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女生,湘菜館收銀員。
前兩年,我們這邊招待非常多,一天兩次吧,中午一頓,晚上一頓,每頓都要十多人,要提前預定包間。
一來二去,我身邊的小兄弟就跟柴火聯絡上了。
女孩干服務員,其實是高危職業,顧客惦記著,廚師惦記著,最容易得手的是廚師,因為存在勢差,廚師睡服務員是最常見的搭配,顧客稍微難了一點,因為畢竟很少有機會能單獨交流,要微信。
我也是認識柴火以后,才對服務員這個行業有了新的認識,因為我們天天去吃飯,店里的服務員全熟了,一個個看起來都非常的老實、正經,畢竟年齡小,十八九的姑娘,總有那么一絲生澀,這都是農村上來的娃,否則也不至于干服務員,但是干不了多久,就變成了另外一個樣,例如被客人半夜帶去日照看海去了,有紋身了,晚上喝酒蹦迪了……
可以這么說,我是看著她們一步步墮落的。
這就如同莫言寫的《紅床》,小姑娘最初干理發,干理發的都很自信,覺得自己是靠手藝吃飯的,瞧不上那些做按摩的坐臺的,可是理發干久了就去干按摩了,按摩干久了就去坐臺了,循序漸進地說服了自己。
有天,小兄弟把著便裝的柴火帶到了我辦公室,我一看這女的很眼熟,但是就是想不起在哪見過,畢竟平時她上班是穿著苗族服裝的,一走路還嘩啦啦響,換回便裝覺得很陌生,小兄弟一說,想起來了,只是你們倆咋混在一起了?
事后,我把他批評了一頓。
不能什么人都帶到我辦公室,亂了套。
小兄弟跟我講,他把她拿下了。
我說,小心讓人家老公把你閹了。
他說,離婚的。
我說,小姑娘看起來不大。
他說,我也以為是90后,82年的,比你還老。
我問,怎么騙到手的?
他說,就是因為訂餐加了微信,有天晚上,我問她下班了沒?她說下班了,我說能否幫我買瓶洗發水,我對這邊不熟悉,然后她就買了給我送去了,我就沒讓她走,最初死活不同意,后來自己沒個飽,沒事就往我那邊跑……
他說這些我都信,專業學過泡妞的,神奇到什么程度?
我們寫字樓上有個女神,很高傲,搞什么英語培訓的,讓他搞到手了,聊天的時候,女神是另外一個狀態了,說老公不在家,讓他去,還說剛買了不同顏色的TT,等著一起體驗。
小兄弟是個暫時沒有工作的人,沒錢,也不舍得開房。
一般就選擇在自己的租住處,要么就在車上,女神覺得太寒磣,要么偷偷地帶他回家,要么自己出錢開房。
小兄弟給我們看聊天記錄……
真反差。
當時,我身邊一群讀者,來自全國各地的,有些干脆就直接在我們縣城租了房子,每天跟上下班似的去我辦公室打卡,高峰期常住的就有十多個,這就是為什么我說每天要兩大桌的緣故,總要一起吃個飯吧?
我現在回頭想想,都覺得理解不了,當時為什么會這樣?
咱可以把責任推卸在他們身上。
根源,還在我自己。
基本,每個人都在生存的邊緣線上,試圖尋找機會,唯一的工作就是陪懂懂玩耍,沒事干什么?
那只能找妹子。
柴火加我微信是因為我賣酒,應該是小兄弟點的火,柴火貌似有送禮需求,不知道選什么,小兄弟的意思是你可以找我們老大買點酒,這樣以后有什么事你也可以找他幫忙。
作為準客戶,基本的熱情咱還是有的。
加了。
我讓她到辦公室找我。
倆人又一起來了。
我問,買酒干什么?
她說,我有個叔叔,跟我們家常年有來往。
我說,那我建議買點白酒,例如沂蒙山之類的,常見的本土品牌,不要買紅酒,一是貴,二是未必能被領情。
她說,沒事的。
我說,我不賣。
你想想,你買我一箱酒900元,你完全可以換成兩瓶夢之藍,那檔次接著就變了,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送禮還是要送硬通貨。
主要是我不希望這個收入的朋友給我捧場,我會覺得很不好意思,你才多點工資,花這么多錢買酒?
沒必要。
讓我勸回了。
臨近六一的時候,我看她發了逛商場的照片,說是給孩子買禮物。
我就好奇地發了個私信:孩子多大了?
她說,9歲。
我問,誰幫你照看著?
