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贏思維: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視為自己之失
人際交往的六種模式:
1.利人利己(雙贏)
你的公司目前急需尋找一位產品經理來開展工作,領導給出的薪資是12K/月,而公司打算從內部尋找,因為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在外部尋找,如果你已經具備了這個職位的相關能力跟要求,并且你也已經打算通過升職加薪來擺脫眼前日益窘迫的困境,此時公司的利益與你的利益便實現了雙贏。
這種模式會讓我們在人際交往種不斷地尋求雙邊利益,有福同享,皆大歡喜,這種結果會讓所有人接受決定,完成計劃。
2.損人利己(贏/輸)
小時候上學,每當語文考試卷一發下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得了90分,自己心里感覺挺不錯的,于是跑回家去跟媽媽分享自己的喜悅,可媽媽卻說:“你看,人家那誰考了95分呢!”
從小到大,我們大部分人都被這樣的比較模式浸染著,小時候比誰的學習成績好,上大學了比誰的學校名氣大,工作了比誰的單位好,工資高。這樣才導致了我們大部分人通俗地認為:自我價值只有通過自我比較和競爭才能夠實現。
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相互依賴,而不是單槍匹馬,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需要通過與他人合作才能夠得以實現,而這種二分法模式是導致我們無法通過合作取得進步的最大障礙。
3.舍己為人(輸/贏)
高考填志愿選專業的時候,你聽你爸的朋友說會計專業很不錯,你就選這個吧!你不想讓你爸不高興,于是放棄了自己喜歡的語言文學專業。
平日里你就是個對自己要求不高的人,沒有標準,沒有期望,也沒有將來可言。喜歡討他人歡心,滿足別人的希望。別人的認同和感受能夠給你力量,你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和信念,你害怕失去他們,害怕他們不理你,說你是異類。
4.兩敗俱傷(輸/輸)
戰國時期,韓國和魏國打了一年多還不分勝負,秦惠王想出兵干涉,楚國使者陳軫給秦惠王講卞莊子利用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道理,得到它們兩敗俱傷時一舉打死兩只老虎,勸秦惠王采取坐山觀虎斗的計策,等待時機再消滅這兩國。
為了報復,不惜犧牲自身利益,卻沒有認真思考過是否值得這樣做,只有不夠成熟,掌握不了人生方向的人才會這樣做。
5.獨善其身(贏)
不管別人如何,只要自己的利益沒有受到侵犯就沒事。
以上五種模式,從長遠來看,都沒法持久維持下去,無論是輸/贏或者贏/輸模式,只要是一方占優勢,則另一方就會處于劣勢,他們的關系也一定會受到影響。比如,供應商與客戶,員工與領導,最后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只有雙贏才是在相互依賴的環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如果做不到雙贏。那么只好通過第六種方式:
6.好聚好散
李嘉誠馳騁商界,是從生產塑膠花開始的。當初,曾有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訂貨。為確證李嘉誠有供貨能力,外商提出須有富裕的廠家作擔保。李嘉誠白手起家,沒有背景,他跑了幾天,磨破了嘴皮子,也沒人愿意為他作擔保,無奈之下,李嘉誠只得對外商如實相告。
李嘉誠的誠實感動了對方,外商對他說:“從你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誠實君子。誠信乃做人之道,亦是經營之本,不必用其他廠商作保了,現在我們就簽合約吧?!睕]想到李嘉誠卻拒絕了對方的好意,他對外商說:“先生,能受到如此信任,我不勝榮幸之至!可是,因為資金有限得很,一時無法完成您這么多的訂貨。所以,我還是很遺憾地不能與你簽約?!?/p>
李嘉誠這番實話實說使外商內心大受震動,他沒想到,在“無商不奸,無奸不商”的說法為人們廣泛接受時,竟然還有這樣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誠實商人,于是,外商決定,即使冒再大的風險,他也要與這位具有罕見誠實品德的人合作一回。李嘉誠值得他破一次例,他對李嘉誠說:“你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可信賴之人。為此,我預付貨款,以便為你擴大生產提供資金?!?br>
外商的鼎立相助,使得李嘉誠既擴大了生產規模,又拓寬了銷路,李嘉誠由此發展成為塑膠花大王。
如果不能利益共享,那就商定放棄交易,我們之間沒有訂立合約,也沒有形成雇傭與合作關系,這比明確期望后再讓對方希望破滅要好得多。
心中留有退路,沒必要耍手段,坦誠相見更有助于發掘及解決問題,即使買賣不成,仁義尚在,或許日后還有合作的機會呢!
二、知彼解己:移情溝通,如果你要和我交往,想對我有影響力,你首先要了解我。
Stephen Covey:We don't listen with the intent ? to ?understand ,we listen with the intent ?to ?reply.
大部分人在聆聽時并不是想理解對方,而是為了做出回應。
要做到移情聆聽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此之前,雙方首先要建立充足的情感賬戶儲蓄。
所謂的情感賬戶是指人際關系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時的那份安全感。你必須經常在里面存款才會取得對方的信任。舉例來講,當領導在跟你講話時,你能有耐心傾聽,而不是經常去打斷他,那就是你在為自己的情感賬戶做存款。
誠實、禮貌、仁慈與信用是情感賬戶里面的主要組成部分。通過它們可以讓別人對我更加信賴,必要時能夠發揮相當大的作用,甚至有時候你犯了錯也能夠用這筆儲蓄來彌補。反過來講,粗魯、輕蔑、威逼與失信則會使情感賬戶產生支出,更有甚者會被透支,你的人際關系就需要拉響警報了。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面對聆聽都是這樣子的:
1.別人還沒說呢,他就看別的地方,根本就不想聽別人說話;
2.裝作是在聽,“對,是的,你說得沒錯!”
3.只聽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4.很認真聽對方所說的每一個字;
5.真正設身處地的去感受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很少)
你需要時刻想著理解別人,這是你力所能及的,只有真正地、深入地了解對方,你才會獲得正確的信息,進一步抓住事件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情感賬戶,從而為對方提供有效合作所需的“心理空氣”。
如果你真正愛一個人,那么花時間了解對方才會有益于今后的坦誠相待,無論以后發生什么變故,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雙方也都會相互尊重,讓事情得到有效解決。
三、統合綜效:1+1>2,創造性合作
如果有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他的主張一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非常值得我去研究一下。
如果再碰到這樣類似的境遇的時候,不妨以這種心態來看待好了。如果你們兩個人的意見相同,那么沒有多大作用,因為有分歧才會有收獲。
以為自己分析全面透徹、客觀,別人的考慮都欠周全的人是在畫地為牢,他更應該做到的是虛懷若谷,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放低自己的姿態,在同他人交往中汲取豐富的見解,尊重差異,集思廣益,從而才能發揮統合綜效的真正能量。
楚漢之爭中,項羽失敗,其絕大多數原因就是自己太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進而導致眾叛親離,孤家寡人,最后只能落一個烏江自刎的下場。劉邦恰好與項羽的想法相反,他深知自己幾斤幾兩,敞開自己的胸懷,博采眾長,將智謀超群,能征慣戰之士全都收于自己麾下,恰到好處的將統合綜效的能量發揮到極致,實現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偉大戰略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