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VS擬物——寫在Chinamorphism誕生之前

題外話:“Chinamorphism[中式化(暫譯)])”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這個理念的中心思想是:在抽象主義和寫實主義之間找到一種平衡,打破扁平化和擬物化的界限,通過加入一些符合東方思想、行為習慣和審美觀的東方元素,從而定義一種屬于東方人的設計語言,讓別人尤其是西方國家的人一看就能發出“嘿!這是東方人設計的!”甚至“嘿!這是中國人設計的!”這樣的贊嘆。而號召更多設計師和設計從業者在創作的時候加入東方的、中式的元素,使用并推廣“Chinamorphism”這門設計語言,就是我們“九荒中設”創立之初最遠大的目標。

在討論“Chinamorphism”之前需要明確一點,我們雖不排除將來在其他領域應用“Chinamorphism”的情況,但在這里我們將要討論的是在個人電腦、移動設備、可穿戴設備、互聯網以及其他電子數碼產品上使用的一門用戶界面(UI)設計語言和相關的交互體驗(UX),當然,我們也非常樂意見到在各行各業“Chinamorphism”都能發揮它的作用,創造出優秀的、人性化的產品。

這里需要大家先理解三個概念:抽象的(abstractive)設計具象的(concrete)設計寫實的(realistic)設計,加上我們將要說的“Chinamorphism”,文章將因此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壹·抽象的(Abstractive)設計

首先看一下維基百科里關于抽象化的定義:

抽象化(Abstraction)是指以縮減一個概念或是一個現象的資訊含量來將其廣義化(Generalization)的過程,主要是為了只
保存和一特定目的有關的資訊。例如,將一個皮制的足球抽象化成一個球,只保留一般球的屬性和行為等資訊。相似地,亦可以將快
樂抽象化成一種情緒,以減少其在情緒中所含的資訊量。

通俗來講,就是一個抽取共性-拋棄個性的過程。請注意,這里的“抽象”是動詞(abstract)或者名詞(abstracion),而我們要討論的是形容詞“抽象的(abstractive)”這個含義。

那么,什么才是抽象的呢?

扁平化設計(flat design)就是抽象的設計

很多朋友可能會想:“這很簡單嘛,扁平化是抽象的,擬物化是非抽象的!”

其實這么說并不完全,打個比方,以下兩種計算器,你能分辨出哪個屬于擬物化設計的范疇嗎?

圖1

實際上,兩種都屬于擬物化設計的范疇,你猜對了嗎?

2014年11月,谷歌發布Android 5.0(Lollipop),并且推出了一種全新的設計語言Material Design(材質化),至此,全球IT三巨頭:蘋果、谷歌、微軟都加入了“扁平”的大軍,標志著設計“扁平”時代的到來。

然而“扁平”大潮這洶涌的勢頭卻導致了一些濫用這門設計語言的現象,好比一個產品,從圖標到按鈕,從背景到動效,只要“突起來”一點就落入俗套,變得過時(out)。

誠然,優秀的“扁平”設計已經不可避免地代表了當今社絕大部分人的審美觀(尤其是年輕人),但并不是每一款產品或應用都是“優秀的”。

讓我們先從微軟的Metro風格說起,Metro風格被大眾所廣泛認知,應該是在Windows 8系統上,實際上最早的Metro風格實例應該追溯到微軟百科全書95,這之后包括Zune播放器、Xbox360、Windows phone 7,以及現在的Windows 8、Windows 8.1、Office 15等產品上,都可以看到Metro風格的影子。

Metro風格是由微軟公司開發的,內部名稱為“typography-based design language”(基于排版的設計語言),后來因為版權問題(德國有一家著名的連鎖超市品牌恰好也叫Metro[麥德龍])而更名為“Modern UI”。

不過我們從它內部名稱可以看出來,這門語言并不是單純的將一個個純色的小方塊整齊排列這么簡單,Metro界面強調的是信息本身,而不是冗余的界面元素,顯示下一個界面的部分元素的功能上的作用主要是提示用戶“這兒有更多信息”。

但Metro風格并不是“扁平”設計的始祖,Swiss Design(瑞士設計)才是,Swiss Design是一門基于排版的設計語言(是不是跟Metro風格的內部名稱很像?),有時也叫做柵格設計國際主義設計,這牽扯到一些藝術設計的歷史淵源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補充。

