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天寶六年(747),古稀之年的李邕,在北海太守的任上,被首席宰相李林甫制造冤獄“杖殺”。
????王維聞訊,覺得胸痛氣悶,便找了個理由,躲到輞川“避禍療傷”......
????其實,王維與李邕并無多大“私交”,只是敬重其才華與風骨而已。
????李邕(678-747),字泰和,少年成名,能詩擅文,為人行俠仗義,自然成為李林甫的眼中釘、肉中刺......
????即便是年逾古稀,只要有機會,李林甫就絕不放過!
????對此,王維早已無語!
? ? 眾所周知,王維與岐王李范交好。
????李范是唐睿宗的第四子,曾稱唐玄宗李隆基為三哥。
????歷史上,岐王李范被認為“好學工書,愛儒士,聚書畫,皆世所珍。”
????據(jù)說,作為行家,李范也十分欣賞李邕的書法。
????魏晉以來,碑銘刻石,都用正書撰寫。入唐以后,李邕推崇改用行書寫碑。人們普遍認為,其書法的個性非常明顯,字形左高右低,筆力舒展遒勁,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
????李范曾經(jīng)對王維感嘆道:李泰和筆意“風度閑雅”,頗有名士之風。
? ? 王維研究過李邕的《李思訓碑》碑拓,深以為然,道:李泰和初學王右軍的行書,其頓挫起伏,既得其妙;后參以北碑及唐初諸家楷書、行書筆意,復乃擺脫舊習,筆力為之一新。
????岐王李范拍案贊曰:見解妙極!
????《李思訓碑》,全稱《唐故云麾將軍右武衛(wèi)大將軍贈秦州都督彭國公謚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稱《云麾將軍碑》。碑主李思訓,出身唐宗室,官居大將軍,也是唐代有名的青綠山水畫家。
????李邕撰文并書以“行書”,唐開元八年(720)立碑。現(xiàn)存陜西蒲城,已殘。
????此碑文被認為是李邕書法代表作。
? ? 曾經(jīng)有人以“蘇東坡”為題,出聯(lián)。
????有人妙答,以“李北海”對之。
????沒錯,李邕官居北海太守,故有“李北海”之稱。
????有資料表明,后世的蘇軾,也很欣賞李邕。蘇東坡曾經(jīng)有詩曰:“疑公李北海,慷慨多雄詞。”(《故李承誠之待制六丈挽詞》)
????現(xiàn)實中的李邕,喜歡結交文人和俠義之士,出手大方。
????李邕如今“死于非命”,在當時的大唐朝廷內(nèi)外,引起極大社會反響。
????從流傳下來的資料看,最義憤填膺的,你知道是誰嗎?
????答案居然是:杜甫。
? ? 史料記載,獲知噩耗,杜甫為李邕寫了一首吊唁詩,即《八哀詩·贈秘書監(jiān)江夏李公邕》。
????詩曰:
????長嘯宇宙間,高才日陵替。
? ? 古人不可見,前輩復誰繼。
? ? 憶昔李公存,詞林有根柢。
? ? 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清制。
? ? ......
? ? 此詩全文410字,充滿了悲憤之情,如泣如訴……
? ? 如果知曉了杜甫與李邕的“交往”經(jīng)歷,你或許便會理解,“詩圣”懷有對李邕的深切“感恩”!
? ? 李邕慧眼識珠,對杜甫有知遇之恩。
????唐天寶四年(745),杜甫和李白同游古齊州(即今濟南市)。
????好結交天下英才的李邕得知,便從北海(即今山東的益都),連日趕往齊州相見。
????李邕以禮相待,杜甫是“受寵若驚”。
????李邕時年68歲,身為北海太守,早已名滿天下。
????杜甫此時,才只是個33歲的后生,雖然也有《望岳》等詩聞名天下,但對于李邕老前輩,恐怕只能“望其項背”。
????的確,杜甫出生名門,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后來,父母先后離世,家境敗落,諸事不順。唐開元二十四年(736),杜甫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果名落孫山,還是個“小白”。
? ? 歷史證明,李邕獨具慧眼,顯然已經(jīng)預見到了:這顆新星將在中國文學史上,迸發(fā)出萬丈光芒。
????李邕張羅的歡宴,就安排在新改建的“歷下亭”上。
????歷下亭,是濟南名亭之一,位于濟南市歷下區(qū)大明湖東南隅島上,與“天下第一泉”為伴。因其南臨歷山(千佛山),故名歷下亭,亦稱古歷亭。
????為了展示心誠,李邕還特地邀請齊州許多知名人士,前來作陪。
????真所謂高朋滿座。群賢聚集,把酒當歌,說詩論史。
????李邕還特意談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審言,這讓杜甫十分感激,感覺頗有面子。
????興奮異常的杜甫,當即賦詩一首《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詩曰:
????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云山已發(fā)興,玉佩仍當歌。
????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
????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
????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 ? 杜甫宴飲賦詩,使這座古亭從此聲名遠揚,而“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一聯(lián),千百年來更成了濟南的驕傲。
? ? 且說李白。
????聽說李邕專程在“歷下亭”宴請杜甫,自己卻“有事”沒有趕上,后悔不已。
????其實,李白想見李邕,可謂由來已久。
????李邕在益都(巴蜀古稱)任上時,發(fā)生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女子,丈夫被人謀害。女子持刀復仇,刺殺真兇而獲獄,罪當極刑。
????這時候,李邕義不容辭,上疏朝廷,救下女子......
