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

小時候看書,經常看到遠游他鄉的人對月而吟“月是故鄉明”。那時也不知這詩出自詩圣杜甫的筆下,更奇怪月亮明明是天上同一個月亮,為何要說自己家鄉的月亮才亮呢。

很多年后,我已長大,讀的書也越來越多,很多東西已漸漸從似懂非懂到次第明白以至最后親身經歷,更感受過有些東西只能意會而不能言明,沒有語言可以描述,所有的話語都是多余。有些場景,有些感動,有些無端的愁緒都只能默在心底。直至經年,在某些時刻又突然從腦海深處閃現,像一幅幅清晰的畫卷涌現出來。那年中秋的明月就是這樣一幅畫卷一直深藏在我的腦海深處。

那一年不知具體何年也。那年,家還在喜捷,還在岷江河畔那有著片片梯田的高高山上;那年,家還是蓋著青瓦的老屋,門前有著成片的竹林;那年,父親還在,媽媽身體也還健康,兩個姐姐都在家里;那年的中秋,父親和媽媽照樣花了很長的時間,用青青的蘆竹桿在很大的石臼里捶打糍粑,打出的糍粑照樣帶著一股蘆竹的清香,那是一種離家后至今再也沒有嘗到過的香味;那一年的中秋,白天飄著秋雨,天空沒有放晴,到了黃昏,雨才歇了。那晚上,一家人吃過團圓飯,坐在屋里看電視,因為下了雨,誰都沒有想過要打開屋門出去看看有沒有月亮,除了父親。父親每看一會兒電視都要叫我們休息一下,不準我們看電視久了,當時我還在上學,父親總叫我要保護好眼睛,直到今天,我都沒戴眼鏡,這真的要歸功于父親的監督。

那一晚,父親打開堂屋的大門,沒想到明月已出東方,急忙叫我們幾姊妹出來看。完全沒有想到下了雨的晚上,天空的烏云會傾刻晾開,我和姐姐們一擁而出,站在門前的壩子里。一輪稍顯紅色的月亮出現在東方的天空,掛在遠方隱隱約約的山尖上,那些群山在夜色中連綿一片,月色下就如給岷江鑲了一圈美術課上老師教畫過的花邊。而門前的竹林,河風吹過,聽得見竹葉間稀疏掉落的雨滴聲,門前的石階之下,無數的蟋蟀在嘰嘰叫著,屋前兩山之間的那彎山谷里的梯田,偶爾又傳來幾聲蛙鳴。多年以后,當我讀到“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就總想到那晚我家門前的竹林,雖然沒有荷香,但有著門前姐姐們種的花花草草以及坡上那些野草散發出的故鄉特有的味道。我和姐姐們都驚訝于那輪如夢幻般的月亮了,誰也沒有出聲。那個夜晚的鄉村,因下了雨,路上還未干,大家都各自在家。那一晚,故鄉猶如一幅畫卷,靜謐安祥地沐浴在月色中鋪展在一片涼爽秋風里,而我是畫中的人兒,我那泥巴土墻的青瓦房便是點綴,那門前的翠竹是畫中的一抹青綠,岷江則是一彎流水,兩岸的群山則是遠景,而一輪圓月泛著紅暈高懸畫卷正中。

經年以后,那一輪圓月,猶在我深深的記憶里。因為以后的歲月里,我再也沒有見過一如那夜的月亮般圓圓而大如初升的太陽,再也沒見過那樣的夜色;經年以后,再讀到“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才深深地體會詩人對故鄉的眷戀,對親人們難舍的情懷,體會到異鄉再好也總覺不是自己歸宿的那種感覺。這大概就是我們民族骨子里始終帶有的那種淡淡鄉愁的情結的原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17年10月5日云妮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席慕蓉 在中國古詩...
    遇見云妮閱讀 597評論 10 17
  • 那年離家,年方二八;如今歸家,鬢生白發;物是人非,月依如故。 中秋節了吧,日歷上清清楚楚地顯示出日期,朋友圈和短信...
    凡千瞳閱讀 665評論 6 5
  • 不算高的山, 不算深的川, 我的家就在那山川的中間。 清泉珍珠冒, 小溪流潺潺, 家的味道就是那裊裊的炊煙。 ……...
    周萬亮閱讀 708評論 0 1
  • 不算高的山, 不算深的川, 我的家就在那山川的中間。 清泉珍珠冒, 小溪流潺潺, 家的味道就是那裊裊的炊煙。 ……...
    周萬亮閱讀 1,426評論 2 7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能搖頭晃腦地背出這首李白的《靜夜思》。這...
    甘草橄欖閱讀 554評論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