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的全名是“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是中國最著名的軍事學校。除廣州黃埔軍校以外,隨著國內形勢的發展,后來陸續開辦有潮州、長沙、漢中、武漢、西安等十所分校。
民國26年(1937年)5月,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分校成立,駐西安市王曲鎮。
第七分校全景
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分校是國民黨軍事集團中最大的軍事院校之一。?第七分校位于西安城南三十里的王曲鎮,校本部設于王曲鎮,一般簡稱為“王曲軍校”。
第七分校大門
第七分校校內
第七分校分布圖
第七分校的的總部就在城隍廟內。王曲鎮的城隍廟是十三省總城隍廟,約建于明嘉靖年間,占地221畝,可容數千人祭拜。
1935年的王曲鎮城隍廟
第七分校校本部轄一個教導總隊,總隊分四個團,每團轄步兵三個營,特種兵一個營,官兵1.5萬人。民國26年(1937年)第15期開始,到19期結束,共計5期,畢業學生約3.8萬人。七分校還先后附設軍官總隊、軍需實習班、裝甲兵訓練班、炮兵訓練班、軍事補助技術訓練班和邊語班。
第七分校的抗戰口號:同志們,你們忘了國家的仇恨嗎?
根據第七分校十五至十九期畢業生的統計分析,王曲軍校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抗日戰場犧牲。
?學校政治部從1938年9月18日創辦校刊,即以“王曲”為刊名。
《王曲》內容,主要報道學校一般活動情況,擔負教職員生通訊聯絡工作,還介紹國內外時事與評論。主編由政治教官方本裕擔任。該刊為八開本,每期約二十多頁,多數向校內各單位贈閱,少數對外出售。到1945年年底停刊,共出版了七年零四個月。
《王曲八年》發表在1945年第13卷的第12期的《王曲》雜志上,也就是最后一期上。
《王曲八年》
王曲,這一個終南山下的小村,它將和本分校的光榮歷史同樣的使人贊仰,使人依戀。
本分校開始,就是一個偉大的場面,到十七期而達于頂點。那時在校同時受訓的同學達萬余人,駐地散布于黃埔村、南村、曹村、賈里村、岳村、曲江池、引駕回、牛東、岐山、鳳翔、陳村、天水、蘭州等地,成為全國唯一的人數最多范圍最廣的一所學校。
河西大操場偉大的行列,陸家墳的聯合兵種大演習,以及山地戰村落戰、手榴彈投擲等,整齊嚴肅,酷似戰場,曾博得最高長官及各高級將領的嘉許。
自從美國威爾基先生、英國議會訪華團和魏邁將軍等相率蒞臨參觀以后,這一塊小地方,已經是世界聞名了。
三十二年(1943年)春,奉校長(蔣介石)手令由全國各級軍事學校所組成之參觀團蒞臨參觀本分校的教育設施,曾給予我們無比的光榮與興奮。這足以說明本分校的教育有可資觀摩之處。
八年來,在艱苦抗戰期中,校長(蔣介石)統領三軍,內總百政,以萬鈞之身,抽萬幾之暇,曾三度蒞校,而且每次均駐節多目,使得本分校自十五期起,至二十期止,每個同學均獲瞻仰。校長顏色及面聆寶訓的機會,這真是我們每個同學都引以為平生最大的幸運。
歲月遷流,八年的時間,匆匆游去,本分校創立于抗戰之始,生命結束于勝利之后,當此結束前夕,仰望終南山的紅墻綠樹,俯視河中的碧波清流,緬懷本校過往種種光榮事跡,以及現在的恢宏規模,真令人贊嘆不已!
??? 王曲!王曲!你已將祖國育雛千萬的軍事干部,貢獻了抗戰的力量,克盡了時代的使命。
?????????1945年7月2日蔣介石在王曲鎮第七分校
1941年6月,《生活》雜志攝影師卡爾·邁登斯(Carl Mydans)到西安采訪第七分校,因此有了下面這些珍貴的彩色照片:
第七分校學員訓練
第七分校學員訓練
第七分校學員訓練
第七分校學員宣誓
第七分校學員午餐
第七分校學員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