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我感興趣的人呢?是你嗎,還是其他人?如果是你的話,你會好奇嗎,會高興嗎,還是會疑問重重呢?通常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會有原因的,若是我發問:誰是我感興趣的人,你們可能會發問:你為什么會問這個問題呢?
諸如此類,以至于將一句普通的發問變成了永無止境的延展性問題。
正向邏輯判斷的三種情況
以上說的對不對呢,如果你也覺得人們問題的產生也是有關聯性的,一個問題總是和另外一些問題相互的關聯在彼此。那么恭喜你,咱們的想法是一樣的。
誰是我感興趣的人?當這句話問出來的時候,會不會有一種邏輯性的判斷,一定是具備某某特性的人才會引起我的注意,從而感興趣?,F在嘗試分析一下。
第一種情況:
甲方:誰是我感興趣的人?
乙方:有可能是充滿魅力,能夠在某方面讓人佩服被折服的人,或者是能夠仰視他的人。
第二種情況:
甲方:誰是我感興趣的人?
乙方:會不會是有特異功能的人呢,或許這種類型的人能夠將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
第三種情況:
甲方:誰是我感興趣的人?
乙方:我對任何一個人都感興趣,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一面,每個人都值得我去發現并發掘其感興趣的地方。
逆向邏輯判斷的三種情況
以上三種情況都是從正面回答的方式的來回應。下面我們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嘗試分析一下。
第一種情況:
甲方:誰是我感興趣的人?
乙方:你會對人感興趣嗎?你能有感興趣的人嗎?我不知道如何了解你是一個能夠對人感興趣的人。
第二種情況:
甲方:誰是我感興趣的人?
乙方:你對什么感興趣啊,對人感興趣?還是包括人在內的一切人、事、物都感興趣?
第一種情況:
甲方:誰是我感興趣的人?
乙方:這或許不是一個問題,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你會有感興趣的人呢?這是你自己決定的。
這三種情況僅僅是一個開始,有可能還有其他種種情況。
分析中英文句法關系
中文的表達和英文通常有共同的地方,就拿這句話來看:誰是我感興趣的人,這是一句疑問句。按照肯定的語氣來分析,”人“是主語,”感興趣“是形容詞作定語,”是“是謂語,”誰“是賓語。
英文的表達是:who is (person)I am interested in?按照主謂賓的方式看,”person“是主語,“is”是系動詞,”who“在這里是一個疑問的重要關鍵詞。英文這里是主+系動詞+(表語)的結構。表語有時可以省略。
從以上中英文句法關系看,”誰是我感興趣的人“這句話存在著中英問句法關系的不同解釋。
以上是我的分析,你們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