那么,接下來要說說蘋果這朵奇葩和它的扁平化設計(Flat Design)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蘋果的產品就呈現出一種極致的簡約化風格:

圖2

但要想想那可是上世紀80年代啊!正是工業革命和裝飾主義大行其道的年代,社會跟藝術界普遍的審美觀應該是華麗的、現實主義的裝飾藝術啊!只能說喬布斯和他的設計團隊邁出的嘗試性的一步極其幸運地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成功,雖然妥協于大眾審美,在GUI的設計風格上依然使用非扁平的擬物化設計(Skeuomorphic Design),但你瞧,在微軟的Metro風格大獲好評之后,傲嬌的蘋果炒掉了Scott Forstall(軟件設計師,蘋果的擬物化設計風格主要設計者),換上了飽受爭議的Jonathan Ive(工業設計師,蘋果的扁平化設計風格主要設計者),這其中還有許多曲折離奇的故事,有興趣的同學自行補充,總之可以這么說,如果說微軟的Metro風格讓世界知道了“扁平”設計,那么蘋果的Flat Design就是讓“扁平”設計真正成為世界通用的主流。

再后來的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傲嬌中的傲嬌谷歌也發布了自己的“扁平”設計的語言Material Design。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Metro Design、Flat Design、Material Design這三種規范就是當今世界最流行的“扁平”設計語言,這三種規范其實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取消了諸如透視、紋理、漸變等能表現物件三維效果的裝飾,所有的元素的邊界都干凈利落,沒有任何羽化,漸變,更少的按鈕和選項使得界面干凈整齊,使用起來格外簡潔,可以更加簡單直接的將信息和事物的工作方式展示出來,減少認知障礙的產生。

實際上這就是“扁平”設計概念,而這種“扁平”設計的概念的學名就叫“扁平化設計(Flat Design)”,沒錯,這個名字和概念是由谷歌(對!警察叔叔就是他!)在2008年提出的,至于后來蘋果的“扁平化設計(flat design)”其實只是”準扁平化“的,你仍可以看到帶陰影的圓角按鈕、漸變的背景等非扁平的元素(當然,ios8將使用一種全新的完全扁平的設計語言)。

那么我們在前頭所說的:

扁平化設計(flat design)就是抽象的設計

這句話,你能理解了嗎?

完全“扁平”的設計里的物件,就是一些經過高度抽象的現實中的三維實體的二維屬性的表現,還記得維基百科那個例子嗎?皮球經過抽象后就是一個圓,同樣的道理,在完全“扁平”的設計里,現實中圓柱體(或類圓柱體)按鈕經過抽象后,去除光影、透視等效果,就變成了一個圓。

這就是“抽象的(Abstractive)設計”的概念。

貳·具象的(Concrete)設計

在藝術界有兩種重要的繪畫表現形式,一種是抽象藝術(Abstractive Art),還有一種就是與其對應的具象藝術(Concrete Art)。同樣的,在設計界與抽象的扁平化設計對應的,就是具象的擬物化設計(Skeuomorphic Design)。

區別于“寫實的(Realistic)設計”,“具象的設計”是一種介乎抽象和寫實之間的藝術風格,網絡上并沒有關于“具象的設計”的相關定義,讓我們想一種辦法來概括它。

首先看一下這個單詞:Synesthesia,詞典中的解釋為:

Synesthesia 
  n. 
  共感覺, 副感覺 ,聯覺
  【心理】聯感(如某種顏色引起某種嗅感) 
  【生理】伴生感覺, 反射性反應 
  1. A condition in which one type of stimulation evokes the sensation of another, as when the 
hearing of a sound produces the visualization of a color.
  (聯覺)一種刺激激發起另一種感覺的狀態,如聽到某種聲音便好象看到某種顏色。
  2. A sensation felt in one part of the body as a result of stimulus applied to another, as in 
referred pain.
  (移覺)因對身體的某一部位的刺激而使身體的另一部位感到此種感覺,如在談到痛苦時。
  3. The description of one kind of sense impression by using words that normally describe 
another.
  (通感)用通常描述另一種感覺的話來描述一種感官印象。

可以看到,在生理學(聯覺)、心理學(移覺)、語言學(通感)中Synesthesia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含義。聯覺是人腦天生的一項特殊功能,它主要發生在生理層,主要是生理學或腦科學研究的對象;移覺主要是指人的實時心理出現的跨感官刺激——反應現象,它是人類后天社會心理的感覺自發行為,主要發生在心理層,屬于心理學研究的領域;通感是人類言語行為的自覺建構,它主要發生在語言層。

我們暫時拋開用戶的心智模型和生理上的巴甫洛夫效應,看看維基百科上關于通感(修辭手法)是如何定義的:

...將抽象或無生命的事物以具體事例代替...
...通感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隱喻...

