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心情跌宕起伏,不是上揚到云霄,就是下挫到谷底,可能還是因為之前那個女生對我的影響十足,我一直沉醉在苦戀的情懷里,雖然到頭來只是感動了自己,但這樣的心路歷程,我實在接受不了,畢竟,我自己也不愿一直自暴自棄沉淪于碌碌無為的生活狀態。
朋友圈里的雞湯雜文越來越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大數據時代帶來的便利,成千上百的作家教你如何應對人生百態,如何處理自己心理的變態;成功學布滿朋友圈,修生養性的人生之道也是不絕于耳,大數據的網絡,將成百上千的文章送進你的眼中,打著人格塑造的幌子,告訴你讀他們有用,于是花了大量時間去閱讀自己毫不知情的領域,高深卻又似乎很有道理的文字,你每天翻看朋友圈除了點贊,似乎也就是耗費在通讀全文上了。
我不排斥雞湯文學,甚至很感激它的存在。我個人理解的雞湯文學就是并沒有真真切切的指點,只是站在你身邊,說說針對大眾的溫暖話語,心情低落的你不由得對號入座,雖然不是那么有建樹的帶領你離開所謂的苦海,卻能在你最難過的時候給你溫暖,不像上一個離去的人,只留給你留著余熱的擁抱和一個殘酷的背影。
我絕對贊同在心情低落的時候多讀讀書這種做法,恰好在我相當不如意的時候認識的“十點讀書”這個公眾賬號,當然,我也把它推薦給了很多人,有那種自帶詩書氣的朋友毫不留情的告訴我,這是他們見過最沒營養的讀書公眾號,都是雞湯,都是心靈安慰,對文學沒有一點貢獻,也許他們要的是余華,莫言,薩特,可我追求的是片刻的寧靜,《蛙》肯定不是我現在要讀的,《活著》也只能將我帶向沉默,也許《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可以告訴我現在的迷茫和憤憤,來自哪里。
網絡給很多自由寫手,在下班以后的閑暇之余,提供了一片寧靜,一個自由發揮語言功底的平臺,雖然其中充斥著很多形形色色的文字,小說,隨筆,甚至是所謂的少兒不宜,但這一切并不影響思想的傳播,我聽過一句話,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多讀書,看看別人是怎么想的,是否會影響到你;當你順豐水水的時候更需要讀書,看看別人經歷過的大風大浪,會不會就是你前方的路。十點讀書就是這么一個賬號,推送的內容對我而言總是感覺是對干涸的心田澆下了滋潤的雨露,那些文章的標題不像成功學一樣激勵你應該奮進,倒是更像是一個溫文爾雅的女子在你沉默的時候靠在你的肩頭,說:“我能給你講個故事么?”
所以我讀到了一篇文章,摘自這本書《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作者署名,李尚龍,這個名字不知道怎么就聯系到了不對,事后證明我的想法是對的,他的經歷確實值得我閱讀一下,生于90年,同齡人,卻已經有超越同齡人的智慧和思想,個人認為,讀懂一本書應該先讀讀作者,馬伯庸在《古董局中局》中寫道,“鑒寶易,鑒人難”,讀一個作品,先要讀作者。大二在部隊頂著集體紀律的壓力,偷偷外出參加英語比賽,并榮獲二等功,之后脫下軍裝參加英語機構教育培訓,當英語教師,參加導演課程班學習,如今的是眾多身份于一身,作家,講師,獨立導演等,作為童年出生的我甚至還在找尋自己的方向之時他就已經在北京有一個如此光鮮靚麗惹人羨慕的身份,說是榜樣一點都不過分,當別人在為自己撞得頭破血流找尋出路的時候,在體制內的你就應該正式這不同尋常的路。
事實是,如今的我們,正按部就班的走上工作崗位,走著前人走過的路,踏尋先人的足跡做著所謂的歷史傳承,可一切都像是機器人一樣,按部就班,像是既定的流程,可是如今谷歌機器人都戰勝了韓國棋手,你還能安心的走著自己眼前的所謂穩定的路么?“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不是因為其他人的孩子被包辦呢?本書的作者頂著壓力,自己在北京生活,創業,也許是找對了路,走到最后成功了,那些路都不知在何方的人你真的值得去羨慕別人么?而我也是其中一員。書名我覺得就是在警醒讀者,外表現象和你所投入的是那么不匹配,而你投入的和正真獲得的回報又是這么一致。
書中以多個身邊的故事作為敘事和議論的鋪墊,都是以小故事入手,但是想的確很深刻,沒有什么華麗的辭藻,作者的創作動機在我看來更可能是見多了,形形色色的人,過著糜爛的生活,頂著一副空皮囊,行尸走肉的浪費生命,也許是旁觀者清,他看問題看得更深刻,對我而言我并沒有這樣的思想,同齡人,我自愧不如,我也從來未曾停下腳步去思考,一個不會思考和總結的人生又有什么進步科研呢?在我看來的耿直和直言不諱,在李看來是一種不成熟;我所喜歡的處事理念,在李看來就是想法不全面,也許是好為對號入座,我總能在書中負面角度中找到自己或隱或現的模樣,這書對我最大的啟發不僅在于題目,更在于他的思索方式,思考使人進步,汲取讓人豁達,他的議論形式不是溫柔的勸誡,而是當頭一棒,一定要敲醒沉睡的讀者,我很高興成為被敲醒的蕓蕓一員。
書中的標題是我最喜歡的,都是一針見血,我最需要什么,一看便知,不喜歡假大空,同齡人的教育可能我會更用心的接受,當然這些教育是作者用心積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