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長就是在一次次打破曾經的觀念,樹立新認知的過程。如今大二,沒有了一年前的羞澀,慢慢地在大學里頭變得油滑,與人與人間的交流越來越如魚得水,對不同人的用不同態度面對,開始一步步成為別人口中的學長。一年了,時間總在不經意間為我們營造屬于自己的舒適圈,常常以為自己與從前發生變化,可是,現實總在一次次打醒你,并告訴你:"嘿,你還是你,和大一時候一樣的你。"
大一與大二,究竟有那些異同?過去學長學姐們說:大二是四年大學時光中最美好的階段,你可去自由地出去旅游,看書,拼命地做自己喜歡的事,跟喜歡的人一塊看電影吃飯。大一是懵懂的,單純的,面對形形色地學長學姐總是一副唯唯諾諾的表情,沒有一絲反抗,大膽說出自己想法的自信。
大一與大二,雖然在心態上有許多的不同,一個是新人,一個是中生代,但其實,我們都是一樣人。
1.大一,在學習上最渴望得到學長學姐們的指點,在學生工作上最喜歡得到學長學姐們的認可。因此每次用QQ,微信與學長學姐們聊天總是非常有禮貌,十分謙虛有理,深怕一個表情發錯,引起學長學姐們的誤會,但同時又希望能與學長學姐們成為好朋友,這樣的雙重矛盾,總是鬧出不少尷尬事。
大一剛加入辯論隊,那時候我們是不折不扣的新人,任何關于辯論方面專業技巧與禮儀都是模糊的,很多問題都得請問學長學姐們。
有一次,在QQ上向m學姐請教有關攻辯問題,m學姐是個萌妹子,身高不高卻一語驚人常常震懾四方。請教過程十分直接了當,基本上是一問一答,聊天最后,我回了一句:學姐我發現你真的好萌,長得好像我的表妹。"話音未落,m學姐便回了一句:好好發揮,別人我套近乎,套近乎也沒用。"一句嚴肅的回答涼透了大一的我,那次聊天過程頗為嚴肅,我只是單純的想改變聊天氣氛,不曾想被人誤認為別有用心。
大一的時候想得到學長學姐們的尊重,像平等朋友般的互敬,可以一塊學習,開玩笑,然而這些期許在社團與學生組織面前會變成耍滑頭,不正經的最佳證明。
2.如今大二,接觸東西多了,對于一些不同的人與事都有了獨特的自我安慰與調節,大一階段所跨不去的糾結,如今再次面對多了些自如與習慣。
w是與我同級的大二學生,我們同屬一個學生組織,每天都會面對與新一屆大一新生交流與培訓中出現問題。前些天,w跟我說與一個大一學妹發生意見上的爭執,鬧了些不愉快。了解中發現,原來w與那學妹布置培訓工作,學妹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但w跟她指出內容上的錯漏與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本來像這樣的大二對大一工作問題的指出在學生組織間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可是那天學妹一天課程十分緊湊,擠出時間做完工作只為了周末能有更多時間出去玩。現在出現不合格問題,自然還得抽出時間來補充,可是w是個不言茍笑,做事嚴謹,高冷的的人,看著改了幾次都沒達到預期效果的工作,w語氣有些沉重。改了幾次內容,身心俱疲,加上周末時間大大縮減的煩躁,學妹與w發生口角,學妹說:我這人是有些浮躁,但我并不是一無是處啊,你怎能這么否定我呢?
事后,w跟我具體的還原的整個過程,他承認他當時在言語上是有些過激,但是他真的不是有意否定她的能力,只是希望她能尊重與接受他指出的問題。"沒想到,她與我有這么深隔閡,我們大二的也不容易啊,上頭還頂著老師與大三部長們,青黃不接的過渡階段,在工作上大一的不配合,也不尊重我們,與我們鬧別扭,這真的很讓人頭疼啊。"w十分無奈的自嘲。
大二與大一間最大變化在于處事心態,面對挫折與困難,經歷一年大學生活的大二中生代,更能懂得如何自我調節。然而我們與大一彼此間都希望得到對方的尊重與認同。
大一與大二我們是一樣的人,希望對方能理解彼此,都有些極其敏銳的心,渴望在對方要眼神中看到認可,支持的柔光。
大一與大二,我們都會對未來產生迷茫。
大一剛入校園,面對身邊的一切新鮮事物總是好奇而又畏懼。來到大學,我該如何規劃我的大學四年,選擇考研還是就業?面對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與大學我該如何調節?這些迷茫,常常今大一的我陷入無法自拔的壓抑中。
如今大二的我,褪去了一年前的膽怯,多了些憂愁,這是第二年了,兩年后的自己,該何去何從?我選擇考研,但究竟是考本專業研究生還是跨考另外一個自己心儀許久的專業?霧氣彌漫的道路中沒有指南針,沒人告訴我下一步該如何選擇,誰也不愿用了四年的努力最后證明當初的選擇是錯誤的決定。
一樣會有焦慮,一樣會有選擇困難癥,在大學里,大一與大二,我們都是一樣的人,渴望得到尊重,同時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著未知的擔憂。
我們都是一樣的人,都經歷著同樣的事情與情緒,所以,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能好好相處?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