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說:“美是回來做自己,知道自己生命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去活著。”
每個人都在忙,忙著追名逐利,忙著柴米油鹽,忙著忙著就忘記了自己。把浮躁的心沉下來,欣賞周遭的美好,從一朵花開中、一片流云里懂得了美,就懂得了生命。
北漂女孩石佳冉,從美中找到了表達生命的方式,并以美作為終身事業(yè),將世間的一切美好一針一線繡進團扇里。
在她的團扇里,你看得見落英繽紛、草長鶯飛,蝴蝶入夢......極致的繁華深處,是對美的初心不改。
石佳冉說:“我一直不奢求什么大富大貴,簡單可以讓我過得更自己。相比在北漂的同齡人,我目標一直沒有改變,將愛好做成事業(yè),發(fā)掘身邊的美好,一片云一片葉在我眼中都有別樣的美”。
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
康德曾說:“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
小時候,石佳冉的父母逼著她學了很多“有用的”特長:架子鼓、美術(shù)、書法等,可她一點也不快樂。
只有在做手工時,看著美一點一點從自己的手中綻放,才是她最快樂的小時光,這個快樂是沒有目的,沒有功利的。
長大了,石佳冉一意孤行地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用長長短短的線在扇面上繡出心中的繁華世界。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世間最快樂的事莫過于此。
石佳冉的創(chuàng)作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團扇,她說:“只要是美的,就不該有界限”。
中國的點翠、西方的蕾絲、印度的絲繡、精美的釘珠......世上一切美好的元素,她都放入其中,流傳千年的團扇,在她手中煥發(fā)新的生機,美得驚心動魄。
一柄小小的團扇,是石佳冉的道場,于方寸之間,造出乾坤萬象。
無論外界如何喧囂,在一方團扇面前,石佳冉的心完全沉靜下來,“一針一線的頻率特別養(yǎng)心,像是一種修行。”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去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熱播,阿里影業(yè)邀請石佳冉創(chuàng)作“三生桃花扇”,石佳冉也是劇迷,爽快地答應了。
創(chuàng)作“三生桃花扇”也如“歷劫”一般,一遍又一遍反復細致地修改,追求極致的完美,才終于有了驚艷四海八荒的“三生桃花扇”。
石佳冉將“三生桃花扇”分為四個主題: 字、囍、紙、云。
「 字 」
十里桃林,灼灼芳華,石佳冉別出心裁地加入亮片,桃花瓣瓣躍然扇面,并以金絲勾勒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八字,將三世的情深散入一朵朵永不凋零的桃花。
「 囍 」
大紅絹面上,三圈由淺入深的金色繡線,代表三生三世的輪回。云龍和九尾狐之間以金色桃花枝來銜接,則代表男女主角因桃花結(jié)緣,雙喜寓意大婚之喜。歷經(jīng)三生三世癡纏,終于喜結(jié)良緣。
「 紙 」
紙漿與桃花瓣制成桃花紙,再于其上釘珠造花。春風十里,不見桃花,桃花已化入紙中,就似這三生三世的情緣,藏在紙間,掛在心頭。
「 云 」
石佳冉創(chuàng)作破云扇很隨心,不畫底稿,想象著自己在云海飄蕩,以針作筆,一點一點勾勒出心中的景象。浮云縹緲不定,空靈寂寥,愛恨糾葛都如這浮云隨風散去。
石佳冉的“三生桃花扇”,初見驚艷,再見傾心,馬云也為之折服,將其中兩把永久收藏在太極禪院。
做一個簡單的手藝人
宋代郭若虛曾說:“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
這也是石佳冉作為手藝人努力達到的境界:氣韻天成,宛若自然。
比如她創(chuàng)作海洋系列團扇,特地跑到海洋館與海洋生物親密接觸,發(fā)現(xiàn)它們有的活潑有的害羞,靈感自然而然迸發(fā)出來。
石佳冉運用蘇繡的手法,繡出飄飄欲仙的水母,給性格溫婉的白鯊魚繡上中式紋樣的服裝,親切地稱之為“公主魚”。
她的團扇在網(wǎng)絡(luò)走紅,甚至有外國人專程飛過來一睹“公主魚”真容。
石佳冉的團扇深受人們喜愛,但她從來不出售,有人出高價也不為所動,“錢財對我一個30歲的人來說,沒有傳承手藝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相較于名利,她更愿意做一個簡單的手藝人,她選擇開班授課,讓更多的人知道中國的團扇,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我想把咱中國的團扇帶給世界各國人民。”
她每天早上六點半出門,備課、授課,來往各地傳授手藝,少有片刻悠閑,但她卻熱此不疲,她說:“把心放在手藝上,世界就安靜了。”
做自己喜歡的事,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享受每一刻當下,就是幸福。
文字由物道原創(chuàng),圖片來源于微博「佳冉Jiaran」授權(quán),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