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22 1618
在說正文之前,先插幾句無關的話。
在家里忙中偷閑的時光,深感讀書真好。讀得越多,就越覺自己才疏學淺。但又還好,因即將24歲的我還年輕,還可以選擇更好的方式來汲取知識,還有時間去讀好書和進行經驗分享。希望今后的我能堅持閱讀,并將其變為人生行路中一處比韓劇更喜的水澤。盡管現在的我還年輕,思想還不夠深刻,只能閱讀這種快消類書籍。但只要堅持,我的閱讀水平定能逐日走高,屆時應該也能啃下一些更深刻的書籍,思考力也定能提高的吧。
讀研階段,深感自己的各種力都不太夠(專注力、思考力、學習力、行動力、自制力),總是在尋求一種提高效率的方法。不務正業的研一研二時光里,讀了時間管理,引入GTD系統,吃青蛙、吃番茄,四象限,手賬本,被群里的大大安利又來學思維導圖。在跌跌撞撞的不懈探求中,我明白了不僅要管理時間,還要管理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正視自己的優缺點,尋找自己的驅動力;然后,接受現在不完美的自己,并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此外,需要提高自己的思考力(發散思維的能力、想出解決方案的能力等),從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而思維導圖就是提高思考力的好工具。
開始寫正文了,就從作者簡介開始吧。
作者
非常佩服作者趙國慶,北師大信科出身的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期間開始“不務正業”地研究思維導圖并且10年后出書,我覺得能出書的都是自制力和行動力很強的人。此外,這不單單是一本思維導圖書,同時也包含著作者的時間管理心得以及對學習、閱讀、生活的一些觀點,也時常能看到作者對經典書籍的引用及評價(部分書目整理起來附后,以后有機會可讀)。其實,如果本書只講如何進行思維導圖繪制其實并無什么意思,但若字里行間穿插著作者自己的人生體會,讀者就像看到一位智者分享著自己的人生經驗,這比思維導圖可有趣多了。
序言
序言一的名稱是《差不多先生需要思維拐杖》。深感中槍,因為自己在學習方面有30%還是保持著差不多先生的態度,讀研以來70%的時間都在不知道、也許吧、你覺得呢中度過。
主要原因有二:一就是這種馬虎態度;二是缺少嚴格的思維訓練。
現在回憶起來,自己確實代表了一類“女人的頭發長、見識短”的形象,腦中時常空無一物。在思考力上的不足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戰術上的懶惰,態度不端正,不想去思考,總回避思考;二是積累不夠,閱歷尚淺,讀書少(人生哲學、專業書籍),腦中無法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三是沒有經過思維訓練,發散思維差。
帶著提高思考力的目的,我接著讀了下去,花3天左右看完了本書。個人認為,這本書的核心宗旨是,如何利用思維導圖這種圖像化方法去做收集、歸納以達到整理思路、引發思考以及擴展思維的目的。以下按作者目錄大綱順序分別記錄自己的心得體會。
Chp1 理論
線性思維:邏輯思維;
非線性思維:發散思維、系統思維
理論的部分主要講述了思維導圖的一些特點,具體的內容已經用思維導圖工具總結了一下,果然看起來很清楚。從個人使用上來看,我覺得它去整理思路其實并不是很方便,因為分支的隨意放置操作起來對我來說還是有一點點復雜(不過我想應該可以孰能生巧),然而確實回顧思路的好手段,關鍵詞+色彩,讓人很清楚地看到你要去表達的意思。
Chp2 操作
具體的已經在上面的圖中顯示得很清楚了。不過,我還是不太擅長插入圖片,我覺得使用文字已經夠夠的了。私以為這跟用途有關,我主要是用來mark,并不是去記憶,只要回頭翻看時能看懂就行,所以不太需要那些icon。
Chp4 ?觀點
此部分處于作者的碎碎念板塊,涵蓋了作者多篇paper的成果,是作者對思維導圖的思考以及使用思維導圖的經驗分享。
1.手段選擇
隨著各類云服務的出現,比起隱私安全,自己更在乎能夠在任意一個設備上獲取自己的信息。因此,我非常喜歡各類云服務,也非常喜歡電子筆記。因此,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電子手段,也會選擇在pc或手機上繪制mm(思維導圖,mind maps)。文中還提到了應該反復修改,繪制時要注意過程從而獲得好的結果,是否使用句子因mm的目的而有所區別。
2.重新定義“記筆記”
本書區分了Note taking 和 Note making,前者是在整理別人的思維,后者是在記錄自己的思維,兩者都是在激發自己的思考。此外還有Brain Storming,用來激發他人的思考。
3.思維導圖可視化了什么
我個人一直傾向于思維導圖來表征屬性關系(如蘋果-圓圓的),但事實上思維導圖作為提升創造力的工具,還可以突出關聯表象(如蘋果-APPLE公司)。但,思維導圖不能勝任所有的關系。在不能勝任時,可選擇其他類型的圖。如:對比:雙氣泡圖和韋恩圖;關聯:概念圖;隱喻:橋形圖。
4.評價思維導圖
也許看起來不是很必要,但(例如在教學時)對mm進行評價確實有一定的好處。這是因為mm可反映一個人的邏輯性和智慧,其主旨概括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以及思想深度。因此,評判mm可幫助一個人在邏輯方面更嚴密,并且可以打開思維。對此,作者給出了3種類型的評價方法,形式上的、內容上的、思維質量上的,分別適合初中高級使用者。作者指出了高級使用者應該具備聯想發散能力,選的主題詞也應該恰當、深刻。就像序言說的,思維導圖只是一個工具,能否利用好它是根據自身決定的。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它,并且在實戰中不斷進步吧。