如此,我們不妨假設Synesthesia在設計學上的解釋為:用某一含有隱喻性或者能啟發用戶聯想的虛擬物件,代替被喻的或者被聯想的具體物件

幾乎就是具象的設計的全部概念了。

為什么要說幾乎呢?

因為這個概念僅僅規范了“形式(視覺)”上的具象,還不足以運用在實際的設計中,要形成一門完整的設計語言,還需要關注其在“內容(交互)”上的應用。

那么,什么才是具象的呢?

擬物化設計(skeuomorphic design)就是具象的設計

推薦先看看擬物設計在工業中的運用,這類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仿形”——模擬物體的外形,從而營造一種貌似在使用該物體的感覺。但我們討論的不是工業設計(盡管交互設計的前身就是工業設計),而是用戶界面和交互體驗設計,不過“仿形”這個詞很nice!

我們看一下這個單詞:Skeuomorph(s),19世紀英國考古學家H.Colley March在《裝飾的意義》一文中創造了這個單詞,有很多人將其譯為“擬物化”,維基把它譯為“仿制品”,這兩種譯法都不好。假如zoomorphs譯為“動物形”,plyllomorphs譯為“植物形”,skeuomorphs則應譯為“器物形”比較恰當,不但貼近詞的原意和與其它二個詞關聯,而且用“形”字能夠指出是什么——形式,更具象,避免理解上的歧義。

需要注意的是,skeuomorphic是形容詞,skeuomorphism是名詞“器物主義”,當然,習慣上大家都把“擬物化設計”作為skeuomorphism的翻譯了,實際上應該是skeuomorphic design才對,另外,蘋果公司從來沒有為其使用的設計語言命名過,ios7以前的界面使用的是“擬物化設計(skeuomorphic design)”,ios7及之后的版本使用的是“扁平化設計(flat design)”,所以這兩個概念都不是蘋果提出的。

但我們還是要拿蘋果公司作例子。

如上所言,雖然在工業設計上仍以追求簡約為主,但是在用戶界面上喬奇葩一直奉行skeuomorphsim(器物主義),第一個采用了擬物化設計的蘋果軟件應該是最初的Mac桌面操作系統中的文件夾、磁盤和廢紙簍的圖標,而且最初的Mac OS上還有一個計算器的應用程序,這個程序看上去和真實的計算器也十分相似,這個計算器應用是由喬布斯自己設計的:

圖3

之后重回蘋果的喬奇葩帶著對視覺隱喻設計獨有的執著繼續他的擬物化道路,包括Quick Time 4、Game Center、Notes、iBook等一系列充滿現實物品質感紋理的應用讓蘋果公司名噪一時。在喬奇葩的帶領下,蘋果完成了從瀕臨破產到全球第一的大逆轉!

圖4

然而,隨著喬奇葩的離世,以及包括Scott Forstall辭職在內的高層人員動蕩,再到后來蘋果啟用Jonathan Ive重新設計了全新的、扁平化的界面,最終宣示著“擬物時代”的沒落甚至消逝(注:游戲的界面比較特殊,擬物化依然更受歡迎,但不可否認一些精品級的扁平化風格的游戲也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總之,蘋果歷經“擬物時代”的榮辱興衰,是擬物化設計的典范。

圖5

我們來總結一下“擬物化設計(skeuomorphic design)”的概念:擬物化設計是指原有物件中某些必需的形式在新的設計中已不再必要,但新設計仍模仿舊有形式,通過模擬真實物體的材質、質感、細節、光亮等細節,以使新的外觀讓人感覺熟悉和親切。

通俗來講,不僅要讓人看起來像是真的(視覺),而且要讓人用起來也像是真的(交互)

圖6

那么現在,你明白為什么右邊這個計算器也屬于擬物化的范疇了嗎?(因為它仍然模仿了現實中計算器的許多細節,比如相似的鍵盤布局)

這就是“具象的(Concrete)設計”的概念。

叁·寫實的(Realistic)設計

很多人(包括一些學藝術的)可能分不清“具象繪畫”和“寫實繪畫”的區別,其實很簡單,具象要求畫面中的事物是可以被認出來的,但不要求一定與現實中的一模一樣。寫實則比具象更進一步,不但要能夠被認出來,還最好能與現實中的事物相差無幾。

那么怎么在用戶界面和交互體驗設計這塊區分“具象的”設計和“寫實的”設計呢?

