首先就把自己視野窄小化了,就像微信的成功不是針對和微博一樣的模式,小米的定位是互聯網手機,MIUI的“橙色星期五”互聯網開發模式讓每個用戶都參與了開發,隨著MIUI的迭代完善,成就了用戶最想要的,也為小米贏得了口碑和用戶量。
“品牌的起跑線”和傳播
小米花了心思起名字,買域名,想到代表戰略的品牌宣言,設計了感性的吉祥物米兔,三位一體把品牌樹立的穩實接地氣。小米的傳播手段是做具有情懷的正能量的自媒體。說到情懷就想到老羅的“錘子”,在我看來這無疑是個反面例子,情懷二字讓老羅活生生的變成了引起我反感的字眼,事事都講情懷不免矯情,沒有真材實料的吹噓和空談玩壞了“情懷”和“工匠精神”,書看到這里我才了解到小米的情懷先于錘子,青春、崛起、參與和平凡的力量都摻雜在其中,可以看出有不少米粉是真的被打動了。正能量在這里就不多說了,小米不僅正能量還偶爾會有調侃幽默的娛樂精神,背后還是認真和堅持。自媒體層出不窮,正面的例子就有王自如和他的ZEALER,還有“二環十三郎”陳震等,無論是良心品質測評還是高超段子手,能博取大家眼球的大V就是信息傳播的噴射口。這里跑個題,不知道今天參加“大V影響力峰會”的小馬甲露出真面目會不會掉粉哈哈...
透明的小米
小米的路由器讓米粉手動組裝,小米的開放日讓相關人士參觀工廠和物流線,直觀了解每一部小米從誕生到送達用戶手中的過程,讓有權威的人事見證了真相。小米就是這么透明,這么硬氣,沒什么好遮掩,這讓人感到安心與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