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悠然茶笙
“那”系列繼續講述。
本文不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為了吸引眼球不求真偽不是筆者作風,只介紹筆者接觸到的生鮮超市為了提高銷售量慣用的伎倆。
本文所提到的生鮮超市,指以水果蔬菜為主,附帶肉品海鮮面食的超市,不涵蓋大型商超里面的生鮮產品,雖然他們套路差不多,但是筆者沒有從業經歷的范圍不做評論。
價格篇
1、特價商品與正價商品,往往是一樣的商品。
超市每天都會拿出幾種商品做特價,吸引眼球,拉動店面整體營業額。比如土豆,特價區賣0.99元,正價區可能賣2.59元,你問售貨員區別,售貨員或許會告訴你產品不一樣、進貨價不一樣,真的是這樣嗎?
不全是,出現特價土豆是因為近期超市采購到了一批低價土豆,或者規模大的超市有土豆基地正值收獲季節,又或者產品為了吸引客源賠錢賣土豆。一樣的土豆在不同的區域賣,價格相差很多,正價區的土豆利潤還能彌補特價區的虧空。不過還是有區別的,那就是正價區的土豆一般都允許挑選,而特價區不可以。抬高正價區的土豆價格也是為了引導顧客購買特價區的土豆,形成排隊,烘托氣氛。
筆者建議:如果沒有尺寸外觀等特殊要求,在特價商品沒有質量問題的前提下,建議購買特價商品。
2、精品水果區的水果真的就那么貴嗎?
幾乎每一個生鮮超市都會設置精品水果區,那是因為這個區域可是超市利潤的重要來源。去醫院探望病人、初一十五購買貢果、走親訪友、商務饋贈,有這些需求的消費者會選擇在精品水果區購買一些進口水果,送人有面子、上檔次。真的物有所值嗎?
不全是,生鮮超市一方面會將應季水果里面外觀好的拿到精品區域售賣,比如芒果、哈密瓜、橙子等;另一方面精品區域水果的毛利率非常高,如果普通水果毛利率在20%,精品區域可以達到50%甚至更高。當然跟土豆的例子一樣,精品水果可以挑選,你只是為可以挑選買了單。
筆者建議:精品區與普通區都有的水果,如果沒有特殊需求,建議在普通區域購買。
3、不同時期、不同時間段,價格變化很大
為什么同樣的水果,有時候那么貴,有時候很便宜呢?
比如荔枝在剛上市的時候,價格往往較高,畢竟物以稀為貴,吃個新鮮也要付出代價。在荔枝大批量上市的時候,價格往往比較便宜,應季水果,物美價廉,口感好,甜度高,這個時候買是最劃算的。到了“尾期”,荔枝在市場不作為主打商品了,并且成熟的有點過火了,腐爛的比較快,價格還高,這個時候買荔枝就不劃算了。
上午剛開業的時候,超市價格整體偏高。到了下午某些商品滯銷,超市會主動降價。到了晚上快收攤的時候,某些商品會低價處理。盡管超市會不得已賣昨天剩下的商品,但原則上,超市還是想在微利的前提下盡快將今天的商品賣完,快進快出,保持商品新鮮度。
筆者建議:如果不是特別急于吃某種水果,建議在該水果大量上市再買,剛上市的時候超市加價率非常高。
4、同樣的商品,個頭兒不一樣,你買哪個?
比如西紅柿或者蘋果,超市會根據尺寸的不同設置兩種售價。其實,進貨價都是一樣的,只是同樣一箱貨里面有大有小,超市為了提高利潤,會區分大小來售賣。
筆者建議:無特殊需求,建議買便宜的,畢竟質量是一樣的。
5、購買水果禮盒,難道不是自討苦吃嗎?
每逢節假日,超市都會賣水果禮盒,你可以選擇打包好的禮盒直接購買,比如一個禮盒188元。也可以自己挑選一些水果按斤稱之后再裝禮盒。你想的沒錯,打包好的禮盒里面水果按斤稱的價格絕對遠遠低于188元。跟任何商品一樣,精美包裝所帶來的成本都要消費者買單。
筆者建議:建議自己選擇水果按斤稱之后再打包,雖然耗費時間,但是能省不少錢。
6、所謂的精品蔬菜到底是什么菜?
其實,除了秋葵等不常見的蔬菜外,精品區的蔬菜其實就是大眾蔬菜,只不過加了包裝而已,外觀賣相更好一些。當然,有些蔬菜可能進行了預處理,買回家后不需要摘了。
筆者建議:無特殊需求,建議別買精品蔬菜。
7、價格牌對應的商品,就是“守規矩”的嗎?
比如,價格牌上注明的是沙彌陀品種的櫻桃,可是實際賣的很可能是沙彌陀與拉賓斯的混合,因為拉賓斯價格比沙彌陀便宜并且外觀很難辨認。比如毛桃和久保桃或者其他兩個不同品種的水果外觀卻極為相像,這樣的“特點”都會被超市所利用,以提升利潤。
筆者建議:這一點,作為普通消費者確實很難辨認,只要別有這樣的觀念就行了———貴的一定是好的。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介紹到此。之后還會有陳列篇,售貨員篇等文章,敬請關注。
感謝關注,歡迎評論,勞請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