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DCA質量管理論壇序:在開這個貼之前,看到很多朋友都在聊供應商管理,所以也想試著把自己這幾年的工作心得分享出來跟大家一起探討:
本人真正接觸供應商管理應從2010年開始講起。在此之前腦海里的供應商管理就是辦公室里SQE對外高八度的電話訓斥聲。之后慢慢演變,SQE工程師內部交流都保留了對外的那種優越感,讓我覺得很反感,一直很納悶?
ISO9001的八大原則即有“互利的供方關系”,即是買賣本是平等的關系,但SQE卻把自己擺在了“高高在上”的自我主意,那么又如何來談“供需雙方合作愉快互利共贏的模式”?
2010年來到目前工作地方,那時公司剛起步,什么事情都是摸索著管理。那時我們的量很少、很少、少的我們不得不求著供應商生產。那時候我們雖然有品質要求,但那些要求大部分是針對我們自己的,對供應商我們只能協商請他們去幫我們稍作管控。后來我們的產量有了提升,我開始考慮要求供應商簽核“品質保證協議”、開始慢慢考慮供應商的系統管理、考慮讓供應商介入產品的前端設計等等,一路走來,一路上有新供應商開發進來,有老供應商退出;在供應商的管理過程中,有合作很愉快的,也有很難啃的供應商,磕磕絆絆到今天,總結一下這幾年來供應商管理心得,跟大家一起分享,如講得不好,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一、在管理供應商之前,先審視自己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與供應商合作之前一定要先審視自己,了解我們自己在公司眼里的地位和價值,就像開始提到的,如果自己剛起步量少,給不了供應商很多的盈利,這種情況下要求太多就是自己作死,有職業道德的供應商會口頭上答應,實際沒什么改善,沒什么素質的供應商往往就是不做(這個時候不要告訴我大不了再找,再找也改變不了同樣的狀況)。所謂“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最好的別人”這個道理在企業合作中同樣適用。那么這個階段個人理解做供應商管理:
1.除了采購“未來量”忽悠外,我覺得質量人要主動出擊,把可能發現的問題、已經發現的問題、周邊的匹配需求等等做詳細的收集,圖文并茂帶到供應商那里去,跟他們一起做一起改一起確認(記得別讓供應商破費,人家還沒從你身上掙到錢)。
2.若是一家很成熟,產量大且穩定的公司,那OK。要求即使過分一點,供應商看在錢份上也是會盡量配合。這個時候管理供應商可以通過采用供應商評比制度(A、B、C、級),并通過增減供應量來對公司供應品質進行獎勵和處罰,形成競爭機制。在評比機制階段里供應商輔導也是必不可少的,做起來也會方便很多了,可以把問題以書面整改報告的方式告知供應商,要求供應商進行整改,并參與到供應商現場,一起檢討、一起確認改正。
3.審視在與供應商合作的過程中誰在主導地位,這個很容易理解,量、價錢、貨款時間、行業優勢和前景、知名度等都是主導地位與否的衡量指標,如果以上因素都站優勢,毫無疑問在這個合作過程中你是主導,供應商沒理由不積極配合你的管理和要求;
4.審視自身企業的管理情況,有哪些特點,哪些是利于對外管理的,哪些不是?舉個例子吧,如果自身的架構復雜,管理亂無條理,管事人多,做主擔責任的人少,這種情況下做供應商管理會很頭疼,采購有交期和價格的立場,品質有質量和服務立場,加上質和量的矛盾,在管理過程中沒有主次,沒有具體方向,供應商想配合都難,這種情況下做SQE是最難的。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
A. 不管內部如何復雜,對外要統一明確,比如:交期、價錢由采購主導,SQE提供數據參考;品質、服務由SQE主導,采購為附,質和量出現矛盾不可調節的時候,應該優先考慮哪一個定下來,這樣對內采購、SQE都有了工作的方向,對外供應商也知道什么事情對應什么窗口,也就不至于出現不知道聽誰的尷尬局面,采購、SQE對外的管理力度和可信度才不會被質疑。很多民營企業,別看規模小,管事的人那叫一個多,誰都想插一腳,遇上問題誰都躲的遠遠的,就怕擔責任,供應商經常抱怨不知道聽誰的,一個問題朝令夕改,導致合作過程中供應商苦不堪言,談何品質改善?
B. 供應商管理其實跟交朋友一樣的,要想交到一個優秀的朋友先要讓自己優秀起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倒不是說條件不好的供應商不能找管理水平好的供應商,只不過如果自己管理不行,供應商是會被感染的。打個比方說:有一顆物料第一次來了有點問題,因為生產急用放行了,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第二次如果遇到同樣的問題,供應商還會重視嗎?下一次又有另外一個問題,又因為另外一種原因放行了,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如此反復幾次,再好的供應商也會因為你的一次次降低標準、讓步行為而變得問題頻發了。那有人說了,我放進來,但我把問題反饋供應商行不行?行,但是效果甚微,痛了才會記住,如果只是反饋沒有措施供應商是不會自覺的持續改善的,供應商不是傻子,改善或多或少都是要花費一定的成本的,既然你都能用我又都不受影響我何必去做這些浪費成本的事?所以說沒有獎懲措施的供應商管理只會讓SQE越來越沒有力度,越來越沒有話語權,最好只能被供應商綁架。所以我認為,在合作之前制度要先確立,品質協議要簽核,合作中嚴格執行,供應商出現品質狀況,要根據影響成都進行相應的懲處,即使因為自身的原因用了不良的物料,那么供應商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如此供應商才能重視問題的存在,同時也維護SQE對外的力度。很多時候我總在想,為什么我們出口的產品總挑好的出去,而進口產品卻往往是別人用剩的差的,這是為什么?現在我明白了,是慣的,這是我們文化的特性,因為我們沒有重視自己品質,沒有嚴格要求自己,我們給了別人可以湊合的印象,所以別人給了我們湊合的產品。所以,管理供應商之前,先管理自己,要求供應商之前先要求自己,要想供應商不提供不良,先要保證自己不接受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