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劉品玉
? ? 我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早期從事黨史工作,初無感覺,后來慢慢入門,有了興趣,且視為職守。一名合格的黨史工作者,必須做到兩點:一是熟悉既有史料,二是熟悉與歷史事件相關的同志,哪一位同志有什么經歷、了解什么事,要心中有數。這是最基本的,這樣,工作才會得心就手。我在工作過程中認識了徐耀良先生,并且熟悉起來,時不時向他請教。徐耀良先生雖不是專業的黨史工作者,但對黨史特別是對橫涇、唐市地區的黨史了解之深勝之于我。市委黨史辦掌握、了解全市面上的情況,這其中也涉及各鎮的革命斗爭活動,但不是很細,徐耀良先生掌握得比我們多。徐耀良先生筆耕不綴,所出幾本書都頗具影響,我手頭上都放著,時常引用。《沙家浜演義》是徐耀良先生新出的一部書,拿到手后,我被其深深吸引,竟至不忍釋卷,我認為這是徐耀良先生的巔峰之作。但凡著書立說,必有代表作,對徐耀良先生來說,《沙家浜演義》當之無愧。原因有三:其一、《沙家浜演義》繼承了章回小說這一中國文學樣式的傳統,嚴格遵循了章回小說的規范,雖然通篇是白話文,但每回都有回目,書前有繡像。回目語言精煉,概括得當,瑯瑯上口,足見徐耀良先生有很好的文字功底和文學修養。
? ? 其二,《沙家浜演義》反映了常熟整個民主革命時期的斗爭活動,從大革命時期直至常熟解放。雖然抗日戰爭時期常熟的革命斗爭開展得更廣泛深入,影響也是最大的,但前后有聯系,土地革命時期的石楚材對唐市、橫涇地區的革命斗爭有開辟之功,他離開橫涇后在江陰、常熟各地進行革命活動,不能不寫。
? ? 從空間上立足常熟,放眼東路,兼顧橫涇、唐市。1990年5月葉飛副委員長戰地重游,為蘆蕩鄉(1992年3月改為沙家浜鎮)題詞:“沙家浜的意義在于在滬寧鐵路武進以東,直到上海地區(即江南東路)……”《沙家浜演義》沒有局限于沙家浜鎮行政區域,這是正確的,因為如葉飛副委員長所題,“沙家浜”代表了蘇常太甚至整個東路地區,《沙家浜演義》在空間上的定位與葉飛副委員長題詞契合,因而是完整的。
? ? 就題材而言,《沙家浜演義》囊括了這一地區幾乎所有重要的革命斗爭活動、代表性的人物、重要的戰斗、關鍵的節點。人物如石楚材、陳毅、葉飛、劉飛、楊浩廬、夏光、譚震林、翁迪民、任天石、薛惠民及反面人物胡肇漢,事件如日軍侵入、民抗成立、陳毅部署東進、襲擊虹橋機場、顧山戰斗、新江抗成立、后方醫院遭襲、陽溝溇之戰、環段之戰、八字橋之戰、反“清鄉”、朱英三塘址遇險等。前文說到徐耀良先生熟悉橫涇、唐市地區的革命斗爭歷史,其實只說對了一半,徐耀良先生諳熟常熟甚至東路地區的革命斗爭歷史。
? ? 可以說,相比黨史著作,《沙家浜演義》是常熟人民革命斗爭歷史的另外一種表述方式,只是缺少了黨的建設、政權建設以及財經工作、文化、統戰工作等。但《沙家浜演義》軍事斗爭的內容更多,情節更細,也更具可讀性。
? ? 其三,《沙家浜演義》字字真實,于史有據。本書沒有走一般演義的路子,虛構情節,甚至演繹的成分也很少。對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國人耳熟能詳,都知道諸葛亮充滿智慧、瀟灑飄逸,有名士風度,周瑜嫉賢妒能、氣量狹小,被諸葛亮氣死,此大謬不然,歷史上的周瑜并非如此,否則怎能擔任統率吳國千軍萬馬的大都督呢?倒是張昭因其性格而沒能成為東吳文臣之首的丞相,周瑜之死緣于身體狀況。因《三國演義》,周瑜的形象被扭曲和誤導了。當下有些影視劇為了收視率,胡編亂造,歪曲歷史,誤導觀眾,很不應該。對于涉及由黨所領導的革命斗爭歷史的作品,容不得戲說,必須嚴肅對待。《沙家浜演義》忠于歷史,徐耀良先生是有責任感的。
? ? 《沙家浜演義》是一部反映常熟地區革命斗爭歷史的精品力作。在我的工作之中,時常有外地的媒體人、作者前來了解常熟的革命斗爭歷史,我帶他們去一些遺址拍攝,采訪相關的同志,并提供史料。有一次,由北京來的同志要常熟抗日斗爭的史料,我馬上想到《沙家浜演義》,雖手頭僅有一冊,但仍慷慨相送,我認為他有了這本書足矣。
? ? 注:作者系常熟市資深黨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