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回家,有個阿姨來家里玩,聊到孩子就和我媽說,特別羨慕我媽能有我這么個閨女,她家兒子一個星期只打一次電話,離家不過2小時的車程一年也就回來兩趟。
很多人都會說男孩沒有女孩親,女孩才是貼心小棉襖。但是我覺得這并不是親情關系親密與疏遠的根本原因,同樣女孩也有很多和父母不親的,男孩也有很多和父母關系特別親密的。這個阿姨家的孩子一個星期最多只給她打一個電話,離家近卻不愿意回家,可能另有原因。
聽她和我媽聊天的時候才知道,她特別希望兒子能夠回來考公務員,但是兒子卻想在大城市工作。因為這件事,阿姨特別發愁,據說為了說服兒子回來考試,動員了全家人對他進行輪番勸說,但是她兒子就是不同意。
我在北京工作,明白在北京工作需要面對的壓力。自己奮斗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再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真的會很疲憊、無助。因為阿姨的堅持勸說和兒子的倔強,造成他們之間沒有辦法情感互動,慢慢的也就成了阿姨說的“不親”了。
02
一天夜里,有個女生朋友哭著給我打電話,說她男朋友出軌了。兩個人在一起兩年多,感情一直不錯,也比較玩的來。他倆在一起,做了很多虐狗的事,基本形影不離,看起來一切很美好,但是突然之間卻說出軌了。就連我這外人都會覺得很驚訝,何況是身處其中的她。可以想象出她的崩潰和無助,但是除了冷靜地幫她分析和安慰,我沒有辦法為她做更多。
男方解釋的出軌原因,是說遇到了另一個美好的姑娘。那是個養貓的姑娘,愛聽歐美音樂,說話很有趣,善解人意,也懂得照顧他。我的這個閨蜜,一看就是個愛養狗的類型,性格好、大方、直來直去、會關心人、工作能力頂級、外形也算不錯。按理來說不應該會發生這樣的事。但是男方說,閨蜜對他的關心少了,兩個人相處都是各自在做各自的事情,除了噓寒問暖的關心,其他的交流很少。
閨蜜是個心智成熟且理性的姑娘,不喜歡和人爭吵,以為只要可以在愛情里面給他多一些遷就、少一些爭吵,就可以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但是過度的克制和善良反而讓人覺得沒了意思也沒了性格。
最后的最后,他們還是分手了,兩年的相處敗給了一個貓姑娘的新奇。閨蜜告訴我,我用兩年的代價懂得了一個道理“情感互動勝于飲食照料,你以為的懂事善良,他心中的無聊放縱。”
03
曾經策劃過一個視頻,叫做《走散的人》。
很多人在視頻中回憶了他們曾經覺得會一輩子在一起,但是最終卻不再聯系的人。
真的,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留在身邊的朋友,寥寥無幾,能留下的也就是那些還有一些共同經歷,可以互相無所顧忌聊心情的那幾個。
“她們已經被風吹走,散落在天涯”“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04
我有個外甥女,一直特別粘著我,她和我的關系比和她親小姨還好,雖然這有點不符合常識。
我會給她講我最新學到的東西,陪著她用思維導圖寫作文,和她一起畫手繪,跟她一起合唱“匆匆那年”。
小孩和大人一樣,更需要有效的陪伴和互動。
05
前段時間,聽寧向東老師講了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銷售,為了爭取訂單,跑到醫院給客戶的媽媽做護工,因為有了相處的感情,順其自然的拿到訂單。
很多生意都是在飯桌上或者是一些非正式的場合去談的,以前還很不理解,但是參與了幾次算是了解了一點原因:酒桌上的不管是真是假,但是總歸是讓人覺得這些人是有感情的,談判桌上說著冷冰冰的數字,酒桌上聊的是交情,氣氛放松,有情感交流,以后合作起來也會更融洽。
小結:
我寫了5遍,就是為了告訴你“情感互動勝于飲食照料”:
不管是長輩對晚輩,還是晚輩對長輩,不要只知道說降溫了多穿衣服,零花錢夠不夠花,身體好不好。想辦法去表達一些自己的觀點,哪怕是聊一些自己最近在做的事;
姑娘們不要一談戀愛就想著攢錢結婚,以為天天在一起就高枕無憂了,也許你的老公或男朋友正在被更有趣的姑娘吸引,隨時準備離開你;
和客戶談判,不要忙著上來就是說條件、講優勢,想辦法和客戶多交流交流,合作可能會更加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