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遇到心靈捕手的小編值班————
小編是一個很不會安慰人的人。
閨蜜一來哭訴她和男友的矛盾,小編就會說:
“至少你還有男朋友啊。”
閨蜜翻了個白眼,梨花帶雨地走了。
室友來吐槽她的領導有多奇葩,又扣了她這個月獎金,小編聽完就說:
“我覺得你跟領導相處有問題,你其實不應該當面頂撞領導,你應該找個機會單獨跟領導聊聊。”
室友斜睨了我一眼,關上門走了。
同學傾訴論文難寫,導師給的deadline快把他逼瘋了,小編淡定地看著他說:
“哦,沒那么夸張吧,一篇論文而已,你一定能完成的,加油!”
同學掛了視頻通訊。
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安慰人不成,反而讓對方更加生氣。
但小編的表姐就是一個很會安慰人的人,上至八十歲外公下至三歲小外甥女,生氣或難過的時候總能被表姐三言兩語哄高興了。
有一次,小外甥女和鄰居家小男孩鬧了別扭,哭著跑到表姐身邊告狀:“媽媽,勇哥哥打我,還把我洋娃娃的頭弄掉了!”
表姐把小外甥女摟在懷里,安慰道:“哦,勇哥哥打了你,還把洋娃娃的頭弄掉了,你覺得很生氣很傷心,恩,媽媽知道了,如果是媽媽,媽媽也會像你這樣難過的。”
不像小編那樣去說小男孩是壞孩子,也不像她爺爺那樣跟她講道理,姐姐沒有分辨誰先動手、誰多誰錯,就這樣說了兩句話,哭了三分鐘后,小外甥女擦干眼淚,情緒平靜下來,轉頭繼續找她的勇哥哥去玩了。
小編曾問過表姐安慰人的要訣,她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
有一個精神病人,不與人說話,他每天都撐著一把傘蹲在房間的墻角里,不聲不響。很多心理醫生一籌莫展,不知道這個病人究竟在想什么,是怎么回事。
有一天,有一位心理醫生也撐了一把傘,蹲坐在了病人的旁邊,也一聲不響。過了很長時間,這位病人很奇怪地問:“你是誰呀?”醫生回答:“我跟你一樣啊。”病人點點頭說:“噢,你也一個蘑菇啊!”
原來是這樣!這個人認為自己是一個蘑菇。
過了一會兒,醫生站了起來,在房間里走來走去,病人就問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來走去?
醫生回答說:蘑菇當然也可以走來走去啦!病人覺得有道理,就也站起來走走。
又過了一會兒,醫生拿出一個漢堡包開始吃,病人又問:咦,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東西?醫生理直氣壯地回答:蘑菇當然也可以吃東西呀!病人覺得很對,于是也開始吃東西。
幾個星期以后,這個精神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雖然,他還覺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說完故事,表姐說:“安慰別人,同理心很重要,你可以把難過的人看成一個蘑菇,而你安慰他的時候,就蹲下來陪他做一個蘑菇。”說完,表姐還俏皮地沖我眨了眨眼。
聽完小編腦海里就浮現藍瘦香菇,當時就覺得會安慰人的人真是太可愛了,可愛到可以治愈一切悲傷。
是啊,當我們感到難過的時候,并不需要別人來我們出謀劃策,我們真正想先聽到的,通常是‘恩,我懂你的感受,如果是我,我也會這樣’。
一個具有同理心的人能夠安慰身邊一群人,而一群具有同理心的人在一起,就能安慰甚至影響許多許多人。
這樣一群人組建了一個劇場——一人一故事劇場,他們是現實中的心靈捕手,用藝術表演的方式治愈他人心中的傷痛,重新認識自己。
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er)是一種即興表演形式。在一人一故事的演出中,觀眾會講述自己那些平凡或不平凡的故事——夢、回憶、幻想、不幸、歡樂,演員會即興將這些故事表演出來,讓真實人生的浮光碎影以立體全息的方式一一呈現。
其實就是演員們帶著尊重與同理心,傾聽著普通人的故事,將真實人生的浮光碎影以即興演出的方式一一呈現,即使平凡,也值得贊頌,這就是一人一故事劇場。
