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雨霏
01
五一爬恒山,先是坐車到1600米的地方,然后大約爬3公里多就可以登頂。
做事不喜歡留遺憾的我,心想:既然來了就一定要登頂,要不以后想想都會后悔。
所以我一直鼓勵同行的小伙伴:“我們堅持堅持就能到頂了,加油呀。”
剛開始爬的時候,因為體力的不適應,沒走幾階就開始喘粗氣,需要歇歇。隨著體能的適應加上勢必要登頂的決心,慢慢地覺得越來越輕松。
就在依舊望不見山頂的一個小憩的地方,同行的小伙伴累得揮手著說:“我不想爬了,就到這里吧。”
我不甘心:“你先在這里歇會,我去前面看看,看能不能看到峰頂。”
我快步地向上爬,在爬到一個高峰后,看到了遠處那個人頭攢動的高處,急忙拉住一個反方向的人問:“前面那是山頂嗎?”
“對,就是那兒。”他滿臉自豪地回答我。
我趕緊掉頭幾乎小跑著下來,回到小憩的地方,激動地對同伴說:“我已經看到頂了,差不多再有20來分鐘就可以到了。”
她淡淡地對我說:“我們下山吧,剛才車上的人打電話了,讓我們快下山呢。”
這個消息就好比一盆冷水澆到了頭上,我想用盡全身力氣說:“NO”。但是沒辦法,我們和其他人拼車出來并且一會兒還要去其他景點,不好意思讓人家等太久。
我依依不舍地、遺憾地相跟著下了山。邊下山邊勸自己:“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會在計劃之內的,總會有一些意外的因素影響事情的進展。對于確實是做不到的事情,放下就好了。”
有的時候執著的不一定就是事情的本身,而是自己的念想。只因為自己覺得必須要做到,而忽略了事情的必要與否。
02
?一年前有個朋友暗戀一個男生,但是她的性格又做不到主動。最后得知該男生交了女朋友,她哭了一宿。
第二天她沙啞著嗓子給我打電話:“我整整喜歡了三年的人有女朋友了,只是不是我。”
“忘了吧。”我知道在這段一個人兵荒馬亂的時間里,她更多的是希望后的失望,失望后再自欺欺人地找希望。
“我真的不知道以后夢里沒有他、發呆沒有他的日子要怎么過。”她開始痛苦地啜泣。
前段時間見到了在朋友圈沉寂一年的她,整個人完全變了樣:知性、溫柔、但不失活力。
“近來怎么樣?”看得出來她過得應該是不錯。
“挺好的,一切都很好。”她笑著說,臉上寫著大大的滿足。
“真的忘了嗎?”我試探性地問她。
“沒有什么忘不忘的,只能說是放下了,有時還會不經意地想起,但是感情已經基本沒了波瀾。”她說得很釋懷,也很坦然。
只要是走過心的人,怎么可能忘記,只能說放下了,不再為難自己也不為難別人。
放下其實就在想開了的那一瞬間,一種恍然大悟、如釋重負的快感。放下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世界上的誘惑太多、人的欲望也很多,而成長正是從放下開始的。
放下對事的執念,是不再跟自己較真,不再為難自己;放下對人的執念,是成全自己也是成全他人。
成長,就是要從愛自己開始,愛己才能愛人;而愛自己的表現就是學會放下,學會清空,開心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