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聽著窗外的煙火聲,心情略有一些低落,或許是因為孤獨,家人朋友都不在身邊,或許是因為在思考這一年甚至這幾十年自己創造了什么價值呢,腦海里浮現一句話,人生果然是不能思考的東西。
已經過去的二十六年,大致上可以用四個字形容吧,按部就班。按部就班的上學,按部就班的工作,后面還有按部就班的什么,我略微一想,卻不敢深想。
2023嗎?換一年蹉跎嗎?
今年有什么收獲嗎?也不能說沒有,讀完了十幾本書,王爾德的《夜鶯與玫瑰》《自深深處》《道林格雷的自畫像》,《法制的細節》,《自造》,《一個天文學家的夜空漫游》,《這里是中國》,《被討厭的勇氣》,《在細雨中呼喊》,《當尼采哭泣》,《包法利夫人》,《一生》,《三體》,《刀鋒》,《通俗天文學》,《一生所尋不過愛與自由》。還有一些讀了半拉子的,主要以外國文學和天文方面的書籍為主吧,所以對這兩方面倒是有了一點新的看法,這兩年尤其熱愛天文方面的東西,包括一些書籍,攝影作品,天象直播等,這些在我被圍困于生活中的各種煩惱時,簡直救我于水火,就像那本書名,《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那些天文知識讓我了解到宇宙的廣闊或許是想象都到達不了的地方,當一切被拉扯到光年距離的時候,當漫長的生命和宇宙中的時間去對比的時候,那些生活中的煩惱顯得多么微不足道。它改變了我看世界的眼光,讓我望向星空或者想到這些的時候,心境都變得開闊了起來。還有外國文學作品,與其這么說,不如說是世界歷史更準確一點,雖然目前我只通過這些作品窺見了世界歷史的一角,仍覺得十分受啟發,歷史從來就不應該按地域或者按國家民族被分割來看,那些戰爭是一樣的,那些人們的困苦是一樣的,那些早年對女性的壓迫雖然方式有差異但在東西方都是一樣存在著,包括這兩天在讀的一部作品,《她來自馬里烏波爾》,這是一部通過追溯家族史來反映當時時代背景和人們苦難生活的作品。我看到了在歷史上,在戰爭中,一個人明明那么渺小,卻又那么鮮活,生命會失去,但有些東西會永遠留存下來。腦中好似出現了一絲清醒的認知,你應該自己去翻開那一頁頁塵封的的歷史,自己去思考從前發生的事情,用自己的眼和心去看這個世界,而不是用耳朵,人云亦云。
人生不過是借了一副皮囊和三萬多天而已,既然如此,那就希望新的一年勇敢一點吧,哪怕是掙脫一點點的按部就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