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20,堅持一天一篇文章3個月20天(第109篇),自律生活每日3公里第11天,為以后開一家有溫度的親子共讀書屋做準備,享受自己悅讀時光,助力于更多家庭。
我是文慧,專注于親子教育和親子閱讀,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父母高質量陪伴孩子,我的育兒理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我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我們不再相信,因為不再相信,而避免了一切美好的開始。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我們身邊總有不少這樣的人,質疑一切成功,懷疑一切美好。
他成功,還不是有個有錢的爹。
上次加薪是她,這次升職是她,一定有背景。
他兒子讀了北京四中,不知道送了多少錢。 ……
最近看了心理學家麥基寫的《可怕地錯覺》,我才明白了這個現象到底是怎么回事。麥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經歷后,提出了一個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某種情緒時,心里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暗示,繼而會導致主體從客體中去佐證。
“喜歡某個人或事物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會讓自己在現實中搜尋印證,然后再用這些似是而非的印證,來佐證自己的心理預期,最終形成一種‘真是如此’心理定勢。若是憤怒、仇恨或是懷疑時,我們又會不斷尋找材料來強化自己的臆想,在偏執于憤怒、仇恨的情緒里,讓暫時壓抑的情緒感得以宣泄。”
也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樣子。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你相信錢規則,就會發現無數錢規則。你相信不公平,就會發現無數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就會發現努力真有回報。你相信美好,就會發現生活處處有美好。
麥基還發現了一個秘密:一個人相信什么,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么。
“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中所想的那樣,你怎么想,怎么期待,就有怎樣的人生。”
這個世界,就如麥基所說:一個人相信什么,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么。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見什么。你看見什么,才能擁抱什么。你擁抱什么,才能成為什么。
琢磨這句話,發現現實生活還真是如此。
小時候最容易相信,但很快會被教育輕易信任是很不理智的行為,是一種單純的、幼稚的、沒有見識的行為。
大學畢業后,剛進入社會的我,也總有人告訴我,要小心,要注意,不然會被別人當傻子,總是抱有懷疑去看每一件事情,覺得活的好累。
有了一點經歷后,我發現,在越來越難以相信的成人世界,見識越多的人反倒越容易相信。你跟他們說奇聞逸事,荒誕觀點,他們會覺得,嗯,有意思。
見識越多的人,因為時常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知道這世上有那么多與己不同的人和生活,有無數多彩的人生,和絢麗的夢想。他們相信,這世上有人過著與眾不同的人生,而不輕易下判斷做定論,不把"怎么可能?"掛在嘴邊。
我知道,現在的世界,要讓人相信,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我也是在走出原來的小世界后,遇到了那么多有趣的人,才知道有那么多無功利心的人。人們只愿相信跟自己價值觀相同的人,而把其他一切看作虛偽。
彥值圈是我現在完全信任的一個圈子,里面的人和事讓我明白相信的一個人,一件事是多么重要,原來自己想開書店,但是不相信自己,覺得自己沒有讓書店盈利的能力,也不敢開始,但彥彥老師因為相信所以做到了,還建立了一套開書店知識體系,幫助更多的人實現開書店的夢想,讓我佩服,崇拜,這就是相信的力量。
現在的我完全相信,經過自己的努力,認真的跟著彥彥老師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我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開一家有溫度的書店,給更多的家庭帶去溫暖。
有想開親子共讀書店的朋友
可加微信,互相賦能,為夢想而努力
一起助力于更多家庭快樂成長!
我是文慧:好好說話、認真做事,成就孩子,成長自己,在未來的路上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