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1日至6月10日期間,我第一次參加了桃共讀,與小伙伴們一塊讀了《精力管理》這本書。這本書與這段精力都讓我收獲頗多,以下是我對于這本書的個人總結。
《精力管理》
? ?英文書名: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 ?繁體版書名:《用對能量,你就不會累》
作者
吉姆 . 洛爾博士:
他曾指導過數百位世界級運動員,合作對象還包括美國警方、反恐特警小組、急救人員、聯邦調查局認知救援小組、他在績效心理學領域的貢獻舉世聞名,他在1993年與合伙人共同創立了人類行為表現機構,將他與運動員合作時所研發的法則運用到企業管理。
托尼 . 施瓦茨:
能量計劃的創始人兼總裁,致力于點燃企業組織和其領導人心中的熊熊熱情。
兩位作者從與職業運動員的合作中總結出經驗,指出我們的精力分為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四個維度,相互獨立又彼此關聯。在此基礎上他們開發了全情投入精力管理訓練系統。
關鍵內容:
1. 什么是精力和全情投入?
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
精力,在英文原文中實為Energy,繁體版中將其翻譯成了能量,我個人認為能量更好理解。書中一開始就提出了,我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總想去管理時間,其實我們應該管理的是精力,而不是時間?!澳悴荒軇撛鞎r間,但能掌控能量?!比橥度肫鋵嵰簿褪俏覀冏鍪碌臅r候要達到身心一體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是能量全開的狀態。作者在描述全情投入時,提到兩個法則,第一呢是將精力的來源分成了四類,此點后文有詳述,作者還提出了非常重要的第二個法則就是,(我選取的是繁體版中的翻譯,感覺更益于我的理解)
平衡使用且定時更新能量(精力),以免過度使用或未充分使用造成的能量耗損。
為了保持對生活的沖勁,我們在使用和更新能量時,必須懂得拿捏節奏。
激發最大潛能:在壓力和福元之間取得平衡
消耗能量到巢湖原本極限,再休息復元,這個方式可以使我們全面成長。
回想自己生活中的經歷,發現原來做的好的與不好的事情,都跟自己做得好或未能做到消耗和復元自己精力是直接相關的。也讓其實習慣逃避過去的自己,反思了許多自己的情況。而不斷的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去提升自己的精力儲量,將使我們在感受到短期的不適后獲得更加長期的收益的。這一點,自己的運動經歷讓我深有體會。此次讀書讓我非常受益的一點是,主動閱讀,閱讀中盡可能的對自己提問,去反思自己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再結合作者的觀點,讓自己能夠更好的去結合自身情況來應用。
2. 精力的四個來源
為了讓人更好的了解以及管理精力,作者將精力的來源分成了四種: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并認為每種精力來源都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力量、耐力、靈活性和恢復力。這四個組成來源于作者在對運動員的合作中關于體能精力的管理,并發現其實另外三種精力也是由這四部分所組成的。他的這一觀點,對我其實觸動很大,因為體能是我擅長的部分,我很認同他的這四個組成。我就能在另外的三種精力中尋找他對應的能力,更好的去做適合于自己的精力管理。
體能精力(Physical Energy):他是所有一切的基本來源,它與情感和思維是相輔相成的??吹竭@一部分的時候,特別有感觸,因為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之前,我知道我工作與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就是由于身體狀況不允許而造成的,但并不明確,以及不確定自己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書中給出了影響體能精力的關鍵肌肉:呼吸模式、飲食內容與進食時間、睡眠品質與長度、白天定時休息的復原程度和體適能狀況。呼吸之所以放在第一個在于,一個人的呼吸模式既會影響身體也會影響思維和情感。如同瑜伽練習中,第一條其實就是強調呼吸的重要性,而這往往是作為初級練習者最容易遺忘的。睡眠與飲食其實平常說的都很多了。但是自己其實從未正視過定時休息的重要性。中國人是有午睡習慣的尤其在南方,但是現代的工作習慣與環境決定了很多公司其實都只有一個小時的午休時間,也就間接使人失去了中午能夠小憩的機會。讀的過程中,自己對比了午休與不午休自己下午工作狀態的差別,對此體會更加深刻。也提示我,需要在負荷公司工作時間的基礎上,盡可能讓自己在中午進行休息,即便不行,也要找時間,讓自己能夠抽離工作,進行小小的恢復。
