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我一個忘年之交好友哭訴她的侄女,我不禁奇怪,怎么會有這樣忘恩負義之人呢!
我們暫且稱這姑娘為H吧。好友是H的姑姑,H早年喪父,是由母親一手帶大,母親是某公司的高管,所以H小時候便衣食不愁。
她母親堅強,且不說是不是真的就為了孩子一生未改嫁,她就自己一個人帶孩子都夠辛苦了,在丈夫過世之后還能繼續贍養公婆,和睦姑嫂。
按理說,有這樣的母親做榜樣,孩子應該也會感恩母親辛勞,可H是個異類。
好友說年初時,H的媽媽檢查出乳腺癌晚期,送醫院時已經晚了,醫生說癌細胞已經擴散,不用再救治了。
如果按正常的套路來走,子女應該是哭天搶地求醫生不管花多少錢都要救媽媽,可這個H姐姐不走尋常路,她直接勸她媽不要去醫院,反正治不好了就不要浪費錢。
好友和H的小姨堅持把她媽媽送到醫院,于是H同學便開始在家里哭,哭自己從小就沒了爸爸,現在還要失去媽媽,媽媽還要把錢花完連錢都不給她留。
納尼?這是哪路子的戲份?我有點看不懂劇本了。
H的媽媽在醫院住了一個星期,H就在家哭了一個星期,沒去醫院看過媽媽一次。這期間所有的檢查治療全是好友和H小姨陪伴的。
H媽媽自知時日不多了,就立下遺囑:四套房子除了H姥姥住著的那一套,其余三套都留給H;股票基金等等也留給H;現金部分除了留一些辦葬禮,各給15萬小姨和好友兩人,剩下的就分給家里其他人。也就是說現金和一套房沒有留給H。
H同學又開始了她的哭戲之路,她跟姥姥哭訴自己有多可憐多可憐,一直哭到老人家去公證處公證這套房子在老人去世之后也歸到H名下才罷休。
現金部分是沒好意思再要了,但是人家因此心生怨恨,從此不再與好友和小姨來往,自己一個人悄悄結婚,斷了與娘家所有的聯系。
古語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毙⊙蚨贾酪蛑阅桃源藖砀卸髂秆虻牟溉橹?,小烏鴉在老烏鴉年邁不能外出捕食之時,就把找來的食物用嘴銜回來喂給老烏鴉吃,直到老烏鴉自然死亡。
動物尚能知道感恩母親,回饋母親。而作為一個智商情商都明顯高過動物的人類來說,不懂感恩真的太不應該了。
早前,有一則新聞,說是一個女大學生為了換一個和同學一樣的手機,找清潔工媽媽要錢,媽媽拿不出那么多錢就沖著媽媽大喊大叫,大罵媽媽沒本事。
后來周圍的人都紛紛指責女孩,女孩才罵罵咧咧的離開。臨走前還憤憤不平的說以后再也不回這個家了。
中國的父母們都是掏心掏肺的對孩子好,犧牲自己的一切,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拿來給孩子,可為什么孩子卻依然不滿足,一定要榨干父母才肯罷休?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們的這種心理?
其實很簡單,不過是從小到大父母都沒有教會孩子感恩。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對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一旦父母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便心生怨恨。
但是,教育孩子感恩也不是說我付出多少,你就要回報多少。
我們公司的會計是一個精打細算的人,她女兒在公司附近上小學,便經常到公司來吃飯,所以大家經常會逗她女兒。
有一次會計同事給女兒報了一個興趣班,同事們便打趣她讓她回家找爸爸報銷學費。然后,會計同事突然冒出一句:不用她爸報銷,從小到大她花的錢我都拿個本子記著,收據都在,這些錢以后要還給我的。
一下子氣氛有些尷尬,她女兒不停的扒飯不再說話,同事們也都不知道怎么接話了,只能哈哈笑著對她女兒說:你媽媽職業病、職業病。
也許會計同事的本意是想女兒學會感恩,卻不知道這一筆一筆的記賬,也把父母的愛記出個價格表了,我不知道當有一天她女兒掙錢了拿著那些曾用在她身上的錢砸向自己告訴自己從此兩清的時候,她是否會后悔曾經記下這本賬本。
感恩是一種情感,說白了就是愛的能力,做父母的不光要愛孩子,還要教會孩子愛父母愛別人。學會愛別人才能精神富足,獲得幸福。
懂得感恩的孩子過的更快樂,能清楚自己的內在需求和照顧別人的情緒,人際交往上也更勝一籌。
愛孩子是本能,可教育孩子卻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愿天下父母都能教出有感恩之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