首先我們都知道,計算機界面目前有三個階段:字符界面(CUI)、圖形界面(GUI)、自然界面(NUI),這三個界面分別對應了三種操作環境:鍵盤、鼠標、觸摸/動作。以 DOS 為代表的字符界面現在已經淘汰,只剩下以Mac、Win為代表的圖形界面和以ios、android為代表的自然界面。現階段正是圖形界面向自然界面過渡時期,可觸摸屏幕和體感設備的進步讓我們感受到了科技發展的力量。如今人類在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增強現實技術、裸眼3D技術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更是讓人驚喜,我們不禁可以大膽設想:那些科幻小說、影視作品中出現的高科技技術和產品將來有一天也會實現呢?

那么我們不妨假設有第四種可視界面“虛擬界面(Virtual UI,VUI)”,就像信息交流-交換方式所經歷的“眼神-動作-聲音-語言-文字-圖片-視訊-全息投影”(注:全息投影是假想中的下一代信息交流-交換方式)那樣,未來的“虛擬界面”利用裸眼3D技術、增強現實技術或更多我們所不知道的更先進的技術,將更真實、更擬真的操作界面呈現在我們眼前,不,那已經不再是界“面”了,那是界“體”!

對著可調節透射率的窗戶揮動手臂,就像輕輕拉開“窗簾”,感受著傍晚的余暉溫柔地從頭頂流淌到腳下

一陣熒光閃爍,被喚醒的智能中控將iTunes播放列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晰形式投影在身前

輕揮手指,仿佛置身音像店里翻找唱片的舊時光

抽出Tobu的Sunburst單曲“唱片”,放入“播放機”

四周曼妙的音樂奏響

如何?感受到“虛擬界面”獨特的魅力了嗎?

不管是扁平化還是擬物化,界面中的元素都以一種更真實、更可靠的可視化效果呈現,仿佛身臨其境,仿佛就是現實。

難以用語言描述這樣一種屬于未來的科幻的設計概念,但這卻不會阻礙我們想象的腳步,積極反對Murphy定律的小米科技如是說:“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這就是“寫實的(Realistic)設計”的概念。

肆·Chinamorphism

終于來到我們的主題了,“Chinamorphism”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在此不得不再引用題頭說的那段話來表達我們的美好愿望:

在抽象主義和寫實主義之間找到一種平衡,打破扁平化和擬物化的界限,通過加入一些符合東方思想、行為習慣和審美觀的東方元
素,從而定義一種屬于東方人的設計語言,讓別人尤其是西方國家的人一看就能發出“嘿!這是東方人設計的!”甚至“嘿!這是中國
人設計的!”這樣的贊嘆。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這上下50個世紀的積累和沉淀下來,有無數優良傳統美德和文化瑰寶,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許多祖宗傳下來的東西理應由我們來繼承和發揚。

20世紀末,在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領域刮起了一股中國風,那就是以宮廷建筑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建筑的室內裝飾設計藝術風格——中式風格(Chinese Style)。氣勢恢宏、壯麗華貴、高空間、大進深、雕梁畫柱、金碧輝煌,造型講究對稱,色彩講究對比,裝飾材料以木材為主,圖案多龍、鳳、龜、獅等,精雕細琢、瑰麗奇巧。

而后,在中國文化風靡全球的現今時代,中式元素與現代材質的巧妙糅合,以明清時代為代表的中式家具與金屬窗欞、西式布藝床品的相互輝映,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設計風格——新中式風格。

仔細區別這兩種風格對理解Chinamorphsim的概念很有幫助:“中式風格”的裝修造價較高,缺乏現代氣息,只能在家居中點綴使用;“新中式風格”是中國傳統風格文化意義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的演繹,是對中國當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礎上的當代設計。