5.思維導圖vs概念圖vs其他圖
私以為這一章最重要的就是說明了思維導圖與概念圖是不同的。概念圖可以表征事物間更復雜的關系,而mm可以較為方便地激發和整理。其他圖(如3提到的)也有各自的功能,不贅述。
6.破解神話
諸如左右腦分工、邊睡邊學、90%未開發、關鍵期、莫扎特有助于學習等論點都未經過證明。
Chp5 我的一些想法
適用場合
閱讀此書后,私以為,于我,mm的適用場合:
1.演講或寫作。準備素材時可用。文學的東西,最適合發散思維。
2.小組討論/預習/復習/匯報/展示。例如演講時展示一張此圖然后開講,效果一定杠杠的。小組討論可以手繪。高端人士其實也可以開會的時候將自己的想法繪成圖。
3.讀書筆記。它適合總結和歸納,還可以發散思維,在原基礎上。
4.新年志愿。比純文字更好地理清思路。
對于做GTD、寫日記等還是不希望使用它。
關于記憶
說到記憶,就不能不說《最強大腦》。這個紅極一時的節目讓大家對人類記憶力的無限潛能嘆為觀止,一時間,各類記憶術如記憶宮殿法、聯想法、木樁法等被挖了出來。然而作為一個記憶小白,其實在學校的時候基本只用過死記硬背法和理解記憶法,對于這些專業的記憶方法還是覺得難以get。
那么讓我們看看如何高效記憶吧。作者提供了以下觀點:
基于真實意義的深層認知加工是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轉化的重要條件。
記+憶=再認+回想。后者比前者難。
上面兩句話使我對于如何復習、如何長時記憶有了更深的理解。
聯想和想象是博贊記憶的核心思想。
作者舉了連接法和掛鉤法的例子來說明聯想和想象。連接法將真實意思的詞語變成故事來記憶;掛鉤法用1-10分別與詞語對應起來,利用諧音或想象成畫面,或再變成故事記牢(后者可以用來打撲克時記牌,曾在知乎上看過,貌似這個就是木樁法)。由于高質量的編碼信息&豐富精準的提取線索是影響記憶力的兩大決定性因素,因此故事越新奇荒誕就越容易記牢,可用于短期記憶(如記牌)。
考慮到低質量的編碼容易產生混亂(荒誕故事)而不利于長期記憶,記憶時也可以利用符合邏輯的、真實豐富的提取線索。例如首先進行歸類,再在同級別分類下進行聯想或理解,即,將詞匯們串成一個故事;或者從科學的角度進行理解。是為科學記憶。
關于學習
文中大量提到了有關學習的一些理論和作者的感想。例如:
學習就是不斷優化腦中的知識網絡。
繪制,可以對大腦中的知識和想法進行“碎片整理”并“不斷優化”。
聰明人比一般人更具有優秀的思維模式。
關于思維
說起mm,肯定要說到思維以及思維訓練。
作者提及了多個思維方法幫助分析問題,如——
5W1H分析法(原因(何因Why)、對象(何事What)、地點(何地Where)、時間(何時When)、人員(何人Who)、方法(何法How))
六頂思考帽
柯爾特思維訓練課程的SWOT分析(優點缺點機會挑戰)、60個思考工具
PMI(好處、不足、興趣點)
需要在合適的場合選取合適的分析問題的方法。
思維訓練
可以將思維訓練定義為一項幫助人們形成高效思維模式,并在必要的時候打破已有模式形成新的思維模式的技術。
思維如同運動,可以通過不斷學習而逐漸被掌握,它可以經過訓練。
思維訓練的三大導向:批判性思維(分析與評價)、創造性思維(創造)、積極性思維(打開自我系統,開始接納知識)。
安德森認知目標分類01版:記憶、理解、應用(低級認知)與 分析、評價、創造(高級認知)。
作者認為的思維訓練三大階段:A隱性思維線性化(呈現結果);B顯性思維工具化(引導和矯正by思維指引工具、思維激發工具、思維組織工具);C高效思維自動化(無意識運用)。它們分別對應著無意識的低效、有意識的低效、有意識的高效、無意識的高效四個階段間的遞進方法。訓練自己的思維技能可以運用作者提出的3類評價方法去評價不同階段思維導圖的繪制效果。此外,通過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完成由思維導圖高手變為思維高手。
如何利用思維導圖激發思維?方法之一是通過圖的分叉,由一級詞匯聯想到二級詞匯,從而提高創造力(這種方法在演講與寫作方面有幫助)。
Chp6 如何使用iMindMap
由于是外觀黨,閱讀本書以后已經不顧群里大大的推薦而直接選擇了iMindMap。至今也覺得很不錯(大概是因為我用的功能簡單而它顏色超好看)。
參考書單:列出少部分M書
博贊:開動大腦(發明mm的人)
心理學與生活
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
六頂思考帽
柯爾特教程
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
last:作者知道這么多理論,一定很聰明,羨慕中:)。尤其是看到不擅長科研的作者最后以思維導圖為切入點發了那么多paper的時候就更加羨慕了,因為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最開心的。
PS1:簡書真的是我的菜,pc寫作界面干凈美觀。除了不能手動調行間距真的沒有什么可說的。
PS2:第一次這么認真地做書評,感覺好累(因為坐太久)的同時也覺得好有收獲。原來我也能忍受這寂寞的冷板凳。原來我只是沒有全情投入。原來我只是沒把它當成一件有趣的、值得做的事。
PS3:文章真的需要不斷修改才得到更滿意的結果。
PS4:Chp3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