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主體來自TO必問的《電子簽約是一個大趨勢嗎?什么時候能普及?》,大部分內容是我在原文的內容回答,覺得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的好像很在理,所以把內容補充和完善寫下這篇分析。
對于電子簽約市場,和成為中國的SaleForce一樣,仍是一個copy to china的產物,行業對標基本對標的是DocuSign,這家名聲在外的公司。
有人問,電子簽名是一個大趨勢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能夠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產品一定都是某個階段的新趨勢。
說完趨勢,那我們就再來說一下瓶頸,我認為目前電子簽約行業主要瓶頸在于需要去解決法律效力、安全、存儲這三大問題,下面分別介紹一下目前的情況。
法律
先說法律,提及合同、電子簽約那么將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工信部《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商務部《電子合同在線流程規范》、《電子商務第三方交易平臺服務規范》。
我不是非要搬那么多法律條款出來鎮這個帖子,主要在國內如果你做電子簽約必然要滿足這些條款中所涉及與電子簽約有關的內容。
各國的法律法規都不一樣,所以這也是行業巨頭DocuSign無法進入國內的主要原因。
如果簡單一點總結,電子簽約在法律上,要證明的有四件事兒:
哪個操作人、在什么時間操作、一個操作人本人認可的內容、這個內容是不可篡改的。
上面這句話很重要,考試要劃重點。
安全
先說基礎安全這塊,那么你需要參考的是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還有國標《時間戳標準》(GB/T 20520 – 2006)、《網絡交易服務標準》(SB/T10519-2009)、《電子商務協議》(GB/T19252-2003)、國密局《電子認證服務密碼管理辦法》、《證書認證系統密碼及其相關安全技術規范》(GB/T 25056-2010)。
象征性的提及一下所涉及的內容,然后再通俗的來解答一下:
目前的安全其實就是作為第三方簽約平臺,要將雙方認可的內容先簽名(加上數字證書)、再蓋上時間戳(證明簽訂時間,同時保證防篡改)、然后再加密(這樣第三方平臺是無法看到合同內容)、最后再碎片化存儲到云(即便是黑客拿到了某一服務器數據也無法有效還原,除非所有的服務器都攻破了再逆回來,但是這樣的門檻是非常高的)。
國內的一些平臺不止完成了以上內容,某些平臺還引入了公證處(比如上上簽),將簽約過程保全和公證,其實解決的一樣都是安全問題。
存儲
存儲其實來解決的仍然是安全問題,我們生活工作中的合同是簽約完成后,是雙方各執一份來獨立“存儲”的,如果合同產生爭議,其實也一樣去公證處做公證才行,所以電子簽約需要這個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來監督簽約。
如果簽約產生于簽約平臺,存儲也存儲在該平臺,其實對公信力還是起了既做球員又當裁判的質疑(簽約者會認為在特定的環境下,平臺有動機且能力篡改合同內容),所以對于合同內容的保管(即存儲)第三方的簽約平臺又需要第四方存儲平臺,或者引入區塊鏈技術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通俗的去講為什么建議需要第三方來存儲?
因為同樣的這個問題,如果換做做電子簽約的來答你們肯定持有懷疑態度,而我是搞網絡安全的,你們的問題和我沒啥太大的利益關系,所以你們就會更認可些,心情好了還會把這篇內容轉發出去,順便給我點個贊什么的!
未來
隨著這幾年互聯網企業級服務創業潮來臨,SaaS產品的推廣與普及、國家對無紙化辦公的的政策推導,很多傳統紙質化的內容都將慢慢被電子化所替代掉,就像電子發票剛出來的時候,你去星巴克點一杯咖啡不知道如何領電子發票一般,對于新鮮事物我們總要有個適應的過程。
國內的電子簽約領域創業公司已經打的火熱,這個行業應該有不下20家的創業公司,在他們你爭我奪的發展客戶的過程中,其實本身就承擔著教育市場的責任,電子數據存儲其實已經是個很成熟的市場,基于云端的互聯網“公證”得到廣泛認可,確實還要有一段路途。
至于誰會最終成為中國的DocuSign?我引入我之前寫的一篇公眾號標題,創業拼的無非就是比同行誰活的更久一點!
這一波,我更看好上上簽,這么燥亂的互聯網創業潮里,能悶頭務實做事兒的團隊都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