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文烈
在微信里,看見彭孃孃的像,正掛在靈堂正中。
這是彭孃孃的兒子,從涪陵發給我的微信照片。我正在廣東。
像框中的彭孃孃,依然笑瞇瞇的樣子,眼睛彎彎的,像月牙。一說起善良、可親、陽光這類詞匯,我就想起了這雙眼睛。
她總是那個樣子。我想不出來,她不高興時,或者生氣時,會是什么樣子。因為我沒見過。
彭孃孃永遠地離開我們了。但是,我老是在想:彭孃孃不會這么早走的。在生命之路上,她應該穩健地走得更遠……
當年我從重慶上山下鄉,到石柱縣插隊落戶。后來,又在公社小學任教。彭孃孃尹局長他們,就在石柱縣城里上班。
尹局長是南下干部,是從學校從軍的。我和他們從素不相識,到相識、相知。他們為我這個遠離家鄉的知識青年,提供了親人般的依托和慰藉。
后來,重慶的學校到縣里招生時,由于尹局長的力薦,我才得以入學,從農村回到城市……
我回城后不久,彭孃孃和尹局長,也調到涪陵工作了。我喜歡他們的為人,始終保持著與他們的聯系。每次到他們家去看望,都覺得隨意、輕快,彼此其樂融融。
也許冥冥中老天的安排?今年年初,我竟鬼使神差地,兩次從廣東惠州去海南文昌,去看望彭孃孃他們兩個老人。
他們的兒子,每到冬天,就安排他們從涪陵到海南過冬。
后一次去海南,阿蘭也隨行。只有老天爺才知道,這竟然是我們和彭孃孃最后在一起的時光。
我們到文昌后,我的老朋友給我們安排了臨海的住房。安排停當后,朋友又要帶我們到海邊去玩。我們婉拒了。我們急急的,要去彭孃孃家看望他們。
和老人家見面了,他們象小孩般高興。老頭子拿起電話,興沖沖地對遠方的兒子說:“嗨,文烈來了!”
彭孃孃還是那樣笑瞇瞇地,兩只眼睛像兩個月牙。
大家在一起,沒有客套,非常隨意。
一到家,我聽說燃氣灶不太好用,就拆開檢查;阿蘭也忙著打掃起屋子。還把沙發拉開,清除積塵。兩個老人在一旁,也并不阻攔我們。彼此都沒有主人、客人的感覺。
收拾好后,彭孃孃摸摸沙發、茶幾,不停地說:“哎呀,我們家,好久沒有這么干凈過了!”
大家都笑起來。
彼此在一起,屋里彌漫的氣氛是輕松、親切、無拘無束。
知道我們要來,老人準備了一些海鮮。專門在市場上去買的。是些什么?我不記得了。但我們卻記得,彭孃孃給我們盛飯,總是尖尖的一大碗。我們有些為難,但她卻不依。也記得,彭孃孃燉的湯,是用黑豆和五花肉塊燉的。平常、普通,卻很鮮美。
質樸!質樸的彭孃孃!
我連喝了兩碗湯,說:“太好喝了!下次來,彭孃孃還是燉這個湯喲!”
彭孃孃連聲說:“要得,要得!我還是給你們燉這個湯。你們好久又來嘛?”
她笑瞇瞇的,兩只眼睛又彎成兩個月牙。
這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情景。但是,普通有什么不好呢?
此刻,彭孃孃他們正在涪陵。不料,突然收到他們兒子發給我的微信。
彭孃孃的像,正掛在靈堂的正中。我該說些什么呢?是哀傷,悲悼的話語?我說不出來。也不想說這些。
我想說的是,彭孃孃,你要好好休養,好好保重自己哦!
我想說,彭孃孃,入秋了,涪陵晚上有點涼了,你要注意加衣服哦!
我還想說,彭孃孃,別忘了,下次我到海南來看你們,你還是給我燉上次那種黑豆肉湯哦!
彭孃孃,你分明仍在笑咪咪地,和我們在一起。我們都喜歡你,喜歡你的質樸、陽光、善良、快樂......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