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關注我是我開始認真反思生活的時候,我也喜歡看書,還會每天學習打卡。我怕自己膨脹,尾巴飛上天,還曾寫過一篇文章“越高等教育帶來的越高等的自卑,唯有努力才能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是,我自卑了,我怕自己不夠好,不值得別人喜歡,也不想認識的人看到,原來你“這么”努力啊。可我覺得我自己一點也不努力啊,我想要變好,不應該漸漸努力嗎?但后來想想,努力是生活的常態,別人喜歡的是你沒有發現的好的一面,或許只是想要通過你來自我反思。
?但有一點我很想說,就是,你看到的不一定是全部。網絡的局限性注定讓我們看到的只是別人分享的愿意給大眾看的生活中的美好的一面,而潰爛的一面是死也不愿意揭開,就連自己也不愿意觸碰的。所以別人也沒那么好,做好自己就好。認清自己的定位比什么都重要,關鍵是這個過程很難,是一步一步摸索,在慢慢學習中找到的。
?這也是為什么大家都在吐槽手帳圈里面有很多人自己生活都不好,拼貼浪費時間,但這是她們選擇的,不是嗎?沒有人規定手帳是什么樣子的,也沒有人規定她分享的必須是什么東西。但我覺得大多數人都有一顆“向上努力變好”的心,誰不想生活變好?這是毋庸置疑的,這就足夠了。
?你不能否認別人的努力,也不能否定自己就不能變成那個樣子。有些人很努力,每天去自習室,比如我室友(又是她)她從10月8號開始每天7點之前出門去自習室,晚上快10點回來,這無形中激勵了我們周圍很多人。我不敢偷懶賴床,她6點半起來我差不多也醒了;我所知道的隔壁寢室的和我另一個室友也開始一有時間就去自習室了,甚至和她一起在辦公室值班的別班同學,再隔了好幾個寢室的,都知道她努力的樣子,“賴”上她,和她一起去自習室。每個人都想變好,關鍵是有很多不可抗因素。
?最大的問題是手機和電腦。記得上大一的時候,學長吐槽女生以后漸漸沉迷于追劇,男生漸漸沉迷于游戲。那時候我還偏不信,不可能每個人都這樣吧。后來無意間去了偷瞄了好幾個學姐的寢室,外賣滿地,捧著電腦在追劇。我那時候心里暗暗想,我以后一定不能這樣。這應該是幾乎每一個上大學的人都想過的,那為什么會這樣?電視劇和游戲的誘惑力真的那么大嗎?我們都有自控力啊,反正我都不喜歡,很少很少會看兩眼,玩一下。
?想要變好卻有惰性,每個人都是這樣。訂好了目標,可是只有三分熱度。不能堅持一件事,我也是。但我就是喜歡讀書喜歡了這么久,還把它做得還不錯——一有時間就看書了。一開始是喜歡,后來就是沉迷了,現在慢慢的不亂讀,會為了某些目的,也會為了以后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計劃。我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也是訂了一個長遠的目標——我想做大學老師,好難啊,就把它細分——大三大四考研,有能力讀博士,有機會趕緊就業,去大專的學校也好。大二學好英語,把一些證考了,再多看一些書。理論的東西訂好了,就是實踐的了,具體到每天我應該為學好英語做什么,比如我定的是看ted,跟音頻不看字幕讀英語,聽bbc寫下來,背單詞。其他目標類似也是這樣。
?大概從11月份開始我每天都在圖書館了,一有時間就在里面,10點閉館我也那時候出來。最近心血來潮算了一下在里面的時間可以有13個小時,它開門的時間就是14個小時了。頓時覺得時間好多。生活真有意義。
?不過還要避免一點“不要自己騙自己”。不是每天去圖書館就是我很努力,在圖書館玩手機睡覺是一天,看書是一天。醒了起來對自己說,“我今天一天都在圖書館啊,好棒啊”,真正做了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善于自我反思。人無完人,金無赤足。
?歸根結底,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發光點和潰爛的地方,我們能做的是讓好的變得更好,讓不好的慢慢變好。
?惰性這種東西,第一要有人激勵,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看看別人是怎么學習的,努力的人多著呢,看多了自己也會有所改變。第二就是給自己制訂大方向的目標和具體到每天的目標,每個人都不要,不要抄襲別人的。第三就是少玩手機,多看書,多觀察,多思考啦~
?學習是一件長久的很困難的事情,又是一件只要堅持就很簡單的事,等到工作后,你會發現,還是學生時代最幸福。
?珍惜時間,合理管理自己最重要!!不要輕易否定自己,也不要任意看高別人,看到別人好的一面認真學習,別人不好的深刻反思自己有沒有。咦,這不是“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嗎?你看,早在幾千年的孔子等圣人就提倡了,我們初中就學過了,所以呢?要不要開始行動了?
?任何時候都不晚,想到了立刻就去做。永遠不要放棄成為最好的自己。
? ? ? ? ? ? ? ? ? ? ? ? ? ? ? ?愿你生活如你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