傳統觀念中,我們對戲劇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那些擁有劇本的偉大的經典劇目。而事實上,在傳統的文學劇場之外,甚至在文學劇場之前,一直還有一個更直接、更個人、更謙卑、更接地氣的劇場,它源于人類對彼此聯結的永恒需求,通過美學儀式展現出來,正如“一人一故事劇場”,用真實呈現著我們生而為人的意義。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一人一故事劇場從美國傳播開來,得到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丹麥、德國、芬蘭、意大利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推崇。如今,它將對生命故事的贊頌帶入了中國,喚起了中國人在飛速發展的經濟洪流中停下來聆聽、療愈與彼此尊重的需要。
下面就讓我們聽1個中國的一人一故事劇場治愈他人的故事。
▼
一人一故事劇場與弱勢群體
木棉劇團藝術總監·陳志君
一人一故事劇場不拒絕任何觀眾,但作為民眾劇場,木棉劇團認為有一些觀眾比另外一些觀眾更值得投注心力,這些觀眾就是很可能在社會上無法說出自己的故事的人。他們或者是弱勢、邊緣群體,或者是營營役役的大眾。由于不是大眾意義上的英雄,因此他們連被書寫的機會都沒有。
有一次,坐在說故事人椅子上的是位有智力障礙的女孩。對她來說,在眾人面前講自己的故事,又有人演給自己看,這是第一次。她講她的生活。她生活在庇護工場(為各種殘障者提供庇護性就業的場所,會提供一些例如串珠等簡單加工的工作機會)與家兩點一線之間。每日都是起床,吃飯,上工,下班,吃飯,看電視,洗澡,睡覺。
但很少有人將如此程式化的生活講得這般歡喜,尤其是講到下班之后可以吃飯,吃飯之后可以看電視時。她臉上掛著笑容,仿佛這不是無趣的重復,而是輕快的回旋。
我決定送她一個“大合唱”——演員站好V形隊列,將她的生活和情感以重復的動作、聲音、短句呈現出來。演員用手部轉動,奏出零件拼合時的旋律;用蔓延張開的手臂,模擬下班時伸的懶腰;用肆無忌憚的笑,演繹看電視時的快樂。借著歌隊般的疊加效果,那隱藏在故事中的感受和旋律,被呈現出來,被所有人聽見。演員的演繹恰如其分,沒有做過多修飾語闡述。
然后她滿心歡喜地接受了這份“禮物”。
當一人一故事劇場說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被聆聽和尊重,這真是說時容易做時難。
尤其當我們面對弱勢群體的時候,很容易有一種優越感,優越感表現得最明顯的是說教,但更多時候,優越感讓我們過分地以自己的視角去看待別人的故事,不自覺地對其中的人、事或一些價值傾向做評價。
例如,覺得上述故事中的生活平凡單調,聽眾無法發自內心地快樂起來,領航員尤其容易跌進這個坑里,拼命挖掘故事的意義。
有時,我們看到一些資深的社會工作者、與邊緣社群長期接觸的演員,即使接受的一人一故事劇場訓練不多,也會比那些訓練有素但很少接觸這些群體的演員,更容易放下自己的各種猜想或執念,達到一種平和的狀態,做到“慶祝平凡,就如慶祝不凡一樣”。一劇場演員的修煉是人生閱歷的修煉,而不僅僅是一劇場技巧的訓練。
有趣的是,我們一方面需要放下執念達至平和;另一方面有需要提升一個更高層面的覺察,覺察到一人一故事劇場演出中的“紅線”,即串聯起各個故事的隱藏的主題,而這個主題反映觀眾共同的生命經驗,同時它也反映我們共同的一些社會處境。
今天中國人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流動狀態,廣州更是外來人口高度聚集的地方,人們怎樣面對城市生活的疏離感?于是有了一個以“陌生人”為主題的演出,邀請從外地來的廣州打拼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一位女士分享了在這個城市漂泊數年的經歷,她覺得自己經歷了長期的陌生之后,現在逐漸開始熟悉起來。
隨后一位女孩分享了早年與父母的疏離,她們極少有身體的接觸,直至一場火災才讓她們終于有機會依偎在一起。
經過短暫的沉默,一個社工的分享著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作為一個外地人,由于有著社工的身份,她可以跟服務對象建立關系,她已經分不清楚到底是她給了服務對象勇氣,還是服務對象給了她留在這個陌生地方的勇氣了。因此,雖然她的日常依然充滿了無力感,但她決定陪伴這些服務對象多一段時間。