她說,我姑媽。
我問,你媽為什么不幫你看?
她說,我倆弟弟都剛生了孩子,她忙不過來。
我問,孩子的爺爺奶奶呢?
她說,外地的。
沒再多問,只是覺得姑娘還不錯,比較誠懇,不浮躁,雖然我知道了她的一些隱私,但是我覺得更多的是被小兄弟拉下了水,例如掙扎不得,從了,最終可能覺得既然有了第一次,那也無所謂了。
整體比較靠譜。
不到半年,她再婚了,當時她在另外一家飯店當領班,娶她的是廚師,廚師也很用心,說是凈身出戶,臨時離的婚,廚師是73年的,長的很像范偉。
為什么結婚這么突然?
懷孕了。
我多問了一句,那孩子呢?
她說,還在我姑媽家,當時領證的時候,他就提了這么一個要求,就是不能帶孩子一起生活。
我說,明白了。
社會層次越高,對孩子的包容性越高,暫且不說周立波這個人怎么樣,周立波對兩個繼女就當自己的閨女,包括我們看過的《家有兒女》也是類似的情況。
但是,越是底層勞動者,對倫理道德看得越重,自己咋能替另外一個男人養后代呢?除非跟著我姓。
我定期會刪除一些無關的朋友。
春天,我想把她刪除,但是翻了翻聊天記錄,春節的時候她還給我發了個紅包,雖然我沒領,但是我還是覺得過意不去,若是突然刪除了,她可能覺得很難過,這就如同局長把我微信刪除了是一個道理……
沒刪。
前天晚上,12點了,給我發信息,問我在嗎?
我肯定不在。
一大早,又問我在嗎?
我覺得,她給我發信息是鼓足了勇氣,而且很急。
我就回了一句,什么事?
就是現在她遇到了人生的轉折點,也是因為訂餐的緣故,加了一個男人的微信,這個男人能量非常強,是某老大的司機,之前她求過他辦事,就是給孩子調班,結果真的很快就給辦成了,當時也是明碼標價,給了3000塊錢,這次呢,司機給她提供了一個信息,就是要有一批臨時工轉正,所謂的轉正不是轉成在編,而是轉成合同制,問她有沒有興趣?
我問,多少錢?
她說,15萬。
我問,一個月多少工作?
她說,2000元。
我問,去哪個局?
她說,XX局。
我說,不是你腦子進水了,就是他腦子進水了。
她說,昨天要了我資料,說是要35歲以下的,我身份證小兩歲,正好,表也填了,讓我今天準備錢,我覺得若是突然不去了,是不是不合適?
我問,你老公什么意見?
她說,他不同意。
我說,怕你高飛了。
她說,可能是吧。
我問,你沒跟老公說錢的事?
她說,我沒敢說,我只說有個機會可以進入XX局,而且不是臨時工,僅次于在編人員,他直接嘲笑我一頓,連初中都沒畢業還當什么公務員?!
我說,他說的對!
她說,你幫我參謀參謀。
我說,我給你出個主意,你呢,別給錢,陪著睡一覺,看看能否把15萬省了。
她說,昨天他提了,我覺得有些突然,沒同意,但是睡不睡,錢都不會少的,因為這個錢不是他拿,而是各個環節都要打點。
我說,咋今天這么腐敗?
她說,主要是這15萬我需要刷一部分信用卡,萬一還不上了,讓老公知道了,他肯定會跟我離婚。
我問,你又生了個什么?
她說,兒子。
我問,倆兒子了?
她說,是的。
我說,真好。
她說,所以才想找份體面的工作,不能讓孩子覺得媽媽當了一輩子服務員。
我說,如果他真的是X老大的司機,那么X老大就是個SB,所以,你們三個人里肯定有一個是SB,要么是你,要么是司機,要么是X老大,到了X老大這個級別的司機,一言一行都是教科書般的,人前人后是表里如一的,因為他時刻記得自己的身份,我是X老大的人,我代表著他。(X老大不是我們縣城的,是市級的,自行腦補。)
她說,我總是不甘心,想試一試。
我說,你一個服務員,初中都沒畢業,就別想這些好事了,體制內若是這么好進,別說15萬了,就是100萬也能排起長長的隊伍。
她說,他跟我講這是百年不遇的機會。
我說,那你就去試試。
我能感受到她的不甘心,還有就是她對他的絕對信任,從而能推測出很多,例如她第一次找他辦事可能就沒給錢,否則他不會對她洗腦這么徹底,這是多么幼稚的騙局,竟然還信?
