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兩會后,全黨開啟新一輪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這是新時代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舉措。從“精簡會議文件”到“規范調研調研”,從“嚴控‘三公’經費”到“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八項規定實施十余年來,已成為錘煉黨性的“金標尺”、凝聚民心的“連心橋”。站在新起點上,深化學習教育既要夯實思想根基,更要推動實踐轉化,讓“鐵八條”煥發新效能,護航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一、以“學”為基,筑牢初心使命的“精神堤壩”
思想滑坡是最大的滑坡。部分干部仍存在“小節無害”“躺平心態”,將“厲行節約”視為“小題大做”,把“擔當作為”當成“冒險冒進”。此次學習教育需緊扣“學深悟透”發力:通過專題研討剖析“四風”隱形變異案例,用“紅臉出汗”代替“溫水煮蛙”;開展“沉浸式”黨性教育,組織黨員干部重走長征路、參觀廉政基地,在情景交融中補足精神之鈣。唯有讓“心中有民”的信念深植靈魂,才能杜絕“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腐敗”卷土重來。
二、以“干”立身,鍛造擔當作為的“硬核作風”
八項規定不是“緊箍咒”,而是“護身符”。某地推行“無會日”“無調研周”制度后,干部下基層頻次提升40%,企業反映問題辦結率突破95%;某窗口單位實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群眾滿意度躍居全省前列。實踐表明,作風建設與治理效能同頻共振。新征程上,需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刀刃向內”的勇氣:對“層層加碼”“過度留痕”等頑疾亮劍,對“躺平式干部”“甩鍋式干部”嚴肅問責,讓“實干者得實惠、躺平者讓位子”成為常態。
三、以“制”固本,構建常態長效的“監督閉環”
作風建設貴在持之以恒,難在常抓不懈。某地創新“四不兩直”督查機制,運用大數據監測“三公”消費,讓隱形變異問題無處遁形;某省建立“紅黃牌”預警制度,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提醒、早糾正。這些探索啟示我們,需將學習教育成果制度化為“當下改”與“長久立”的結合:既要用好群眾監督“探頭”,暢通“網絡問政”渠道,也要強化制度剛性執行,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
結語:作風建設沒有休止符,砥礪奮進再譜新篇
從“鐵八條”到“新風尚”,八項規定精神早已融入黨的基因血脈。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潮頭,每位黨員干部都應以學習教育為契機,把“嚴”的基調長期堅持下去,把“實”的導向鮮明樹立起來。唯有以“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志,方能書寫新時代作風建設新答卷,凝聚起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