????崇尚“俠肝義膽”李白,聞聽此壯舉,感佩不已,寫下了敘事樂府《東海有勇婦》。
????詩曰:
????梁山感杞妻,慟器為之傾。
????金石忽暫開,都由激深情。
????東海有勇婦,何慚蘇子卿。
????......
????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
????......
? ? 李白與李邕,后來如約見面了,把酒言歡,甚至“冰釋前嫌”。
????如今,聽聞李邕的死訊后,李白徹夜未眠,借酒消愁,寫了一首《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詩曰:
????......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
????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
????......
????全文347字,李白捶胸頓足,淚灑詩箋......
? ? 言歸正傳。
????且說王維,正在“文杏館”禪修打坐,崔興宗來了。
????“前些時日見到杜甫杜子美,他托我?guī)г拞柡茫ⅰ埻鯁T外注意自身安全!’”落座后,崔興宗開門見山道。
????“哦,好的、好的!”王維聞聽,手捻佛珠,喃喃道:“杜子美,年紀輕輕,卻宅心仁厚,一個厚道人啦!”
????崔興宗湊了過來,問道:“哎,你覺得李太白為人如何?”
????王維不動聲色,反問道:“杜子美怎么看他呢?”
????崔興宗有些嚴肅地說:“問過,杜子美說‘有些跋扈’!”
????王維笑了:“跋扈?確實拿捏得比較準!”
????崔興宗嘆道:“這個?你們同朝為官那么久,你的確有發(fā)言權!”
????王維呷了一口茶,淡淡說道:“李太白自帶‘氣場’,任何時候、不論場合,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太‘自戀’了,也好,也不好!因為,這個世界實在是太大,‘能人’實在是太多啦!”
????崔興宗忽然說:“關于李北海,杜子美還說了這么一件事......”
????王維依舊平靜似水,道:“不妨說來聽聽——”
? ? 大概二十來年前吧,李邕任渝州(今重慶市)刺史。
????年輕氣盛的李白,游渝州,謁見李邕時,因為,不拘俗禮,高談闊論,使李邕頗為不悅。
????有史料稱:李邕“頗自矜”(《舊唐書·李邕傳 》),為人自負好名,對年輕后進態(tài)度頗為矜持。
????李白對此不滿,在臨別時,寫了一首《上李邕》詩,以示回敬。
????現(xiàn)在讀來,其態(tài)度言辭,是相當?shù)牟豢蜌狻?/p>
????詩曰: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恒殊調(diào),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 ? 月光如水,灑向夢幻般的輞川“文杏館”。
????室內(nèi),望著飄忽不定的燭光,崔興宗嘆道:一晃二十年過去,再看李邕李北海的為人,尤其小“迷弟”杜子美對其崇拜至極的態(tài)度,據(jù)說,李白也似乎明白了——這,或許就是一種“誤會”。
????王維搖搖頭,道:“誤會”?若李太白后世得名,人們再讀此詩,誰會知道背后的“真相”呢?又會怎么看待李北海?
????崔興宗沉默了......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寫得真不錯!
????人啦,都有年輕氣盛的時候。“我要飛得更高”,當然好!
????王維卻有感悟:活到現(xiàn)在終于明白,最考驗人的卻是——一旦停下,能否落得穩(wěn)呢?
????幾年前,一介布衣的李白,已過不惑之年卻“一步登天”,成為翰林院文學待招,可謂風光無限。可惜好景不長,兩年后即被唐玄宗“賜金返還”,體面地“趕”出了長安,又開始長期“漂泊”。
????惺惺相惜,王維親眼目睹了這一幕,內(nèi)心“五味雜陳”。
????此時此刻,面對始終“渴望功名”的崔興宗,王維唯有感嘆,手指窗外明月,喃喃道:世人只看重“表象”,有誰會耐著性子去“追尋真相”呢?即便是所謂“真相”,那其實,也只不過是“夢幻泡影”罷了......當不得真!.當不得真!
????崔興宗隨著王維的手指,把目光投向窗外......
????古人曾吟今月明,今月也曾嘆古人!
???????????????????????????????(未完待續(xù))
(文中配圖,除署名外,來自網(wǎng)絡。若有不妥,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