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親子教養的傳承
看到孩子的各種問題,然后對著孩子發火,其實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自己的問題,它喚醒了藏在自己心底的感受。不要把自己曾經不好的感受傳承給下一代!
無論孩子多大年紀,他都會以行動來提醒你,你在他那個年紀所經歷的情緒!
帶著同理心回顧過往,回想在你的孩子這個年紀的感受,它一定影響你的教養方式!
進行自我對話,注意內在那個自我批判的聲音,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輕易批判自己,它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同時,就像我們不該評判自己一樣,盡量不評判孩子,描述你看到的孩子的具體行為,并說出你欣賞的優點,而非籠統評判!
第二章,孩子的成長環境
原生家庭的影響,伴隨孩子的一生!
父母之間如何相處,父母與長輩與他人如何相處,父母與孩子如何相處,這才是最重要的成長環境,無關物質與金錢!
說說,自己與老公的相處模式吧,可能是屬于“災難型夫妻”吧,其實老公脾氣挺好的,人也實誠,大部分原因在于自己,性格強勢也好,老師職業病也罷,懷有敵意大于善意,總想壓過對方,贏得氣場!
爭論肯定少不了,那就轉化成理想爭論方式吧,就事論事,解決問題,而非推卸責任,多使用“我式句”,表達感受,包括接納了解對方感受,多反思,準備生氣發火時,及時按下暫停鍵,偶爾示弱,接納自己的脆弱!
培養善意,及時回應對方的尋求關注,表示興趣,要合作而非競爭!
謹記:每個人對相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看法,尊重差異性,不要爭辯對錯,試著理解對方的感受!
第三章? 回應孩子的感受
對于孩子的感受要及時回應,學會認真傾聽,要用同理心感受孩子此時的感受,認可他的感受,包容接納他的感受,而不要去刻意回避壓抑或者過度反應及轉移注意力,千萬不要和孩子爭論他的感受,評判他的感受,也不要急著去處理問題!
其實,這個道理都明白,但真的要做到并非易事。我們有可能抓不住孩子的感受,有可能判斷錯誤,這樣的話,就會顯得我們不夠真誠。有時候,也有可能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跟著孩子一起情緒波動。我在想,愛的抱抱是可以解決這里的大部分問題,把控不住,那就來個抱抱。
修復關系,而不是冷戰!這點自己做得不夠好,經常生氣就會不理孩子,這也是前一章說的忽略,今后要多修煉自己!
第四章? 最初的孕育
雖然二胎了,養育還是各種問題,各種碎片信息,沒經過很好過濾就各種嘗試,現在想想真是無知呀,哥哥五六個月的時候,一到半夜就準時哭一兩個小時,以為是缺鈣,其實現在想想應該是腸絞痛吧,不管是啥,我都沒招,就讓他哭吧,真是哭到我崩潰,直接不管他,扔一邊哭,現在挺后悔的,哪怕是安撫下,也是最好的招。弟弟出生了,感覺更上手一些,不過后悔的一件事是聽了醫生的建議,幾個月大,要求自己入睡,不抱,不奶睡,斷夜奶,那陣子也是各種訓練,哭也是在所難免的,那又如何呢,上班了,奶奶接手了,一夜回到解放前,想想每個孩子氣質不一樣,何必去訓練呢,也就一年的時間,抱也好奶也好,最后長大了,也就沒我們什么事了!一定要在小的時候給足安全感,我也不懂這些事對他們以后影響有多大,現在只能寬心,重在修復。
對孩子保持樂觀心態,是必須養成的習慣!
試著把“萬一……,如果……”改成“如果……那又怎么樣?”
第五章? 培養心理健康的孩子
討厭的孩子是培養出來的,就是你一步一步忽略他,他通過搗亂的方式來尋求關注,然后惡性循環,還有你一句一句打擊批評貼標簽,然后他就按照這個方向發展了!
孩子請求一起玩游戲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回應,陪他一起啟動游戲,然后慢慢抽離,總比一直粘著你,有一會沒一會來得強,這一點爸爸做的不夠好,每次都是很沒耐心,覺得很幼稚,基本都是心不在焉!
手機對孩子的影響,爸爸經常機不離手,家庭矛盾基本是這個引起的。目前孩子在家還不會拿我們手機玩,但出去吃飯啥的,看到其他小朋友玩,他也會鬧著要玩,但隨著孩子長大,估計游戲的誘惑力是很可怕的,已經有很多家長在吐槽了!這一點,還是有點困惑,是禁止呢,還是適當玩,適當的話又會不會成癮呢?
玩具不能太多,破壞專注力,在這一點上,真是知道太遲了,以前總是給哥哥買各種玩具,其實發現到最后,都不怎么玩,利用率都不高,真正就是玩那幾輛車子,在弟弟身上要學會控制。
要把孩子當人看待,而不是要控制他,按他的節奏生活,不焦慮,過早干涉無非就是拔苗助長,其實到了一定年齡,他自己就學會了,但這一點其實最難做到了。
脾氣發完了,自責也沒用,及時修復才是最重要的,溫情轟炸,可以試試!
第六章? 所有行為都是溝通
我們應該多關愛,而非評判,多考慮孩子的感受,而非下意識認為孩子是錯的或在胡鬧,以關心與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并不表示縱容孩子,不設界限!
親子關系,沒有輸贏,家長若堅持非贏不可,最后根本沒有贏家,只有操縱,毫無相互理解!
考慮當下可行的狀況,別想未來可能發生什么!請相信,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是階段性的!
培養四種技能:抗挫能力,靈活應變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從他人角度看待及感受事物的能力!
如果要打破孩子某個日常習慣,可能需要提醒孩子很多次,提前做一些預想,孩子會有什么反應,甚至可以排練一下!
做一個合作型管教的家長:定義問題,找出行為背后原因,確認感受,頭腦風暴解決問題,堅持下去,必要的時候重復這幾個步驟!頭腦風暴時,讓孩子主導,不要立刻否定孩子提出的建議!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要放任孩子獨自尖叫,而是持續與孩子對話,從孩子角度看待問題,安慰他,說出孩子發脾氣背后的感受,或者抱抱!當孩子發脾氣把你逼到了極限,不要立刻反應,深呼吸,保持理智!講大道理,不能讓孩子停止哭鬧或合作,幼兒還聽不懂道理,而是用心去體會孩子感受!
父母的謊言,對孩子撒謊不是明智的做法,孩子有權知道事實真相,每個孩子都需要有人肯定他的重要性!
孩子的謊言,不要把孩子的謊言當成罪大惡極,每個孩子都會撒謊,不要大驚小怪,反應過度,這樣才能維持親子溝通渠道的暢通。我們要了解行為背后的原因,而非譴責他的行為。
界限:界定你自己,而非孩子!界定自己時,使用“我陳述句”,說出自己的感受。比如,我不希望你一直看電視,這個節目看完,我就關電視,你想玩點別的嗎?說話要冷靜,溫和,堅定,說到做到,不要發出空洞威脅,必要時,執行離開現場。切記,和孩子現在同一邊!
無論孩子多大,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傾聽他的心聲很重要!
切記,出現問題,不要只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不要認為問題出在他身上,仔細觀察你們的關系,看看你們之間發生了什么,這才是尋找答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