Chinamorphism就是“新中式風格”在UI和UX上的體現

以下有廣告嫌疑,但絕非廣告,介意者慎閱

我們來看一款最近十分流行的免費移動應用:「榫卯」

圖7

這款由@泰格憂思設計的APP通過精美的3D動畫和手繪的方式展示了包括榫卯的結構和相關知識,內容質量很不錯,而更重要的是,齋主認為「榫卯」這款應用的界面設計和交互體驗相當吻合“Chinamorphism”的設計理念,類似的應用還有很多,比如文化類的「胤禛美人圖」「紫禁城祥瑞」「中國古典家具」,游戲類的「秋戰」「歲樂紀」,工具類的「字拍 - 國風」「詞Ci」等等,關于Chinamorphism的具體應用分析我們另外撰文介紹,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先去試一試體驗一下。

有人可能會覺得,以上這些應用都只是在畫風上或者物件外觀上使用了中國風的元素(木制品、國畫、書法、水墨、漢字)罷了,這樣就是Chinamorphism了嗎?

說對了一部分,首先,使用中國風的元素、物體外形、畫風、紋理等等視覺效果確實是Chinamorphism的理念之一,而類似于“從右到左、從上到下的豎排文字排版順序”、“民族樂曲”、“畫卷滾動操作”、“點墨暈染動畫”等等屬于交互部分的內容,其實也是Chinamorphism所推崇的。

然而,Chinamorphism并不是封閉的設計語言,并非從UI到UX完全“中式化”而且僅僅使用中國傳統風格設計就是所謂Chinamorphsim,兼收并蓄,汲取時代流行設計的營養,打造富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設計風格,以符合當代國人的審美觀為目的,才是Chinamorphism的核心所在。時代是進步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愚昧地守舊終將重蹈歷史的舊轍。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和深入影響,我們的國家不斷接納來自世界的先進概念和技術,國人的審美觀較以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2004年前后,Web 2.0——“用戶主導內容生成”時代到來之前,中國的互聯網內還充斥著大量花里胡哨的Flash動畫、繁雜的信息以及堆積緊湊的可點擊內容,連界面設計的一套標準都沒有,更別提什么用戶體驗、易用性、可尋性了。

而如今,10年過去了,Web 3.0的大潮即將襲來,日新月異的互聯網絡不斷催生新的名詞:SNS、LBS、SOLOMO、O2O、AR、NFC...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更新,我們對視覺和交互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用戶體驗設計(User Experience Design)也越來越受到各大企業、團隊和個人的關注,同時引入了許多全新的行業:用戶體驗設計、交互設計、用戶界面設計、視覺設計、信息架構、內容優化、數據分析、產品設計...

但是在行業規范方面,數年來我們一直沿襲著國外的標準,借鑒甚至抄襲著國外的設計模式,當然,并非說這些經驗不可取,而是我們覺得,東西方文化差異雖日益趨少,但仍舊有不少傳統觀念深植于國人的內心,另外,屬于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理應由我們這些年輕的一輩來繼承和發揚,我們應該有一套自己的設計規范標準和設計風格語言,于是我們勇敢想象著并且正為之努力著:

打造賦有東方神韻的界面設計風格,
提供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視覺設計方案,
打破扁平與擬物的界限,
創造高度中式化的視覺設計語言,
以吾之眼,
洞悉未來。

這就是“Chinamorphism”的前瞻概念,更多詳細介紹和定義,敬請期待下篇。

感謝閱讀!


參考閱讀:
Flat Design 與Skeuomorphism之間的戰爭——平面像素
喬布斯與擬物化設計之間不為人知的故事
擬物化設計與扁平化設計
擬物化設計要從Game Center說起:蘋果設計的口述歷史 (5)
如何理解和翻譯蘋果「Skeuomorph」的設計理念?
豆瓣分享-Skeuomorph
維基詞條-漢字字體風格
百度詞條-中式風格
殷雙喜:寫實與具象的區別
自然用戶界面自然在哪兒
類似「榫卯」的中國風 App 還有哪些?這種設計風格能否成為一種設計趨勢
從模仿到創新:Web 設計中的中國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983評論 6 537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772評論 3 422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947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201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960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350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406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549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10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914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89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647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34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75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007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34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106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