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學習》是美國科學家烏爾里希·伯澤爾的關于如何在碎片化時代進行系統學習技能的著作,在書中,作者將學習過程分為了找到價值感、目標導向、專業精進、知用合一、融匯貫通以及反思回顧六大階段,向我們介紹了在這六大過程中如何讓學習更有成效。
一、找到價值感
不想學習、沒有興趣去學習,很大程度上是沒有找到所要學習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就像在上學的時候,很多人并不是學不好,而是因為當時學習知識除了通過考試外,找不到它對自己內在的好處,找不到其中的意義,所以不愿意下功夫去學;再舉一個例子,有些游戲愛好者對游戲中的內容了如指掌:怎么卡位最能成功、怎么加點戰力效果最佳、這個技能與哪些裝備組合能發揮最大效力等等,這都是他一點一點研究出來的,你能說他不善于學習嗎,可是有的這樣的玩家偏偏對學業心不在焉,為什么?游戲能讓他找到自己的意義,而在學習中他感受不到快樂。
所以,如何找到學習中的意義和價值是有效學習的第一步,最關鍵的是要把它們同你自己的既有知識和行為緊密的聯系起來,找到它對你迫切需要做的或學習的重要性,那么你就有極大的動機去學習這個知識。再舉一個例子,一個小伙子對音樂并不感興趣,所以他并沒有學習音樂的動機,但是偏偏他愛慕的一個女孩對音樂興趣濃厚,那么他為了與愛慕的女孩有共同的話題,有很大可能去學習一些音樂的知識,這里的對女孩的愛慕就是他學習的動機,類似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因為對一個地方的向往去學習當地的語言、了解當地的人情風俗等等。
二、目標導向
為什么學習要制定目標?原因有以下幾點:
1、所有的學習活動要聚焦于目標,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你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大的可能被隨時出現的外界事物過干擾,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目標的作用在于引導你的注意力專注在你學習的事物上面;比方說你今天要學習羽毛球,那么你需要設定自己能夠達到什么樣的一個程度,學習多少分鐘,否則,隨時的一個電話、一場閑聊或者現場出現的某些人物事件都有可能將你的注意力吸引過去,等到學習結束后,你也許會對別人說今天去學習打羽毛球了,但實際的情況是你只是拿著球拍揮了幾下,并沒有學到什么有用的技戰術。
2、一個有效的目標能夠幫助我們將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長期記憶,進而內化,沒有目標的話,你所學的或許只是在當時有所心得,但是不知道自己要達到什么樣的程度,這樣在學習之后很大可能不會去繼續練習,時間一長就忘記了,更談不上將知識內化了;
3、一個有效的目標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應該學到什么樣的程度,所有的學習都是有一個舒適區的,超過舒適區一點點進入成長區對學習是有所幫助的,但是一旦超越成長區進入恐懼區,對學習的積極性將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所謂的舒適區就是自己現有的知識基礎,制定學習目標最好在自己舒適區外邊緣,如果你沒有目標的話,很有可能就貿然進入了恐懼區,然后就失去了對學習這個知識的興趣。
制定一個有效的學習目標首先要確定自己的現有能力范圍,然后評估自己的承受程度,能力范圍之外,承受程度之內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并按照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根據計劃一步一步向目標前進。
三、專業精進
學到的知識要有所精進,有以下幾種方法:
1、進行階段性的測評,有針對性的進行糾錯,促進成長,這個階段性的測評可以是自測,也可以是外部測評,這是對自己掌握知識程度的一個了解;
2、通過積極的反饋促進知識的精進:
????1)通過日志、日記等記錄進行監控,將知識的學習運用過程記錄下來,總結糾正;
????2)根據監控的情況,逐步推進糾正精進,中間可以適當的穿插交互指導,通過交互指導探討,共同進步;
3、要學會思考,在學習和運用過程中不斷思考自己是否掌握了其中的知識關鍵,所運用是否得當,有哪些可以強化的地方?有哪些是需要改進的等等;
4、調整自己的學習舒適區,通過不斷的挑戰,擴大自己的舒適區,舒適區的擴大就意味著自己能力的提升;
5、教授別人,這個方法是眾所周知的費曼學習法,通過教授別人,可以了解到自己在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上有哪些不足的和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從而能夠有目標的進一步改進;
6、要正式錯誤,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態度,錯誤意味著成長的機會,忽略錯誤就是放棄了自己的成長。
四、知用合一
1、內容具體化,人的大腦更喜歡具體形象的事物,將所學的知識通過模型、圖像等形象的展示出,更便于理解,而將知識轉化為形象的過程離不開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和掌握,形象化的過程就是知識的運用過程;
2、實踐體驗,如果有機會當然可以親身體會自己學到知識的實際效用,但是如果是沒有條件或者在現有社會、環境下不能親身實踐學習的知識,可以通過模擬的方式進行檢驗體會,最好的方法是現在的計算機模擬技術,可以很好的模擬真實環境的知識運用;
3、教授知識,這里也講到了通過教授別人來達到知用合一。
五、融會貫通
1、假設:通過假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深度,可以通過“如果.......怎樣”思考知識在不同情況下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如何去解決,使自己掌握的知識不至于流于表面;
2、系統化思維:將知識放入自己的知識系統。書中提到了一個流程化的方法:
????1)查看事實性論據;
????2)建立自己的理論
????3)檢驗自己的理論
????4)形成結論
3、實驗:所謂“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驗不僅需要掌握專深的知識,還可以加深我們對知識底層邏輯的理解,所有的實驗需要運用到概念,產生的結果取決于概念之間發生練習、互相影響的邏輯;
4、聯動:通過類比強化知識與技能的聯系,所謂類比就是找到與所學知識本質上有相同屬性的東西;
5、波利亞系統化,這個系統有幾個步驟:
????1)理解:理解知識、概念和問題,這是前提;
????2)規劃:在理解的基礎上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制定問題解決的計劃步驟;
????3)計劃實施:按照制定的計劃解決問題;
????4)回顧:也可以說是復盤,看看問題是否解決了,有沒有什么值得借鑒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六、反思回顧
任何學習都離不開復習和反思,通過反思回顧不僅能夠解決記憶遺忘的一些問題,還可以跟蹤自己的學習情況,看是否按照學習計劃進行,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反思回顧解決自己在學習中過度自信的問題,從而不斷的精進。如何進行反思回顧,有以下幾種方法:
1、審視自己和周邊人的思考過程,是否科學、是否建立在對知識的正確理解基礎上等等;
2、間隔時間學習法,這個學習法是根據遺忘曲線建立起來的,通過不同長短的時間間隔復習,鞏固對知識的掌握,將短期記憶變為長期記憶;
3、深度學習的方法:
????1)冥想;
????2)深呼吸;
????3)反復閱讀;
????4)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記憶理解和運用;
????5)使用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