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笑的出來的養育》
作者:李一諾
閱讀日期:2024年7月
重要觀點:
生活并非賽跑,沒有跑道,也沒有終點,每一個起點,都是終點,也就是此岸即彼岸
摘錄:
做父母的會常有一種無力感,覺得自己不夠強壯,不夠能干,不夠平和,再怎么做,似乎也做的不夠多,不夠好。
對于5歲以下的孩子,如果不喜歡你,根本不會理你,所以5歲以下的孩子是檢驗一個人是否遭孩子喜歡的試金石
孩子喜歡愿意陪他們玩的成年人,就是這么簡單
那認真的小樣子,那用力想要保護你的小樣子,每每想起,都讓人感動得想流淚
因為我們最容易怪罪自己:不夠能干,不夠努力,但,真是這樣嗎?
笑的出來是需要有能量,有心境的
終于理解那句,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成為好一點的人,還是可以努力的
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活在想象的世界里,而不是成年人認為的現實世界里
動物性是我們的小我,我執,人性是大我,去執
11.沙子里的金子,因為周圍都是沙子,所以作為與眾不同的個體,經常會感到孤獨,覺得自己發問不合時宜,進而選擇沉默所以我喜歡這些邊緣人,這些沒有放棄點火柴的人,無論火柴的光是多么的微弱
當他們生厭的時候,并不是因為他們是問題,而是因為他們遇到了問題
孩子是活在當下的大師,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明顯
成年人收獲了成熟,但卻失去了活在當下的能力
我們不是生活在過去就是生活在未來,我們放不下過去遇見的人,發生的事,犯過的錯,同時我們想象的未來往往也不是一個正面的未來,而是基于記憶投射出來的,充滿擔憂和焦慮的未來
未來是我們當下每一個選擇投出來得一個果
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讓孩子盡量長時間的活在想象的世界中
為什么玩具,娃娃對孩子有不可或缺的意義,因為這些是孩子進入想象世界的抓手
最高的成就,不是錢和物本身,而是幸福生活的能力,幸福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無非就是開悟,開悟就是時時刻刻的活在當下,擁有無盡的欣喜
大多數的教育都是用力過猛,苦大仇深
心底的愛,轉化為行為時往往變成了要求,脅迫,甚至道德綁架,要更多地做到不提要求,只給力量
不管做什么,先入耳,才能入心
孩子的語言是玩,是參與,所以你講的每一篇大道理,都是在降維欺負她,即便管用也是一時的
在情緒還沒被疏導的情況下,孩子是不可能調動理性去解決問題的
26.成長是長期且反復的過程,必須明白且接受這一點,這樣面對孩子的退步時,我們才不那么容易沮喪堅持用成長型的思維去對待生活的結果是,他在各方面都能大顯身手,且依舊笑容燦爛
談判的能力是孩子重要能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降價,只要你問了是否能便宜一點,那么最壞就是不能便宜,但是可以便宜你馬上就會受益
人類的大腦雖然有860億個神經元和高達百萬億的神經連接,但最新的AI系統已經接近甚至有可能超過了這個復雜度了
孩子是獨立的有靈性的個體,沒有義務為我們的恐懼和焦慮負責,我要為自己的恐懼和焦慮負責
黑暗不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因為沒有光
很多人,不擅長提供情緒價值
這個世界不只有淘汰,還有成全
生活的智慧,其實就是讓生活的一地雞毛,變成七彩的雞毛而已
35 年輕時要改變世界的夢想,雖然從未放棄,但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覺得自己像是拿著長槍刺向風車的堂吉訶德,可笑而無望當救生員看到一個人在水中掙扎的時候,第一件事是現在岸邊觀察一會,看這個人是否可以自救
37 無為帶來的自由是很高級的教育
38 姥姥家的小院子成為了我少年時期流離生活的穩心石
39 媽媽的教育三板斧
a. 抓大放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b. 遇事不怕,擁有富足的心靈,在任何困難和低谷面向都相信,我可以的信念和行動力,父母無需說教,自己選擇過怎樣的人生,就是給孩子最大最真實的力量
c. 愛要表達出來
40 有理想,敢擔當,心地善良,熱愛生活,不自我設限是父母給孩子的饋贈和財富
- 有理想主義的人,總會做一些別人眼里的傻事
42 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和恢復力,這樣即使被劃傷也能很快恢復
43 不管在什么境遇,都要保持樂觀和自信,這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心境
感悟:
這本書是一個媽媽寫的,他的高明之處就在于沒有停留在表層,而是更深刻的說明了養育的底層邏輯,去引導,去愛,去發掘,每一個幼小心靈需要什么,孩子喜歡的是陪他們玩的大人,作為一個成人,我們很難降維去進入孩子的世界,也不太明白為什么要進入孩子的世界,但是愛就是付出,喜歡一個人,最大的努力不就是走進一個人的內心嗎?如果無法走進去就會進入一個自我感動的道路,以為自己付出了很多,其實不過是一廂情愿罷了
以前看到UC的一個廣告語,叫做給的再多,不如懂我,生活中常常是這樣,明明付出了很多,也覺得付出了很多,但是你之蜜糖,我之砒霜,愛從關切,演變成了負擔
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呢,孩子為什么喜歡玩具呢,我家的孩子在他很小的時候睡覺時一定要帶著一個狗狗,沒有那只狗狗他就難已入睡,我一直不能理解,讀完這本書給與了答案,狗狗是他的靠山,也是他進入想象世界的抓手
我非常認可作者所說的笑是一種心境,是看淡,是智慧,是能夠放下過去的遺憾,是能夠不被未來不確定帶來焦慮所捆綁的樂觀,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的老師,孩子會學習,會傾聽,脾氣暴躁的父母很難養育出情緒穩定的孩子,所以作為父母要有強大的心境,這樣孩子才能擁有富足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