如今,在窗口處安排個崗位,可能都要動用省里的關系。
一個司機,就這么牛B?
上墳燒報紙!
小說看多了吧?總覺得司機無所不能,司機就是司機,不可能參與任何決策,也不可能隨意接單,若是有類似的行為,馬上就開除了。
還有一個最大的BUG。
你一個司機,不在市里好好開車,你跑縣城干什么?
微服私訪?!
我跟柴火講,以后不要跟我講這些事了,我會覺得我遇到了一群SB,另外我把你拉黑了,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決定。
拉黑了。
每個人都有多面性,一想起她,我就想起了小兄弟描述的一個細節,就是她晚上偷著把苗族服裝帶出來了,晚上去小兄弟的租住處,一動渾身就響,仿佛在敲編鐘……
農村人,真會玩!
那么,司機說的事有沒有可能?
有。
但是,你要這么想,名額肯定有限吧?三五個,有多少領導在盯著?誰家沒有個親戚?咋可能會淪落到一個司機手里?即便是真的落到了他手里,他咋可能會給你一個服務員呢?給大學生行不?
用腦子一想,就覺得不靠譜。
可以跟你這么講,在山東,競爭最激烈的就是“找一份正式工作”,有本事,讀過書,那你可以公平參加考試,若是沒有本事?
你想在核心區域當個合同工。
除非你親大爺是處級以上干部。
否則?
你連想都不要想。
大部分“關系式”騙局都發生在招生、戶口、工作這三個區域,因為父母是最舍得為孩子花錢的,若是有人說100萬能辦北京戶口,你會發現,排隊送錢的人能從北京排到南京……
例如最近大家都在討論香港。
你知道前幾年弄一個香港身份要多少錢嗎?
1300萬,人民幣。
這已經是“移民”里門檻比較低的了。
上海的朋友一直鼓勵我帶孩子去上海,意思是讓孩子接受更高端的教育,我媳婦也有這個夢想,一直在交著上海的社保,希望早日回去,本地有朋友問過我,為什么嫂子看不上本地人?
我說,因為她骨子里是上海姑娘。
別說普通人了,你就是父母官,在我媳婦眼里也是不過如此,她覺得你在縣城里再牛B,也是小地方的人,有本事去北京上海發展?蹲在縣城里逞什么能
?
我經常給媳婦科普,就憑我們這點水平,哪怕在一座縣城也都只能算得上中產階層,離上層都距離很遠很遠。
但是,在我媳婦眼里,縣城是裝不下她的。
最近,我媳婦又變了,不知道誰重新給她洗了腦,要去深圳買房,她又開始找人在深圳幫她繳社保,我也不敢阻攔,反復就一句話:反正我會去的。
前幾天在沙漠,大G問了我一句類似的,就是有沒有計劃去大城市?為了孩子教育。
我說,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一位藝術家,我希望他的世界是立體的,從最低到最高,循序漸進地上去,而不是一出生就在金字塔頂尖,所以我會一直定居在縣城里,至于他自己最終選擇在哪個國家哪座城市,那是他的事,我會為他提供足夠的糧草,足夠的遺產,足夠他衣食無憂。
大G認可。
人,說經歷,說眼界,想打開,三五年就足夠了,只要有錢鋪路,什么樣的生活你都可以學會,例如想出國,你跟個團就是了,若是到了大G這個級別,例如喜歡看足球賽,跑歐洲去看場比賽花18萬,你覺得他沒有眼界嗎?
什么樣的生活都可以體驗。
與你的生活地,沒有關系。
我們去上海就是貴族了?
在縣城就是屌絲了?
縣城也的確有很多讓我很失望的地方,例如我在上海騎車,若是過斑馬線或左轉,只要打了手勢,車子一般都會讓。
而在縣城呢?
要么他直接按喇叭,要么就硬沖,仿佛要撞死你的架勢。
但是,你在縣城也可以做那個彬彬有禮的角。
我跟大G的觀點一致在哪?