情感精力(Emotional Energy):繁體書中直接將其寫成了情緒能量,我認為更易于理解。
情緒是激發情感能力和天賦的原動力。
而即便是不讀書,我們也是知道正面的情緒能夠更好的幫助我們完成想做的事情。正面情緒可以讓人創造更佳表現,而負面情緒消耗能量,會透過其他方式對生活造成傷害。而我們之所以要討論精力管理,就是為了讓自己創造更佳的表現,也更加讓我們明確了情緒的重要性。對于我來說,控制情緒是老大難問題,作者提出,只是通過轉換狀態,就可以讓情緒重獲動力。而轉換的狀態就是讓自己能夠感受到喜悅和打從心底里有滿足感的就可以了。當下,讓其實很苦惱于如何讓自己調控情緒的自己,如獲至寶。因為工作中如果找不到,我還可以在生活中找嘛。作者還非常貼心的給出了非常多的實例和實操手段,讓我能直接借鑒。當自己感受到愉快了,獲得了成就感了,也就促進了自己的正面情緒。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了情緒的深度與品質。這里有一點觸動了我,那就是我們在恢復情緒的時候,做的事情要看它是否能夠充實心靈。我經常加班完后,會愿意躺在那看無聊的電視劇或無營養的小說,時間一長其實我并不開心,也并不輕松,這解釋了我的疑惑。這一條,也增加了我每日運動的動力。
思維精力(Mental Engergy):繁體書中寫的是心智能量。心智一詞要優于思維。作者提出了,最佳的表現需要我們全神貫注以及擁有理性樂觀的態度。理性樂觀這一組合是我第一次看到,下面是作者的解釋,我覺得非常受益。
理性樂觀這個聽起來矛盾的詞,指的是接受世界原本的模樣,但永遠努力不懈,朝期望的結果或解決方法邁進。
一開始其實不那么好理解思維,知道作者清楚的給出了他認為的思維精力的關鍵因素,他們是:思想準備、構建愿景、積極的自我暗示、高效的時間管理和創造力。有沒有一下明朗的感覺?也許這里面并不是完全合理,但是我現在的水平是,連作者給出的這些其實都有很多是做的并不夠的,也就我相應的精力儲備其實是不足的。我會先針對他們進行修煉。此處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能無休止的總是訓練或使用我們的大腦,我們需要給予有意識會思考的大腦間歇式的休息,讓大腦的不同部分參與我們的日常活動,這樣能讓我們更加好的鍛煉我們的思維精力的。鍛煉思維,其實會非常不適(個人觀點),但又是非干不可的事情,所以做前,我們要充分預想到各種情況,來增加自己鍛煉計劃成功的可能性。
保持壓力和復元之間的平衡,是把認知能力發揮到極限的重要因素。
意志精力(Spiritual Energy):我們要知道意志其實也就是精神是能推動我們做各種事情最強的支持與來源的。而這個對我來說是最難的,這一點,此處不多說,因為我自己其實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探索。
精神是讓生活與內心深層的價值觀相吻合,同時超越自我利益。
3. 系統訓練方法
作者給出的訓練方法其實就是建立儀式習慣,而過程是簡單的三步:明確目標(Purpose)-->正式現實(Truth)-->付諸行動(Action)。
.讓我想到在任何事情里,你都是要先明確做事的目的,端正你的態度,然后再來行動的。讀的過程中,也輔助閱讀了《微習慣》。人的大腦往往是抗拒改變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微習慣,因為微習慣非常小,他消耗你的各種能量也非常小,大腦還沒來得及抗拒,它已經發生了。一旦我們一點點的行動,慢慢你這個行動的勢能就增加,那么終有一天,當這個微習慣已經不微小時,你也不抗拒了。你的行動也就成功了。這個對于我在實行自己的訓練計劃時候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先進行短時間的無負擔的運動,然后根據身體情況以及自己的愿景,一點點增加。這個過程中間,自己的抵抗其實小了很多。我們要認清自己的實際狀態,再開始行動。雖然,正視自己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但是這將讓后面行動事半功倍。
這篇總結其實還有許多不足,感覺還是更像流水賬,期待自己在實行了一段自己的計劃后,能有更好的體悟。很感謝這段時間小伙伴們的陪伴,期望可以繼續跟大家進行共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