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有寫本書的沖動,不是因為自己多么腹有詩書,才華橫溢,而是覺得自己過去這二十多年以來,有許多感悟,未來也必將有更多的感悟,如果不留下點什么,這一生就這么如踏雪無痕般走過,有些可惜。寫下來的東西,不一定要出版發行,能夠供子孫后人借鑒,已經是極好了。
當我接觸到周國平先生的《人生哲思路》這本書的時候,里面闡述的人生哲理十分精辟和深刻。越是品讀,想寫本書的沖動越是堅定。當然,以我現在的人生閱歷和感悟,還不足以做成這件事,姑且就從寫《人生哲思錄》的讀書筆記開始吧。
第一編生命感悟
真性情
至人喻于情
周國平先生說,為別人對你的好感、承認、報償做的事,如果別人不承認,便等于零。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沒有一個人承認,也絲毫無損。
周國平先生是一個性情中人。簡單地說,就是隨心而動,隨性而行。
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態度就是真性情。
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靈魂。一個人只要熱愛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樂趣,同時又關注靈魂,善于同人類歷史上偉大的靈魂交往,即使在一個無趣的時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愛生命
所有人都知道生命的可貴,如果有人要傷害自己的生命,都必將與之斗爭到底,不惜一切代價。但是,許多人卻常常做一些損害生命的事情,抽煙,酗酒,縱欲,不講衛生,超負荷工作,等等。因此,人們為虛名浮利而忙碌,卻舍不得花時間來讓生命本身感到愉快,來做一些實現生命本身價值的事情。往往是當我們的生命真正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才幡然醒悟,生命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才突現在我們的眼前。
世上有兩種人對自己的生命最不知愛護也最不善享受,其一是工作狂,其二是縱欲者,他們其實是在以不同的方式透支和榨取生命。
讀完這段話,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晚上下班回到家,我放下一堆待完成的工作,先去健身房跑了6公里。一邊跑步,一邊回首參加工作的這些年,一直都是工作狂,本末倒置,為了工作,無限透支身體,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年紀輕輕就得了腸胃炎。再看看手環里的睡眠記錄,年平均每天睡覺6小時03分。這還包括疫情期間在家和暑假的作息,可見工作期間我連5個半小時的睡眠都無法保證。這讓我想起了諸葛孔明治軍,事必躬親,罰二十已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至數升。司馬懿評價說:“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生命原是人最珍貴的價值。可是,在當今的時代,其他種種次要的價值取代生命成了人生的主要目標乃至唯一目標,人們耗盡畢生精力追逐金錢、權力、名聲、地位等等,從來不問一下這些東西是否使生命獲得了真正的滿足。
同時,生命不同季節的體驗都是值得珍惜的,它們是完整的人生體驗的組成部分。一個人在任何年齡都可以有人生的收獲,歲月的流逝誠然令人悲傷,但更可悲的是自欺式的年齡錯誤。
現在許多父母對孩子要求嚴格,這不許做,那也不許做。殊不知,有些事情,是只有這個年齡才會做的事,再長大了,你讓他做,他也未必會做。他在那個年齡記憶和經歷的缺失,永遠都無法彌補了。我很慶幸大二的時候,我染過頭發,燙過頭發,自認為還是很帥氣的。雖然在大多數人眼里看來,這是很“二流子”的行為。但是,現在為人師表了,你免費給我染、給我燙,我也不會這么做了。我慶幸的是我經歷過,沒有留下遺憾。
親自然
常年累月關閉在窄屋里的人,大地和天空都不屬于他,不可能具有開闊的視野和豐富的想象力。對于每天夜晚守在電視機或電腦前的現代人來說,頭上的星空根本不存在,星空曾經給予先哲的偉大啟示已經成為失落的遺產。
已經記不得上次親近星空是幾年前的事了,大約是2013年在美國學習的時候。迷失在城市生活的喧囂當中,遠離自然,其本質是在于自己的內心不夠安靜,漸漸地迷失了自我。有時候,想要尋找一個僻靜的角落,放空一下心情。卻發現到處都是廣告、喇叭、商業性娛樂設施和湊熱鬧的人群。
久居城市,偶爾來到僻靜的山谷、湖邊,面對連綿起伏的山和浩淼無際的水,會感到一種解脫和自由。如果再能拿上一本書,放上一曲古典音樂,擺上一盤圍棋,我也許會迷失在這樣的世界里。但是,倘若長期在此定居,與世隔絕,心境也許就會變化。盡管看到的還是同樣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卻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
不入世,就不可能出世。全然的出世,未必不是一種逃避。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身處紅塵鬧市之中,尚能堅守本心,不會因環境的低俗而隨波逐流,修身養性,才是正途。
中國文人的懷抱,總是在出處之間彷徨。通常的情況是,以功名為正道,仕途失意,才把歸隱當作了不得已的退路。
人生的態度,宜在進取和超脫之間尋求一種平衡。然而,功名太平庸,不是真進取,歸隱太無奈,不是真超脫。真正的進去和超脫,不會只在出處的低水平上折騰。
因為世態險惡,人心叵測,于是遠離名利場,這個境界仍比較低。惦著他賢我愚,口說不爭,到底還是意難平。真正的超脫,來自徹悟人生的大智慧,或凈化靈魂的大信仰。
平常心
世上有一些東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運氣和機會,輿論和毀譽,那就不去管他們,順其自然吧。
世上有一些東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興趣和志向,處世和做人,那就在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于努力的結果是什么,也順其自然吧。
在我看來,平常心,往往是置身事外和事情結束之后更容易產生。當局之時,縱然明白這個道理,也很難做到。平常心不是不在乎,無所謂,是注重過程而輕視結果。青年時期,有虛榮心和野心是正常的。成熟的標志是自我認識,認清了自己的天賦方向,于是外在的虛榮心和野心被內在的目標取代。
人在年輕時會給自己規定許多目標,安排許多任務,入世是基本的傾向。中年以后,就應該多少有一點出世的心態了。所謂出世,并非純然消極,而是與世間的事務和功利拉開一個距離,活得灑脫一些。
一個人的實力未必表現為在名利場上角逐,真有實力的人還能支配自己的人生走向,適時退出競賽,省下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享受生命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