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許是我心中最美的夢境。遠望十里秦淮燈火闌珊,遙看金陵城內暗香浮動,遲遲難以醒過來。我從前不了解秦淮河的時候,并沒有這樣提起它恍然覺得溫柔的感覺,好像是舊時光里的剪影,守護著傳承千年的金陵城。柔情至極,溫婉至極,卻也堅韌至極。
有幸讀了朱自清先生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看著他筆下漸漸浮于紙上的畫面,心中覺得枉然。似乎離我十分的近,又十分的遠。遠是因為,我從未去過金陵,也從未接觸過秦淮河。可它仿佛在我的夢里已然活了千年,那些在秦淮之下鮮活的故事和人也從未離去,此時,我又莫名的覺得它離我竟是十分的近了。
從前在課堂上讀起詩的時候,似乎沒有那么深刻的情感。“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我只覺得,拋開詩的本身不看,意境和畫面竟是尤為美的。我那時只曉得金陵是個帶著濃厚歷史色彩的城市,而秦淮河大約也是極美極古色的,也或許是古人口中所謂“食色性也”。再找不到更好的解釋了。
更為深刻的認知和抑不住的好奇是在知曉了秦淮八艷之后才恍然產生的。怨不得古人有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若不是被秦淮八艷吸引,大約我也不會產生想要去參透秦淮河的意向了。畢竟這世上帶有色彩和故事的城市建筑太多了點,中國這個文明上下五千年,值得探求,值得深追的更是比比皆是。
第一個想說的是我最愛的俠肝義膽的李香君,我小的時候受家中人影響,看過不少黃梅戲。當時并不知曉《桃花扇》中說的是個怎樣的故事,只覺得唱腔和扮相都是極漂亮的。而后再看到的時候,我才真正被震撼。于是我再也忘不掉這個敢愛敢恨的忠耿女子,也時常想起她在秦淮河畔發生的那些動人心弦的故事。
我其實對顧橫波不是很了解,只覺得字眉生二字,沒由來的便覺得美好,想來也是個極有才情的女子了,時人推崇她為“南曲第一”,確是名副其實。
傾國名姬陳圓圓,在我眼里她是個極其傳奇的人物,只因她與那許多的歷史故事聯系至深。當年初見,吳三桂便說“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更別提那至今還為人津津樂道的“沖冠一怒為紅顏”。圓圓與吳三桂,也只能說是被命運戲弄至深的紅塵人。
還有那“風骨嶒峻柳如是”、“長齋繡佛卞玉京”、“才華橫溢馬湘蘭”、“風流女俠寇白門”、“艷艷風塵董小宛”。讓我不得不嘆一句紅塵無情歲月輕,不負風月不負卿。想到她們與秦淮深深的牽絆,那些流淌在秦淮河的婉轉情歌,每一次的吟唱,每一次的耳語都是風情萬種;每一次的呢喃,每一次的輕嘆都是情深意重;每一次的怒吼,每一次的堅韌都是俠骨柔情。
如若這樣的秦淮,還不值得去感受去愛,那那些流淌在秦淮乃至歲月的故事和歷史,都要被辜負了。
朱自清先生說“在這薄靄和微漪里,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他重又喚醒了那個曾經紙醉金迷,六朝金粉的秦淮河,新的生命,新的風姿。
所以,你好嗎?秦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