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處理方法
會計控制
有一種協議,已經存在了很久,人們用這種協議來管理合約執行過程。這種協議,盛行于金融密碼學社區之外,也早于金融密碼學社區的出現。 這些協議由表單流程構成(在數據流程圖中,正規的顯示是“數據流”),并具有稱為“控制”的檢查和過程。控制的作用與密碼協議的作用類似:完整性,授權,等等。 本文中使用“控制協議”或者簡稱“控制”,來指代數據流和控制的組合。
控制協議,以及基于它進行審計和會計操作的職業,在我們的經濟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但對這種作用的認識存在謬誤。 經濟學家們將之與其他成本,包括合同議價還有保證合同執行的成本,混為一談,統統打包放到了“交易成本”這個口袋類目中。但是如果沒有控制,大企業還有它們所創造的規模化經濟,都無可能出現。人類是易于爭吵的物種,生活在小部落中尚可,并不適應大的組織機構,因此很難進行廣泛協作,來制造大型噴氣式飛機,或者經營醫院。但控制則讓人類跨越了這個障礙。這些控制協議是商業經驗,在多個世紀中積累下來的成果,未來還將存在很長時期。但在數字革命的推動下,很快,這些紙質年代的技術就將在智能合約的影響下變得更加強大,最終,成為智能合約的一部分。
控制讓合約執行的審計成為可能,便于對中介的行為進行更為準確的推斷。審計是昂貴的,所以通常要進行隨機的抽樣。 經濟學家在可以物理強制執行的情況下,對“檢驗違約可能性”與“法律懲罰的嚴重性”這兩者之間的可替代關系,進行了研究。 他們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結論,完全可以用更高的懲罰,來換得更少和更低成本的審計。 然而,在現實世界不完全的信息條件下,這個結論并不絕對可靠。
由于在很多場景下,控制都指的是雇主和雇員之間的隱性合約,所以很難從合同聯想到控制。控制還有一個次要功能,就是監控與其他組織的合同。在這個方面,倒是很容易產生聯系,但由于控制的這兩種功能常常結合起來,所以還是令人困惑。由此,通常的控制,總是基于管理上的權威,而不是基于合約條款。
通常,控制都是針對金額和貨物數量。一個經典的控制,是復式記賬法,這種記賬法使用兩本賬簿,并且在兩本賬簿之間進行計算核銷。要隱瞞一個違規行為,需要從兩邊都刪掉記錄,或者錄新的記錄去抵消違規賬目。注意,這就需要將錯誤與欺詐分開。這個問題,在其他領域,例如審計和智能合約中,也會發生。 為了說明清楚,下面列舉兩種控制技術:
預付款: 存在一系列的控制方法,都使用了收據,或者使用不記名票證(通常是紙票或者金屬幣)進行支付。電影院所使用的協議,就是一個例子。為了將“進門”與“付款”分開,人們使用電影票,并分設了兩個員工角色,一個在窗口售票,一個在入口處檢票。每隔一定時間,就會有一個會計來核對票數和收款總金額。如有差異,則意味著存在欺詐或者錯誤。
客戶審計:這種技術為客戶生成交易的原始憑證。 例如,將商品定價為 0.99 美元,則需要雇員打開錢箱找零,同時生成一張小票。
一個完整的協議,通常具有這些特征:生成原始憑證,分權,貨品數量的核銷,標準服務項目,還有金額。
在這些特征中,分權需要特殊的分析。
在大型商務中,交易被分割,任何個人都無法進行欺詐。 職責分割,是“需要同謀理論”的實例。 比如,庫管/送貨,銷售,和收款的職責,都由不同的部門執行,每個部門都需要將交易向會計部門,這個第四方的部門匯報。任何匹配不上的匯報行為(例如,送貨沒有收款收據),都說明存在潛在的欺詐(例如,送貨給了客戶,但收來的款項卻被貪匿,沒有交予公司財務)。職責隔離,是審計人員最喜歡的工具。 只要它缺席,審計人員就大喊“違規”,就跟優秀的程序員不會容忍單點故障一樣。很多密碼系統,不可避免的走向商業失敗,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傾向于信任一個單獨的實體,而不是進行功能分割,以確保只有“串通合謀”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問題。
從范圍和側重點的角度來看, 智能合約與控制,存在最少3種巨大區別。
控制是紙質時代的協議,設計為靜態的表單,對于保密性不大關注,完全基于管理上的權威,而不是一對一的關系。
智能合約可以基于廣泛種類的互動協議和用戶界面,能夠處理廣泛種類的合約執行。 控制協議,在紙質年代開發,所以,基于靜態表單,以消息的形式傳遞,用表格和制表軟件來處理。控制聚焦于金額,標準化的貨物及服務事項,便于用數字記錄,便于用算法計算,但往往忽視合約執行的其他方面。數字的校驗、核銷的方法,都非常粗糙,與密碼哈希比較,更容易偽造。 電子數據交換( EDI)繼承了靜態表單,并繼續依賴控制。 對密碼哈希的應用,也僅只限于對單個消息的完整性檢查。
控制,對于保密性少有重視,尤其在現代的會計語義中。 紙質協議對保密性的忽視,起因于紙質造假困難,而數據造假則更容易。 其次,很難找到一種技術,可以在審計的時候,保護機密信息。企業們,習慣性的信任會計公司,這種信任在上個世紀已經出現裂痕,而且還會持續撕裂。 信任危機來源于會計公司在審計的時候,從客戶數據庫中獲得大量的內幕和市場信息,并以此謀利。在數字世界中,如果還使用紙質協議,則對審計者自身,幾乎無法實施控制。下面將要討論的交易記錄,事后無法偽造,還有多方的加密計算,預示著密碼學協議將給審計跟蹤和控制帶來更好的效果。對密碼學的應用,將給數據挖掘還有信息泄密等問題,起到改善的作用。
