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弟弟給捎來了媽媽和奶奶捏的面羊,我才意識到,明天就七月十五了。在很多地方,七月十五和清明節,十月初一一樣,是祭祀先人的″鬼節",而在我們老家,卻是長輩帶″面羊"看望小輩的日子。而八月十五,是小輩帶月餅看望長輩的日子,所以民間有″面羊換月餅"的戲語。
? ? ? ? 所謂″面羊",其實就是用面粉捏成的各色小動物的統稱,有牛,羊,獅子,老虎,魚,鳥,兔子,龍等等,并不全是羊的形象。就算是同一種動物,比如兔子,也有許多種捏法,有憨態可掬的,有靈動跳躍的,躺的,趴的,正面的,側面的,經過老人們靈活的雙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就出現在人們面前,再加上各種鮮艷顏料的點綴,更是令人喜愛。
? ? ?所謂″面羊",分頭和身子兩部分。頭就是上面說的各種動物造型,身子就簡單多了,就是面捏成長長的,彎彎的造型,兩頭都剪成五個指頭的造型。在以前的農村,新媳婦如果訂了婚還沒有正式完婚的時候遇到七月十五,婆家也是要給未過門的媳婦送面羊的,不過,那種面羊是婆家實力的顯示,講究能蒸多大就蒸多大,用最大號的蒸鍋來蒸,一條面羊就得蒸一鍋。白胖白胖的面羊送到媳婦家,看著就喜慶。
? ? ? 除了給小孩子們蒸面羊,每年七月十五,還會給家里的男人們蒸"龍"造型的面羊,一黑一白兩條龍纏繞在一起,栩栩如生。女孩孑是不能吃"龍"的,因為吃了會長胡子……
? ? ?在以前那個靠天打糧食的年代,小麥產量很低,白面很缺乏。所以靈巧的老人們想出了辦法,做面羊的時候,里邊包的都是黑面,只有最外面是一層薄薄的白面。每年媽媽都會把面羊切開在爐火上烤干保存起來,頭疼腦熱的時候才給拿一塊吃。民間傳說,七月十五的面羊能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