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角石神,大學里人稱達摩石神的數學天才,畢業后陰差陽錯地進入到了高中當數學老師,一次微積分考試后,很多學生掛科,有人質疑數學學習的必要性,其中帶頭的是一個喜歡騎摩托車的學生,石神用了下面的話來闡釋:
賽車手不能以固定的速度駕駛,不僅要配合地形和風向,還得根據戰術,不斷變換速度,該在哪里減速,該在哪里加速,勝負往往就在于這一瞬間的判斷。
加速度的變化就是那一刻速度的微分,行走距離就是把不停變化的速度加以積分。比賽時每輛摩托車跑的都是同等距離,為了獲勝,該如何調配速度的微分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賽車手可能靠經驗和直覺取勝,但從旁協助比賽的專家并非如此,在哪里加速才會贏,他們需要反復模擬,推演戰術,就要用到微積分。不可否認,他們使用的計算機軟件的確應用到了微積分。
該學生認為,只要讓發明軟件的人去學數學就好了,自己沒必要學,但石神說了:
誰也不能保證你將來不會成為那種人,也可能就是在坐的某位。數學這門課就是為了這樣的人而設的。石神說:我教你們的,只不過夠你們站在數學這個世界的小小入口。如果不知道入口在哪里,自然無法進入,當然,討厭數學的人可以不進去。之所以考試,只是想確認,你們是否知道入口在哪里。
1、這就是天才有木有,對于與數學相關的例子信手拈來:微積分與摩托車賽的關系,音響工學用到的數學知識,什么都能聯系上,表示膜拜得五體投地,這是真正學透、掌握知識的人才能做到的。我只能佩服、學習,數學已經沒有指望了,微積分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以后學到的知識點可以盡力做到學以致用,檢測Get到知識點與否的方法可以試一下前兩天的費曼技巧。
一直對數學和物理好的人有種盲目崇拜的情結(不知道是不是受當年“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響),一直覺得這兩門學得好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的人,我能大言不慚地說這是基礎學科嗎?能把基礎學科學好的人,面臨其他問題的時候感覺都是小case:
比如,數學物理里面經常需要建模,模型出來了問題解決就有思路了,思路出來了軟件程序就差不多可以寫出來了,語言僅僅就是個工具而已,真正強大的是思路;
再比如計算機學科內部的基礎“學科”(知識),C語言在編程語言中是我認為最難的(原因之一我沒學好,之二是這是基礎,是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中的底層知識部分),是面向過程的語言,把C學好了,理解C++、C#、Java類的面向對象的語言簡直就是小case,所以很多用C的人是看不起用C#、Java的人的,覺得用C才是真正的計算機人才,我贊成,我不是真正的計算機人才。
2、我覺得我只能算是知道數學這個世界的一條小小的門縫,入口是這個門縫所在的門嗎?這個門是不是鎖著的?能進去嗎?我不得其法,慚愧
3、想必作者東野圭吾數學應該挺好的,微積分應該掌握不錯哦,關于微積分的內容我反正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
4、專家也不是那么好當的,需要反復地模擬、推演,直到得到最接近真相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