審計者,非常信任管理者,讓管理者以可靠而高效的方式,審批交易。會計傳統中,這種對管理層的雙重信任,以及對員工的不信任,根深蒂固。但過去的20年中,有一種趨勢與這種會計傳統恰恰相反。這種趨勢,要求放松控制,減少層級實現扁平化管理,給予專業的員工以權力。但不幸的是,控制放松導致了幾起銀行業和投資行業的丑聞。最新的觀點是,在控制和授權之間,需要有精心設計的平衡。智能合約的觀點是,我們需要更加智能的控制,這種控制要來源于公司的所有者,并消弭管理層和專業員工之間的不對等。這就意味著,基于老板(最少是總監吧)與員工之間的直接關系,以及員工之間對稱的規范化關系,將那些含糊的員工合約,轉變成為更加清晰的智能合約
盡管這些差異,都是貶低控制的,這些傳統的協議仍將有很長久的未來,這要歸功于它們很長久的歷史。這些協議高度進化成熟,歷經幾百年歷史(例如,復式記賬法比文藝復興還早)。 智能合約將從控制協議中,引進許多技術和策略,比如生成原始記錄,職責分隔,還有核銷。 但是,不久的將來,智能合約就將增強并改革傳統的商業過程,創造出多樣化的新的商業結構,并在長期的過程中,替換傳統的控制。
電子數據交換
電子數據交換 (EDI) 是組織之間,用來傳遞標準化商業交易信息的方式,它是一種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通信。它使用標準化的格式,讓接受者執行請求的交易。它在網絡空間中,實現了傳統的靜態商業表單,并保持了對傳統控制的依賴。 除了簡單的加密和完整性檢查,EDI 并沒有利用算法和協議來提供安全性,也沒有改善商業關系的“智能性”。 它只是更快的執行傳統的議價過程,和執行監控過程。
EDI?丟失了紙質的一些安全特性(比如難以復制),但也沒有從眾多可能應用的協議中獲得好處,依然還只是靜態表單的消息傳遞。本文則給予了一個更豐富協議的范例。
EDI 合約,只是對現有條款和條件的簡單重復,當然在電子環境下,時效性得以改善。 智能合約則不同,它重新設計我們的商業關系,利用眾多更加豐富的協議,將我們從紙質的模式下解救出來,而不是僅僅通過安全的方式傳遞表單。
下面的目錄,來自 Sokol [3],展示了在電子表單形式下,各種各樣的商業表單:
Administrative
? ? ?Product code and price catalogs
? ? ?Catalog updates
? ? ?Forecasts and plans
? ? ?Deals and promotions
? ? ?StatementsPrepurchasing
? ? ?Requests for quote (&response)
? ? ?Inventory inquiry/advicePurchasing
? ? ?Purchase order & acknowledgment
? ? ?Purchase order change & acknowledgment of change
? ? ?Material release
? ? ?Point of sale/inventory on handShipping and Receiving
? ? ?Shipment status inquiry & response
? ? ?Advance shipment notification
? ? ?Bill of Lading
? ? ?Freight billWarehouse
? ? ?Inventory inquiry & status
? ? ?Shipping notice
? ? ?Receipt confirmation
? ? ?Shipment order
? ? ?Shipment confirmationCustoms
? ? ?Declaration
? ? ?ReleaseBilling and Paying
? ? ?Invoice
? ? ?Payment remittance
? ? ?Credit and debit memos
? ? ?Receipts
自動系統的權威
某一方,或者另一方,會在議價中,設計并加入聚焦點(或者叫謝林點,意指在博弈中,雙方不經溝通,缺省便會選擇的方案),都是想減少議價過程并降低他們的成本。 超市中的固定價格(無需討價還價),電器銷售員給你預先準備好的合同,等等,都是固定聚焦點的例子。他們幾乎馬上就同意了; 這些聚焦點是議價的開始,也是議價的結束,因為再對最近的一個聚焦點是否更好,來討價還價,對雙方來說,都帶來過高的成本。
還有一些較弱的執行機制,用作類似的目的,例如停車場的橫桿,防止人們離開之前不付款,還有建筑工地的拒馬和膠帶,大部分的柵欄等等。 我們的文明生活中,處處都是植入的合約。
更加微妙的例子還有出租車計程表,點鈔機,計算機顯示器等等。有了固定聚焦點,通過使用技術手段作為權威,我們能夠大幅降低議價成本。“對不起,電腦就是這么說的”,全世界的柜員都這么分辨。“我也知道去曼哈頓大概需要 50 美元,但是計程表顯示了75美元”,出租車司機會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