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睿觀通 #認知升級 +33
「一閑下來就會感覺浪費了時間從而焦慮,應該如何調整?」
昨天的學員反饋說,日常很努力,稍微一閑下來就會產生各種懷疑,有時懷疑動力不夠,亦或目標感不強,還是時間管理出了問題?
普適的價值管理,「忙碌」是積極的,「閑下來」就是消極怠工。這種懷疑讓人焦慮,其實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們經常對自己感到不滿,覺得自己還可以更好些。
這種感受源自我們內心的一種“阻力”,是來自【本我】和【自我】之間的阻力。
這里分析的維度很多,我們只探討一個點,「閑下來」真的就是消極嗎?我們為什么需要「閑下來」?
很多時候,不妨讓自己「閑下來」。
之前聽李笑來老師講過一個故事,說動物雙眼位置其實對思考會產生重大影響,有一些動物的眼睛在兩側,例如兔子、馬等,還有一些動物眼睛在臉的前方,例如貓、狗、猴子等,從大家普遍的觀察來看,眼睛長前方的動物要比眼睛長在兩側的動物聰明,這是因為眼睛在前方的動物,以犧牲部分安全感為代價,獲得了“注視”的能力,進而進化出了可以深入長期地思考的器官——大腦皮層,而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的動物,把自己困在永恒的當下,只能通過不斷繁衍獲得物種的延續。
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發是,「忙碌」實際是對于目標追求的執行,在戰術層,「閑下來」可以更好地去思考目標,在戰略層。
摧毀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就是讓他加班做干不完的活,以致于沒空思考未來。
我們不要著急于否定「閑下來」,閑著本身就是一種體驗,更是總結過去與思考未來的最佳時機,別讓那些固有的認知禁錮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