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西游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書中主要講了唐三藏和他的三個徒弟走過十萬八千里,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方到靈山求得佛祖的《大乘真經》的故事。
西天路上多磨多難,魔障重重。他們四人中,一個是金蟬子轉世,一個是花果山的美猴王,一個是掌管天界水軍的天蓬元帥,一個是天界的卷簾大將。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價值觀,但是,他們最后卻能取得真經,修成正果。這不禁讓人發出疑問,他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這個疑問使我想起了之前和父親關于《西游記》的討論。從他們四人的性格分析,孫悟空向往自由,雖然神通廣大卻還是會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一路上,他對唐僧忠心耿耿、盡心盡力。更難得的是,他懂得感恩,做人仁義,慈悲為懷。可是,豬八戒卻不同,他好吃懶做,貪戀美色不說,他還總是在唐僧的耳邊說悟空的壞話,和悟空動歪腦筋,西天路上心志不堅定,動不動就吵著散伙,還沒有能耐保護好師父,可是,盡管如此,八戒卻有一顆善良的心;而沙僧呢,人很老實,可是卻過于依賴兩個師兄,同樣沒有什么能力。
他們三人不同的人物形象,代表了社會中不同的三類人。因此,他們也同樣有各自的缺陷。孫悟空水下功夫差,豬八戒在變化方面能力有限,而沙僧卻不識路。可是,在妖魔擋道,師父被抓的情況下,他們三人卻能默契配合,發揮自己的優勢,借助佛祖、天神的力量化解一次又一次危機。
在悟空被鐵扇公主欺騙之后,和八戒一起去制服牛魔王,與此同時,沙僧在土地爺的帶領下打死了狐貍精。這難道不是團隊合作的一次勝利嗎?
看過《西游記》后,我雖然解了之前的疑惑,卻也陷入了另一個疑惑中。唐三藏只是區區一個凡胎肉體,他只會誦經理佛,只因他是金蟬子轉世,憑什么讓他們三個這么死心塌地地跟隨他前往西天?
作為師父的唐僧,雖然趕走過悟空多次,卻仍然像父親一般念著他,為他添置冬衣。這個團隊,也因他對徒弟們的信任,使得他們彼此更加珍惜,更加團結,更堅定了去西天的信念。
《西游記》中的這個團隊,讓我有了更多的思考。這不就是古人的智慧所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