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拖延是現今社會的一種普遍存在現象,調查顯示75%的大學生存在拖延現象,5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一直拖延。那拖延癥到底是什么呢?
? ? ? ?搜狗百科上說: 拖延癥(procrastination)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 ? ? ?我屬于輕微的拖延癥患者吧,別人交給我的事情(比如老師師兄或者師姐)一定記在心上很快就處理了,但是自己的事情一般都會拖到deadline才開始行動。
? ? ? ?自己的事情也分為很多類,按照重要性和緊急程度分為: 緊急重要的,緊急不重要的,重要不緊急的,不重要也不緊急的。緊急的事情一般都不會拖著,不管自己愿不愿意都會盡快解決; 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比如說寫論文、健身、閱讀和學英語,不會因為突擊了兩三天就有明顯的提升,但是對整個人生卻有著非凡的意義,這類事情一般都沒有deadline,比較容易拖延; 不重要不緊急的事,這類事情一般都有deadline,也比較容易拖延。
? ? ? ?那如何應對拖延癥呢?前幾天有幸讀到了搜狗之父馬占凱老師的輕松秘訣,我認為還蠻簡單易操作的。他對戰勝拖延癥的表述為:如何用最少的意志力啟動和執行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很多人認為拖延癥是治不好的,馬老師說是因為從未知道拖延癥可以治好或者從未用過正確的方法,沒有行動過。當然他也列了份實操清單手冊,簡單來說就是三秒法則,必做任務。任何必須做的事情(給別人轉發郵件、約朋友見面、微信給朋友介紹新朋友、別人推薦了好書等),都在三秒內著手處理、加入待辦事項、對待辦事項設置時間提醒。
? ? ? ?在幾十次3秒法則之后,你將體會到3秒法則的巨大威力,你將開始體會行動派不去立即行動就焦慮的緊迫感。慢性子也可以變成急性子。
? ? ? ? 我偶爾有刻意的訓練過,每想起一件待辦事項就立馬著手處理,手邊不留未完成的事,確實心情、效率都會高很多,但是戰勝拖延癥至少也需要21天,養成一個習慣,形成良性循環。這個辦法的確有效,但是一旦任務完成不了,就會有反效果,陷入壓力大、恐慌、負罪感和自我懷疑等,還會惡性循環,導致進一步的拖延行為。
? ? ?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環環相扣的,只有當每一件事都及時完成了才會使后面的事情有條不紊的進行。所以戰勝拖延癥,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