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復雜的人。但在明代浩如煙海的人物中,最打動我的,卻正是這個復雜的人。
當年明月如此筆力,在寫完張居正的時候,也只能如此結局,讓人扼腕長嘆。
張居正天縱英才,以一介草民闖蕩二十余年,終成大器。他在與高拱的斗爭中占盡先機,一躍成為首輔。
甫一上任,便安排京察,整頓吏治,蕩滌了官場人浮于事的歪風邪氣。(考成法)
緊接著便是進行財政改革(一條鞭法),興修水利工程,以雷霆手段和鐵腕政策彰顯除舊布新的大無畏氣概,在短短的十年間把萬歷皇帝的江山打理得井井有條,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這是張居正的生前。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大人辭世不到一年,便遭到了他最得意的“學生”——萬歷皇帝的清算,抄家,削墳,褫奪尊號,如此慘禍,不禁讓人扼腕痛恨。
海瑞評價他“工于謀國,拙于謀身”。
梁啟超云“明只一帝,朱洪武是也,明只一相,張居正是也”。
而眾多史家卻認為他功高震主,好美色,生活奢侈……十足權臣。評價迥異。
良相也好,權臣亦罷,功過自待后人評說,因為,世間已無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