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名氣現在真是如雷貫耳了,擁有三億多用戶,還在美國上市了。
但是國內對“拼多多”的口誅筆伐之聲倒是愈演愈烈了。
說實話,我對“拼多多”沒有什么好的印象,因為我首先接觸到“拼多多”的時候,是微信里好友給我發鏈接,讓我參與拼團,本著朋友互助的態度,我自然而然的是參與了,然而之后的拼團反饋是常常不成功。
再有就是被邀請參與一分錢買什么什么東西,結果郵寄地址和聯系方式都填好提交了,參與的人也達到了規定的人數,結果顯示不成功,我以為是發起人可以成功,我們都算陪著呢!問起發起的朋友,他也說沒成功。
我當然知道如此低價不可能有什么好的東西,所以也就盡量抵制吧!如果有朋友推薦,我要么當做沒看到,要么就回復我感覺這是假的之類的,可是偏偏還能看到官方的推送。
所以當我看到“拼多多”上市之后,我的感覺是股市還是盡量不要碰到,什么樣的企業都可以進,那這錢進去真的是賭博了。
我雖然在微信上接觸到拼多多的次數蠻多的,但是并沒有使用過軟件,今天就本著寫這么一篇文章就要體驗一下的態度,下載了一下“拼多多”。
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的截圖,這是我在手機應用市場下載時的提示,對,你沒看錯,需要的授權一頁放不完,而且沒有可以勾選一些不勾選其他的選項。
我當時以為是我的手機應用市場搞的了,難道都要這樣獲取授權了嗎?于是就試著下載其他應用,發現其他應用是點擊下載就可以下載的,權限都是安裝之后給的,并且權限是彈出來一項你能夠設置授權還是不授權的。
本著看到軟件界面的態度,我還是授權了所有權限下載了,在進入界面之后才發現,原來東西真的可以這么便宜,一件“花花公子”的鞋子,十幾塊錢就能買到,當然這是拼單價,不拼單的話也就五十塊錢。
我知道一件鞋子的成本確實很低,如果直接這么賣肯定是不會虧的。但是作為品牌鞋子,如果成本只算衣料成本,人工成本就太不全面了。作為品牌鞋子,設計成本就需要一定的支出,其他的諸如對品質的把控,對生產工藝的要求等,這些覺得了即使五十塊錢不賠錢也不會這么賣。那么這里面有沒有涉及到侵犯品牌商的相關權益呢?
還有第三點,這是我登上之后才發現的,而且是最與眾不同的。在你的界面的左上角會有短消息提示,比如哪個地方的某某發起了拼單,某某拼單成功等等。
我不知道這樣的短消息發布是不是算泄露用戶隱私,或者說這樣的短消息發布得到了用戶不知情下的授權,抑或是在安裝時的授權就包括了這些。
我不懂相關的法律規定,因此搞不清楚這樣的情況怎么給定義,但是我希望看到我這篇文章的有法律背景的人士能夠研究一下其中的法律規定,因為我看到那么多的授權,還有短消息推送,真的覺得有些反常。
回到我的題目吧!為什么成為“眾矢之的”?大概就是反常太多吧!事出反常必有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