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高的山,
不算深的川,
我的家就在那山川的中間。
清泉珍珠冒,
小溪流潺潺,
家的味道就是那裊裊的炊煙。
……
這是我家鄉的寫照。
又近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團圓的日子,能夠回到家鄉的懷抱,與父老鄉親、兄弟姊妹、發小玩伴、同學親朋聚首,是一種令人熱淚盈眶的幸福。倘若能夠一起喝香茗、品清風、賞明月,則是非常難得的閑適與雅致。
“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月有陰晴圓缺,千里共嬋娟。”雖然刻意追求,但似乎沒有什么十全十美,其實有時候,殘缺也是美麗。
小時候,對于月餅,是何等的期盼,倘若月餅里吃出一塊冰糖,則小心翼翼的在嘴里慢慢化開,品味那份甜蜜與幸福,一塊月餅可以吃很久很久。晚上在院子里擺一小桌子,一起賞月,看大人喝著茶,講嫦娥奔月、月兔搗藥、吳剛砍樹的故事,心都飛到月亮上去了。“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月亮上應該是廣闊、寂寞、清冷的吧!小時候聽嫦娥,光想月餅。長大了,月餅不想了,只想嫦娥了。
“月是故鄉明”。對故鄉情感的表達,就是這么直白、通俗、直入心底,簡簡單單,卻一語道破了天機。一直覺得家鄉的月亮又大又圓又亮,這是一份家鄉情結,其實城里的月亮一樣大,只是高樓凜然遮住了月亮的光芒,路燈悄悄削弱了月亮的光輝,污染不經意增添了月亮的朦朧。有時候在大樓的夾縫里,月亮還能努力迸發出一點散淡的光亮,像昏昏欲睡似的。很多時候,樓盤割斷了人們之間的交際,人車俱躁。不像家鄉,蟋蟀之音起伏、雞犬之聲相聞、聽取蛙聲一片,那是我的田園夢。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這樣一份深且濃的、扯不斷的情感。
想想離開家鄉,在城里呆了30多年,全是樓房、馬路,沒有什么小院子,也不能擺上小桌子,對月餅也失去了興趣,似乎也沒什么閑情逸致,對于月亮也就只是瞟過,卻沒怎么認真賞過,中秋節好像就只剩下了期盼,卻沒有什么氣氛。
小時候,老家住土房,點煤油燈,燈光昏黃的,像一粒小黃豆在燈芯上浪漫地搖曳。上學了也是點煤油燈,燈光太暗了,有時候還要兩個人用一個燈。月亮休息了,我們就要摸黑回家。不上學的時候,我們就在村子里摸黑做游戲,大家其樂融融的,天天盼星星,盼月亮,那時月亮也分外的明,月光分外的清澈,猶如白晝,甚至可以在月光下讀書。長大了,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兒時的快樂卻消失了!甚至一度懷疑,外國的月亮當真比中國的圓。
有時候想想,故鄉有什么好的,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沒有霓虹閃爍,沒有燈紅酒綠。可是家鄉的山水草木、父老鄉親、風土人情,就是那么不可替代,那是一份牽掛,是深情,是魂牽夢縈,“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想到故鄉,高興一會兒是一會兒吧!
生活在平原的人對于“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這句話是沒有什么感覺的,我家的西邊是青公山,海拔79.99米,每當聽到這首歌,我馬上就想起我的家鄉,思緒就會飛回家鄉。那孕育我生命的地方,留下了我多少歡聲笑語!每天清晨都可以呼吸著最潔凈的空氣,頓感心曠神怡。看著冉冉升起的太陽,感覺美妙無比。漫步田間,田園味道恬淡而鮮美,盡可以放肆的大口呼吸。
山坡上、山上,那曾經是我和小伙伴們小時候的天堂,可以採到酸棗、瓜蔞等各色野果,也有柿子、山楂等可以采摘,還有遠志、車前子、柴胡、生地、枸杞、青蒿、白蒿等等中藥,掀開石頭就有蝎子,高興了還去刨個老鼠窩,能得到好多花生什么的。有次村里雞丟了,我們幾人合作,在狐貍洞口點火,等火勢旺了再蓋上青草,待濃煙滾滾,再用管子往洞里灌煙,逮到兩籠子狐貍,放到水里使勁兒灌,使勁兒訓斥它們,折騰夠了再放掉。老人不讓殺狐貍,因為它們有靈性,放到今天,這些狐貍可就在劫難逃了,誰讓它們皮毛值錢呢!