人,可以是家鄉的人,但是思想必須是全球思想,腳步也必須是全球腳步,就是不給自己編籠子,我是自由的,思想自由,出入自由,消費自由。
你看本地玩越野的,無非就是去河邊浪一圈。
我不去,我覺得太沒意思了。
要玩,就玩大的。
全國玩,我沒做過足跡統計,但是我拿我兒子的地圖看了看,基本沒有陌生區域,全走過了,劉威跟了我沒有兩三年的時間,他有個百度地圖足跡統計,已經把中國畫了一圈了,密密麻麻。
我跟大G約定,穿了四大無人區以后,開始全球穿越。
趙德發老師講了一句話,我非常認同,他說在小地方生活有好處,就是觀察世界更立體,縣城雖小但是五臟俱全,越是大城市越是盲人摸象,只能看到自己所在階層的一面,不夠立體,但是呢,在小地方要注意,避免被同化,時刻要跳出來看一看自己。
你看,所有的成功作品,都是寫小地方的。
莫言寫高密,陳忠實寫的白鹿原,賈平凹的《秦腔》只寫了一條街:清風街。
為什么不寫大地方?
象太大!
所有的騙局,都是自上而下的。
站在高處的人給我們下套,一下一個準,換句話說,你怎么知道房產這個游戲不是高手給我們下的套呢?
如同給每個人脖子上栓了一根繩……
村里組織旅游,去日照,每人100元,算是福利性的,我爹我娘想去,我不大建議去,因為我知道這就是旅行社跟村長勾搭好的,這100元收了以后直接就送給村長了,等于花100元/人買的人頭,跟去香港旅游是一回事。
去就去吧,咱也阻攔不了。
只是提議,什么都別買。
滿口答應。
日照的旅游算是比較鄉土化的,就是主要針對“沒見過海”的游客,主要客戶群體就是河南、山東。
初次見海。
看什么都新鮮。
消費能力不怎么強,但凡是稍微有點品味的,可能就跑青島去了,不會到日照,前幾年日照人民還是蠻討厭河南游客的,嫌不消費,午飯就吃泡面,泡面還是在河南買的。
還針對河南開了旅游專列。
我爹我娘跟著旅游大巴去了日照,這100元包含什么?
一天的住宿費,三餐。
便宜不?
回來時,我去路口接的,拎著大包小包,買了一些日照綠茶,還買了幾個珊瑚,說是不買不好意思的……
花了600多塊錢。
老實了吧?
他們去之前是怎么幻想的?
洗個海水澡,躺在沙灘上看日出,一頓三餐吃著海參鮑魚。
結果呢?
我爹說,那就是喂豬吃的,一上個菜,大家都搶,還沒夾兩筷子的,沒了……
為什么旅游業普遍存在“騙”?
不騙不行。
不這么便宜,你能去嗎?!
上了車,就由不得你了,真讓你泡在海水里浪個夠?
不會的。
看看大海拍拍照,上車,拉到茶葉店,一關就是大半天,每人給泡上一杯,你也嘗了你也喝了,難道不買點?
整個旅游業,都是如此。
都說餐飲生意不好干,你把肯德基開到海邊看看?
絕對爆。
看服務區就知道了,再牛B的服務區餐廳也比不過服務區的麥當勞,因為那代表著統一定價,統一標準,吃的放心。
那才是良心生意。
我們本土景區飯店給人的感覺是什么?
宰客。
明著宰。
到了我們這個年齡和閱歷,就很難被宰了,為什么?
第一、我們不會進景區。
第二、吃住我們自己解決。
例如可以選擇市區里的品牌連鎖酒店,吃飯呢?
選當地人比較認可的大飯店。
你看,大家寫的進藏攻略里,到處都是“騙局”,而我們為什么沒遇到?
我們全程五星酒店。
更省錢。
省一頓早飯吧?
五星酒店的旁邊一定是配套的商業綜合體,例如萬達之類的,我們再去里面吃晚飯,哪來的騙局?
例如偶爾我們也去日照。
也會去海邊,但是會選擇別的方向,例如郊區,沒有游客的地方,玩法也會變了,例如跟著船去深海處打打漁之類的。
不會再去人山人海的地方游泳。
沒意思。
那,是不是我們足夠高級了,不會被騙了?
當然也會。
例如我們想出國去溜達一圈,幻想著穿著燕尾服,喝著紅酒,吃著西餐,聽著交響樂,這是我們對國外的印象。
可是,真出了國才發現。
住的床只有巴掌大,吃的全是中餐,出發前還特意練了練刀叉,生怕自己吃飯不習慣,可是全程下來才發現,一次刀叉都沒用上,那飯菜連豬食都不如,一天一半的時間是被關在購物店,一有抱怨導游就噎死你:你自己花多少錢報的團沒數嗎?你知道飛巴黎的機票多少錢嗎?你說話前能摸摸自己的良心嗎?旅行社是在做慈善,懂不懂?
閉嘴了。
所有的出境游,只要是跟團的,基本都是類似的豬食游。
跟我爹我娘去日照,如出一轍。
那層次再高一點的玩家呢?
