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寫了兩天的簡書,實在是沒話可寫。今天想想,沒話可寫也得湊些話出來,不可以再縱容自己這樣的借口,也怕懶惰成習慣就難以再堅持下去。
跟自己說今天無話可寫、今天為什么無話可寫和今天怎樣才能有話可寫,不同的想法帶來的思維上的改變確實不小。主動式的提問也會讓思維更加主動,進而帶來積極的行動。
思想上退后一步,行動上就會退后一萬步。時間越久,越覺得這是醒世箴言。還有一句話:當你不想做一件事的時候,你會為自己找一萬個借口(這時的自己真像個頂級的辯護律師,無論如何總能勝利)。
然而,如果不給自己借口和退路,一旦開始,堅持幾天下來會發現其實事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艱難。養成一個新的習慣只需要21天,《不抱怨的世界》中,培養新習慣的紫色手環紅遍全球。這是一個絕妙的方法,簡單易行,且執行過程中成就感日增。
大概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很喜歡吃糖。突然有一天突發奇想,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忍住不吃糖,幾天下來對糖果熱度大減,并且整個童年時期都不是很愛吃糖。現在想起來也不知當時是哪里來的決心,可能好奇心和成就感的成分更多一些。
初中時候去網吧上網,被班主任抓到。當時跟班主任談條件,說只要她不喊家長,我保證不再去網吧上網。堅持不上網之后,并沒有表現出對上網的熱衷,直到初中畢業我都沒碰過電腦。
高中時候喝碳酸飲料,常常課間就會很想來瓶可樂。意識到自己對可樂有些上癮,就有意識地控制并多喝礦泉水,堅持幾天也就完成了和礦泉水的習慣,沒有碳酸飲料的日子也沒有很難過。
有時自己在下意識控制自己做一件,這些時候并不知道神奇的21天習慣定律。只是有時候詫異,曾經喜歡的東西,也可以由意識控制,說不喜歡就不喜歡了(至少是不依賴)。這可能就是人的神奇之處吧。人區別于動物正是因為人是有意識的,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也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好的習慣。
堅持一些小習慣,究竟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多大變化?
堅持寫簡書,確實帶來了一些變化:我會更加留意身邊的人和事,會強迫自己多看點書以便有話可說,會想要看寫有助于寫作的書以便思路更清晰遣詞造句更凝練,會想怎樣優化格式排版、起個好題目讓文章更有可讀性,思考什么時間發送會能讓更多的人看到......而這所有,如果不寫簡書,我定然不會去思考。
如果不積極變成更好的自己,人的一生未免寡淡。如果不試著做一些覺得不可思議的事,老來拿什么跟小朋友吹噓?說得目標宏偉了些,不過想說,從現在開始,從有意識控制自己并培養好習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