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鼓勵咨詢活動是我是如何成長為現在的自己的!
我出生在農村,家里是需要種地種菜的。那里有不高的山,有小小的溪流,大片的農田。
我們生活的那個村莊剛好是在馬路旁,不算偏遠地區,交通算是比較便利的。
我有姐妹三個,我是長女,我還有兩個妹妹。其實媽媽不只生了我們三個,在一個農村的家庭里想要一個男孩也是正常和可以理解的,但是最終我家就只有我們三朵花。因為這個,媽媽應該沒少受傷吧!身體的,心靈的!
我的奶奶只有我爸一個兒子,我有三個姑姑。
奶奶對我很好,我記得我可能上初中前都是和奶奶睡的。
家里經濟條件非常一般,種地種菜基本是自給自足,沒有什么經濟收入,爸爸會做些小生意賺些錢。我記得我們幾個讀書的學費都需要向我阿姨舅舅他們借。經濟條件不好,這其實是我內心自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源頭。
我們的家庭在當時應該是有矛盾的,我媽和我奶奶之間,還有我爸媽之間應該都不是那么和諧的。但在我印象中沒有吵架的畫面,那種不和諧那種矛盾應該是藏在心里的,不說出來而已。
所以我現在有了不愉快,特別是在家里,我一般能將就就將就吧!
我的爸媽都是非常老實的典型的農村人,他們沒有讀過很多書,在當時對我們姐妹幾個沒有任何具體的要求,能讀書就一直讀書。他們不會輔導我們作業,也不過問任何學習的問題。
我記得我上高中有一次考試考的特別不好,成績大約是排到班上的20多名,我爸開完家長會和回來對我說:“這次考試你怎么搞的?”我接著就來一句“我怎么知道我怎么搞的。”然后我爸就沒說什么了!
所以我們的學習完全是靠自覺的。
我爸媽他們不過問我們的學習,同時家里的任何事情他們也不和會和我們說。現在想來有種感覺就是,我們小孩就學習和玩,爸媽他們就負責勞作養家。大概各管各的,各做各的!
同時家庭成員之間沒有太多感情的流露,不會有什么親子聊天溝通,更不會說“愛”這樣的字眼等等,好像我印象中連牽手這樣的動作都沒有。
我的父母是完全接納我的。
我感覺他們沒有嬌縱也沒有體罰,也沒有說過任何的嚴厲的話。
我感覺他們沒有偏心,到我沒一直覺得爸媽偏心我,可我不覺得。
他們有忽視我嗎?我認為他們真的沒有想要忽視,他們已經做了他們所能做的最好的!
這樣的成長環境下,我慢慢的成為了這樣一個人:
1.我自己的事我從不想要告訴我父母,我認為反正告訴他們也沒任何幫助。所以高中填大學志愿是我自己填的,大學找工作,來到離家千里之外,也是我自己一人決定的。就是我決定了后告訴他們一聲而已。
即使現在也依然是這樣。我不會和父母她們說過多我現在的生活。打電話也就是問候他們,然后聽他們說說他們想說的,回答下他們的提問而已!
我不喜歡也不習慣過多說我的家庭。
所以我在生活中,特別是家里,我非常討厭被人要求來要求去,這個要這樣,那個要那樣,我一聽就心里非常抵抗,也非常生氣憤怒。即使說的是對的,我也不想去照做。
2.我非常難表達對別人的愛和關心的感情!
我無法說出來。
我也無法對人表示太多熱情,特別是不是那么熟悉的時候!
同時,我也無法主動對人有熱情的肢體語言,拉手,拖胳膊,抱抱等等!
這讓也在很多人的時候,會有些拘束或無所適從。
我只會被動反應!
所以在我第一個孩子剛出生時,我完全沒辦法進入媽媽這個角色。那種抱著溫柔地看著她,說著愛的語言,用媽媽這個稱呼,我在最初的一段時間都無法做到說出!
現在第二個孩子出生了,我就可以自然的表達和溫柔的擁抱深情的對視了!
感謝我的孩子
你們是精靈
是來療愈我的
讓我從媽媽開始學習
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