山頂有一個很高很高的大鐵架子,我小時候經常爬上爬下,練就一身攀爬本領,長大了看到電影電視里的人還要系上保險帶,我對此嗤之以鼻。鐵架子下有一口很深很深的井,據說通到東海,仔細聽井里的聲音,仿佛有海浪之聲,我居然信了!
環顧四周,全是松樹、山楂樹、柿子樹、酸棗樹、鬼子姜、野草、石坑,這是我們藏貓貓的天堂,我們經常從石坑里撿到很好看的石花,其實就是鐘乳石。
感恩家鄉,那里的土地讓我體會到人生的喜悅與四季的氣息。春天,野花兒們紛紛盛開,紅的、藍的、黃的、紫的,五彩繽紛,發出陣陣醉人的芳香,引來蝴蝶、蜜蜂,翩翩起舞,我們穿梭期間,追逐蝴蝶,那情那景可真美!
夏天,經常跟在哥哥后邊粘知了,吱吱啦啦叫的人心煩,我就把它的小鏡子戳破。我們一幫子小伙伴,呼呼啦啦約著去下灣,膽子大的就去村東邊的機井里游泳,那里的水清澈見底,直視無礙,我們把生產隊里的茄子、黃瓜、西瓜、梢瓜、甜瓜什么的扔到下面吃,然后去河里摸魚,有時候用笊籬從泉水里撈上來小蝦,活蹦亂跳的,要么直接吃掉,要么放到瓶子里再放幾棵水草養著。淘氣的時候,爬到樹上,房頂上,在鳥窩、瓦片下,都能找到鳥蛋,甚至小鳥。那時,我經常會同小伙伴給生產隊放牛,田壟間、樹林里,到處是草,牽著牛,漫步其間,專找最肥美的草看著牛大嚼,感覺很滿足,想想很溫馨。
秋天,到一個高處,看大雁南飛,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又排成一字形,一邊飛著,一邊叫著。順便帶上筢子,摟些樹葉子或是干草回家燒飯。摟滿了筐子,再爬到鐵架子上望遠,四周都是收獲的景象。餓了就扒一個地瓜,吃生的,很甜,有時候還燒烤鮮棒子、鮮黃豆吃。
冬天到了,雪花飄落,世界潔白,約上幾個伙伴,哈著氣攥小雪球,或是滾大雪球。玩累了,渴了,就吃雪,咂吧雪球,仿佛甘露一般醇美。雪下得大了,村西頭的水井口就剩下一個小窟窿,看著就可樂。“江山一籠統,井口一窟窿”大概就是這樣子吧!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在冰天雪地里撿到大雁,這是掉隊的,沒什么吃的了,餓得飛不動了。回首看西山,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排排松柏,傲然挺立。“瑞雪兆豐年”是家鄉人最喜愛的話,每年的對聯一定少不了這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到中秋,又見月圓,故鄉的美,故鄉的情,持續發酵,讓人難舍難分。在別人看來普普通通的家鄉的一花一草一木,都讓我刻骨銘心,即使我再也聽不到父母的叮嚀了,也還有我的哥哥姐姐的囑托,對家鄉的那思念,那情分,還是揮之不去。家鄉最美的中秋雖然只在夢中,停留在童年的記憶里,也將永遠是我今生最珍貴的財富。
天氣越發涼了,露從今夜白,人是故鄉親,月是故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