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看得見。
一個人把時間花在哪里,決定了他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我們一邊焦慮一邊前行,每天忙成陀螺、累成狗,卻收效甚微。時間長了,失去信心。
成功路上,怎樣做最有效?
知乎大神采銅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采銅法則”:
只要不做那些不該干的事就行啦。
啥?這么簡單?!
為啥?
所謂成功的人生,就是把無數(shù)個或大或小的收益累加起來的結(jié)果。
容我慢慢道來。先上理論:
在分析一個事情值不值得去做、應(yīng)該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時候,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評估:一是該事件將給我?guī)淼氖找娲笮。ㄕJ知、情感、物質(zhì)、身體方面的收益皆可計入),即「收益值」;二是該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我稱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長的事件,對我們的影響會持續(xù)較久。
由此,便可以得到由這兩個角度組合而成的四類事件: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找到真愛;學(xué)會一種有效的思維技巧;與大牛進行一場意味深長的談話。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買一件當(dāng)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游;吃一頓大餐。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練一小時書法;背誦三首詩;讀懂哲學(xué)著作的一個章節(jié);多重復(fù)一次技能練習(xí);認真地回復(fù)一封友人的郵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參與一次網(wǎng)絡(luò)掐架;漫無目的地網(wǎng)上閑逛刷微博;使用社交軟件勾搭。
這個法則有點像"時間四象限法",但是比四象限法好操作。因為在實際使用中,容易出現(xiàn)“選擇無能”和“執(zhí)行無能”而導(dǎo)致無法執(zhí)行的情況:
「選擇無能」:很難判斷兩個事情哪個更重要,比如兩本書看哪一本更有價值我不知道,比如兩個證書去考哪一個更有前途我不知道。于是就成了布呂丹的驢子,在猶豫不決中寸步不行,直至餓死。
「執(zhí)行無能:明知道這個事情很重要,就是不去做。其實對廣大拖延癥患者來說,一個事情看上去越重要,內(nèi)心的恐懼感就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后一事無成。
我對這個理論是信服的。為什么呢?
因為這個理論包含了努力最重要的兩個部分:正確的方向+持續(xù)努力
方向?qū)α?,你才能踏上成功之路;持續(xù)努力,你才能到達成功。
那些大神和學(xué)霸們,總是能夠制定合理的計劃,擁有強大的自控力,面對選擇能清晰地作出抉擇。而我們普通人,常常會困于瑣事,疲于應(yīng)付而收效甚微。
于是我們看很多書,學(xué)很多技能,最后把時間花在如何選擇合適的方法上,卻不知道到底應(yīng)該怎樣展開行動。
其實,簡單的道理更容易被實施。
要進步,我們就牢牢地抓住這一條:
盡量少做或不做「短收益半衰期」的事情。
哪怕還是有點迷惑,你仍舊不知道你該干什么,以及到底干什么才能成功,不要焦慮。
你已經(jīng)可以告訴自己——從現(xiàn)在這一刻開始——你可以不干什么。每個人擁有的時間都是相同的,一旦你消滅了那些不該干的事,余下的時間,不管你做了什么,都會為你增添力量,積累動能,你就會一步步地、頭也不回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