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權設置
初創公司無論是在初始成立,還是早起引入天使投資階段,還是在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引入戰略投資人以及后續進入新三板或IPO,都會涉及到股權架構設計問題。也大致分為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創業公司合伙人股權設計;第二階段,引入早起天使投資;第三階段,公司發展到一定水平,要想繼續良好的發展下去時,面臨的諸如對核心員工、高管的股權激勵等。
第一階段:創始合伙人股權分布
在公司成立初期,可能有很多資源為公司做鋪墊,有人擅長技術,有人有客戶市場資源,有人有融資背景,有人有時間等等,這時候,創業公司可能很容易就給早期的短期資源承諾者過多的股權,使其成為合伙人。我們知道,投資人在決定是否投一個項目時,創業團隊會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創業公司的價值是在整個團隊全身心投入時間和精力共同創造的,對短期資源承諾者但不能全職參與創業的人,建議創業公司更多考慮采用項目提成或通過發放少量股權,通過利益合作方式而非股權捆綁,如對某方便有很強大的資源,但不能全職投入到創業中來的兼職創業者,給予過多股權顯然不是個明智之舉。再如對于早普通員工,他們關注的更多是是否漲工資,而并非是拿到股權,且創業公司過早給早期普通員工股權,激勵效果也很有限。
初創階段的股權分配,首先得找到對的合伙人,需經過一定時間磨合,如果合伙人沒找對,企業多半也走不長遠。對創業公司而言,股權結構設置合不合理并沒有唯一確定的判斷標準,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是,我們可以通過查詢總結歷史上眾多的創業案例,從失敗案例中找教訓,從成功案例中找經驗。得出一些成功概率較高的普遍做法。
圖片數據來源網絡
上圖統計數據我們大致也看出,創業失敗因素中除了經營模式及運營外,團隊打架排在第三位。而團隊打架,很大程度上是因初創期股權分布不合理造成的。初期,為了團隊和氣平均分配股權,沒有核心領頭人,一段時間后,企業發展漸好或有資本進入了,團隊內有人覺得自己當初拿少了,出現誰也不服誰的局面,整個團隊內的撕逼和內訌便開始了,當然投資人多半也是看不上這樣的團隊的。所以,關鍵點一:創業團隊不能均分股權,創始人要擁有絕對控制權。至于創始人老大到底具體應分得多少比例的股權,我們可以參考互聯網統計數據:較多在50%-70%。
第二階段:引入天使投資階段
公司發展一段時間后,如果創始人有更大多野心,想要把公司快速成長,那么此時可以考慮引入天使投資即第一輪融資,早期創始人經歷了全身心的出錢出力,天使投資人進入公司當然應當支付比創始合伙人更高的價格,進入價格直接反應了公司的估值,創業公司出讓少量股權獲得一定融資。但此時融資規模是有限的,如果創業企業后續發展較好,接著可能就會有VC、PE等后續投資跟進。而如果在天使輪,創始人為了融到更多資金而出讓了過多股份,在后續的融資中,可供使用的股權就越來越少,創始人將會處于很被動的地位,所以,關鍵點二:在天使輪融資中,創業公司可釋放的少量比例股權,引入投資。至于創業公司具體出讓多少比例股權,我們也可以參考互聯網統計數據:較多在10-20%。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對后續融資不利,太少否則不能滿足公司的資金需求。
第三階段:股權激勵
公司發展到一定水平,要想繼續良好的發展下去時,面臨的諸如對核心員工、高管的股權激勵等問題。這個階段需要激勵的對象數量可能較多,那么公司對該部分擬激勵對象的持股方式及公司可釋放的股份比例也是一個關鍵點,關鍵點三:公司可以設立合伙企業作為激勵對象持股平臺,這樣創業公司的股權構架上看上去會簡單很多,讓更多的后來激勵對象進入到持股平臺,當其中有部分人員要中途退出,其股權變更也只是在合伙企業內部變更,對創業公司而言,操作相對更方便。對于股權激勵部分,公司可稀釋的股份比例也不能太多,參考互聯網統計數據一般10%-20%。這個比例也是投資人最能接受的比例。
二、關于估值
目前,對于成熟公司的估值方法較多,類似市盈率法、市凈率法、市銷率法、投資回報率、各種估值模型(如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可比公司法等。但對于初創企業而言,由于很多關鍵資料的缺失或不完善,大多往往不能直接用上述方法,投資人更多使用的估值方式可能是諸如根據運營數據、創始人團隊、所處的行業、商業模式、核心競爭力等情況綜合考量的估值方式。創業公司擁有一個優質牛B的創業團隊,無疑會加分;若創業公司還處于一個前景光明的行業,根據創業公司的市場份額及將來能達到的市場份額投資人也能推算出個估值;此外,對于眾多的互聯網企業,其運營數據也是投資人著重看中的指標,類似某公眾號的粉絲數,某APP平臺等的用戶數、活躍用戶數、用戶轉化率、留存率、獲客成本等數據都會對估值產生影響,為獲得投資人更多青睞,提高估值,必要的營銷造勢曝光,提高流量也是極好的。
在如今的資本寒冬中,祝各位創業者都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合伙人,得到自己滿意的估值。
更多財經資訊關注
【大話華爾街】
九天云竹出品
股票代碼【83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