這些故事雖然發生在不同的時空,但其實都是在訴說著關于“身份”的體驗。
“是哦,原來身份是這么多面的。”這種因為彼此的故事而拓寬的視野,幫助人們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處境、放下阻礙前進的枷鎖。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弱勢群體,但弱勢群體之所以弱勢,未必是他們自身的能力或品質的問題,而與一個大的社會結構息息相關。這個社會結構進一步內化為他們對自己“身份”的認知,從而造成一道又一道枷鎖。
城市外來人口中的很大部分處于社會中下層,這焉能忽視他們身上承受的環境和制度的限制,焉能不顧由于這些外在因素而強化的自卑心?
殘障人士無法抓住自己的夢想未必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努力,而是他怎樣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以及社會是否給予了相應的尊重、提供了合理的便利;
大齡女青年之所以深陷焦慮,不一定是因為自己不優秀不成功,而是她們的優秀面臨著傳統女性的“成功”標準碼的圍困。
因此,為弱勢群體演出,更需要意識到個人故事背后的社會環境,讓人們不至于陷入個人悲劇中,演出能一定程度上讓他們重新審視加諸他們身上的條條框框,從而獲得更多的“選擇”。
而且有一點非常明顯,比起沒有任何作用的說教,看見“不同生命的可能性”更可能激發人們自己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出發的動力。而能承載這種對話的團隊,必已經過人生的洗練、同時關于這個“社會議題”有著扎實的學習與覺察。
〈
即興真實人生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
內容簡介
《即興真實人生》是一人一故事劇場創始人Jo Salas的作品,業已翻譯成德語、日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中文,暢銷于幾十個國家……整本書以說故事般生動的語言講述了一人一故事的起源、發展、形式、要領,以及服務的對象等。這本20周年中文紀念版更新了故事、圖片,以及部分章節,同時還獲得作者授意,精選了幾篇中國區本土實踐等資料,供中國區讀者參考。
作者簡介
Jo Salas,TED演講人、Playback Theatre創始劇團創始人之一、文學碩士。她與先生喬納森?福克斯和創始劇團的其他成員共同創立了一人一故事劇場。
Jo Salas現任哈德遜河一人一故事劇場藝術總監,常居紐約州北部。她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教授一人一故事,已出版三本相關著作和諸多文章。
媒體推薦
我非常高興地看到一人一故事劇場在教育和療育上的應用,Jo Salas的這本書在中國大陸出版正逢其時,讓我們在實踐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同時,懷著敬意一起來讀《即興真實人生》吧!
——李嬰寧 著名劇作家、戲劇教師
任何劇場工作者、演員、劇作家、創作者都應該讀這本《即興真實人生》,它能為你帶來最有價值的、最具操作性的方案。Jo Salas用講故事般生動的語言將即興藝術娓娓道來,讓人回味無窮。
——Robin Larsen 博士、《A Fire in the Mind: The Life of Joseph Campbell》合作者
在《即興真實人生》里,讀者能領略精彩的生命故事,而劇場工作者能找到最有價值的工作參考與理論。
——Parabola雜志
《即興真實人生》不僅是劇場藝術家的必讀作品,更是教育工作者、社會服務工作者獲取專業經驗的必備作品。讓美學點燃每一個生命的意義。
——Mady Schutzmann 《Playing Boal: Theatre, Therapy, Activism》合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