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做“一文一書”這個系列,每周一更,把一本書的精華濃縮到一篇文章中去,既可以督促自己讀書寫字,也能幫助讀者花更少的時間獲取更多知識,這么有趣的事我可以做100年。第一本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閱讀指數5星(滿分5星)。
? ? ? ? 這本書匝一聽像是成功學雞湯,實則不然。成功學是典型的魅力成功論,講究運用熟練的技巧馳騁職場;柯維則提倡品德成功論,技巧只是表現在外的冰山一角,真正決定性的是人的本質,也就是隱藏在冰山下的那80%。它更像是一張地圖,一種思想,用流行的說法或許應該叫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很多問題的解決思路,我本人已經深有體會。
? ? ? ? 書中提出了一個成熟模式和七個習慣。
? ? ? ? 成熟模式是說人們的成長過程,是由依賴到獨立,再到互賴。
? ? ? ?依賴期的人靠別人來實現愿望;生理上無法獨立的人需要別人幫助;情感上不能獨立的人,其價值和安全感都來自他人的看法,無法取悅別人便會極度沮喪;智力上無法獨立的人需要他人幫忙思考和解決生活中的大小問題。
? ? ? ?獨立期的人單槍匹馬打天下;生理上可以自食其力;情感上信心十足,不因他人好惡而影響自我價值評價;智力上有自己的思想,兼具想象、思考、創造、分析、組織與表達能力。
? ? ? ?互賴期的人群策群力實現最高成就。生理上可以自力更生,但也明白合作會比單干更有成效;情感上能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但也知道愛心、關懷以及付出的必要性;智力上懂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 ? 為了從依賴期進入獨立期,再到互賴期,柯偉教人培養七個習慣,即: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 ? ? ? 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是七個習慣的基礎。積極主動除了要求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之外,還提出一種重要理論:人在刺激和回應之間存在一個自由選擇的空間。消極被動的人,外部刺激與回應之間沒有空間,刺激一來就立即本能回應;表現出來就是非常易怒,經常不由自主的火氣上腦,說一些過分的話,事后又后悔不已。積極主動的人會將外部刺激與自己的回應互相分離,在這段空間之內根據自我意識、想象力、良知、獨立意志做出恰當的選擇,然后在對外部刺激做出回應。
? ? ? ? 第二個習慣是以終為始。我們做任何事都是經過兩次創造而成的,第一次是在頭腦中構思,第二次是付諸實踐。以終為始是說先在頭腦中構建出愿景和目標,然后倒推回起點,如果成立就去做,不成立就不做。很多人都對未來渾渾噩噩沒有想法,僅憑感覺做事,陷入窘境后又抱怨老天的不公。這就是因為開始之前沒有在頭腦中進行一次創造。做項目的人都知道,項目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目標,做事尚且如此,做人不是更應該要有目標嗎?人生目標的話題太沉重,以終為始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隨處可見。比如你想讓孩子養成收拾房間的習慣,明知道命令與呵斥只能是口服心不服,不但達不到目標甚至會更糟,那就不能這樣做呢,需要另外想辦法。
? ? ? ? 第三個習慣是要事第一。要事第一首先要有獨立意志,優先處理重要緊迫、重要不緊迫的事務,避免陷入不重要緊迫、不重要不緊迫的事務之中,必要時勇敢說“不”。另一個高效能的秘訣是授權。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相信都有自己的理解。
? ? ? ? 前三個習慣著重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實現個人成功;后面的習慣著重培養獨立而互賴的人格,獨立是互賴的基礎,由個人成功進入公共成功。開始之前,柯維引入了“情感賬戶”的概念。銀行賬戶是把錢存進去,以備不時之需。情感賬戶里儲蓄的是人際關系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與人相處時的那份安全感。能夠增加情感賬戶存款的,是禮貌、誠實、仁慈和信用;反之,粗魯、輕蔑、威逼和失信等等,會降低情感賬戶里的余額,到最后甚至透支。并給出了六種投資方式:理解他人、注意小節、信守承諾、明確期望、正直誠信、勇于致歉、無條件的愛。
? ? ? ?第四個習慣是雙贏思維。雖然我們嘴上都說雙贏思維,其實并不真正理解其含義,雙贏思維并不是生意雙方都有利可圖,而是一種利人利己的人際交往模式。雙贏的精髓是信用,即情感賬戶。沒有信用,雙方只能妥協,因為信任,彼此才能坦誠相待,互相交流、發揮創造性。總想在爭論中戰勝對方的人,就不是雙贏思維的踐行者,而是贏/輸思維;一味壓抑自己委曲求全的人屬于輸/贏思維;兩敗俱傷是輸/輸思維;獨善其身是單贏思維。雙贏思維認為,如果不能達成雙贏,那就好聚好散。
? ? ? ?第五個習慣是知彼解己。與孫子的“知己知彼”看著像,實則完全不同。知彼解己的強調的是先理解對方,再解釋自己。大部分人在聆聽時并不是想理解對方,而是為了做出回應,要么說話,要么準備說話,企圖用自己的經歷理解別人的生活。其實遇到分歧,首先要傾情聆聽,以同理心去理解,然后再討論。所謂同理心,并不是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而是別人怎么想我就怎么想。你媽覺得你冷,是你媽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同理心則是你不冷你媽就覺得你不冷。
? ? ? ?第六個習慣是統合綜效。向情感賬戶投資,建立信任;以知彼解己為技巧,先理解別人,再闡述自己;以統合綜效為交往方式,消除分歧找到解決方案,最終達到雙贏的目標。統合綜效的精髓是尊重差異,取長補短,尋找最優的第三條路,而且越有差異越有力量。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自以為是的人總以為自己最客觀,別人都有所偏頗,其實這才是畫地為牢。完全矛盾的兩種意見同時成立是否合乎邏輯,問題不在于邏輯,而是心理使然,習慣四、五、六的成功關鍵,不是智力問題,而是情感問題。
? ? ? ?第七個習慣是不斷更新。習慣七是講個人產能,為了保護并優化你所擁有最重要的資產---也就是你自己,需要從四個層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每個層面都很重要,平衡好四個層面的更新,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 ? ? ?讀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我本人深受啟發,我就曾因為不懂得以終為始而辨不清方向,因為沒有理解朋友而損失了情感賬戶,因為執著于詮釋觀點而陷入贏/輸模式,這本書對于我而言可謂恰逢其時,希望對朋友們也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