已經自由行了。
這就如同我跟劉勝講的,巴黎咋那么臟那么亂?
劉勝回了一句很有哲理的:那是因為你去錯了地方!
有道理。
巴黎我去過哪?
無非去過凱旋門,去過巴黎圣母院,路邊除了黑人就是吉普賽人,黑人在路邊就尿尿,吉普賽人就偷錢包……
我們去高山處的一個教堂時,門口一股濃烈的騷味,N多人在這里大小便。
同樣的道理,日照海邊好不好玩?
也在于你有沒有去對地方。
你看我媳婦發的抖音,諾大一個海邊,壓根沒人。
人,都是為自己的“想象力”買單。
當年有對孿生姐妹,農村娃,都在足療店工作,有人要帶妹妹走,去北京做保險,姐姐是默許的,咨詢過我,我的答案是NO。
我問她:你是不是覺得妹妹去了北京以后,可能以后就是北京人了,過上好日子了?
她點點頭。
不僅僅她這么想,我第一次去上海也是這么想的,我覺得能在上海的,哪怕是當服務員的也是貴族。
我飛到上海,下飛機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我現在的媳婦。
那時,我覺得她也是貴族。
對上海那么了解。
而我媳婦那時是什么狀態?
租住在虹橋機場附近,那時那邊還是郊區,一個小小的房子里,跟朋友合租,出門連出租車都不打,全是坐摩的。
在我眼里,這也是上海人。
很多東西,都是經歷過了,回頭一看,哇,原來如此,例如我去了深圳那么多次,我是今年才知道我竟然沒有去過真正的深圳,之前我去的地方是龍崗、龍華,壓根就沒去過福田、南山。
因為每次我都是開車去的,一看到有關卡,我就以為到了香港,就掉頭了。
有天,吃飯的時候,我談了一個觀點,全世界富人過著一樣的生活,大家貌似不怎么認可,討論了大半天,飯局散了后,一位小姐姐發了一組照片給我,是一個私家宅院,是她老板家,她用這種方式來贊同我的觀點。
這個私家宅院,已經可以稱得上藝術品了,在鬧市區占地數畝。
但是,外人很少知道。
可以理解為王林家。
我給小姐姐看了我一個朋友的朋友圈,是我賣酒認識的一位哥哥,本地的,一梯兩戶的大平層他買了四套,前后左右上下全部打通,我要展示的不是他的HOUSE有多牛,而是你看他家的裝修、家具、小擺件、讀的書、吃的飯……
特別是吃的飯。
偶爾我看球友、騎友在群上發的聚餐照片。
我都有惡心的感覺。
黑乎乎的,骨頭吐得滿桌子是。
大家還不知道什么是優雅!
單純的因為房子車子,我覺得我不會欣賞他的,因為超越我就是一道很大的檻,我欣賞他的是生活態度,讀的書也很有味道,關鍵是人非常好,我去送酒,他都是到小區外面等我。
你知道我到他家什么感覺嗎?
我覺得我穿他家的拖鞋,都覺得自己不是那么匹配。
所以,趁年輕,多賺錢,別的什么都別想,又是研究哲學,又是研究佛學,又是研究什么國際大事,那些都是瞎扯蛋,你覺得月薪八千已經很滿足了,而別人年入百萬還覺得有危機感,十年八年后,已經是云泥之別了。
那,怎么才能賺到錢呢?
跟著有錢人一起玩!
所以,我現在見了人就鼓勵,要不?去買輛二手吉姆尼,跟著大家一起去越野吧,說的次數多了,眾人都覺得我像祥林嫂了,20萬的長城未必能融入奔馳G,但是吉姆尼可以。
我始終堅信一點,年入千萬的人若是指點我年入百萬,有多難呢?
易如反掌!
其實,99%的人是不信的。
若信,早去了!
這就如同我跟球友講,我若是想讓你們年入30萬就是發個朋友圈的事,他們給我的貼的標簽是啥?
太能吹了!
我還能說啥?!
至少我是堅信了這一點,所以我比一般人更“聽話”,例如前天大家一起團購猛禽,70多萬,而我上個月剛買了一輛LC76,我明明不需要這輛猛禽,但是我怕被隊伍淘汰,毅然跟著大家一起團購了一輛。
這樣,我又可以跟著大家一起繼續玩了。
承認自己不行,承認別人行,這都需要大智慧,大覺悟!
………………………………
特別說明:文章非紀實文學,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切勿對號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