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向我咨詢孩子的自控力問題,在我的簡書《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一文,我也提到給孩子的內心種下“我重要”、“我能”和“自控力”三粒種子的重要性。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力,我想從影響自控力的家庭因素談起。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自我控制力?國外研究認為,自我控制是個體自主調節(jié)行為,使其與個人價值和社會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它能引發(fā)或制止特定的行為,主要包括五個方面:抑制沖動行為、抵制誘惑、延緩滿足、制定和完成行為計劃、采取適應于社會情境的行為方式等。國內學者認為,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現(xiàn)為自制力、堅持性和延遲滿足。
影響兒童自控力的家庭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
1.家庭教養(yǎng)方式
如圖所示,按照接受性和控制性兩個維度,可以把家庭教養(yǎng)方式分為四種類型。
專制型的父母很嚴厲,極少流露感情或給予表揚。他們對孩子的行為有高的期望,并異常關注孩子能否達到行為標準。這類父母要求兒童無條件服從,常使用體罰、責備及嘲笑等。專制父母的孩子往往退縮、不友善、猜疑、易怨恨,自控力不高。
放任型父母對孩子一般是充滿感情的,對孩子的行為較容忍,要求低,規(guī)定少。放任父母的孩子不成熟、退縮、低自尊,其獨立性及自我控制水平最低。
權威性父母對孩子充滿感情和友好之情,根據(jù)兒童的需要與能力設立相應的行為標準。權威父母的孩子能與人愉快的合作,能抵制誘惑且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具有更強的自我信賴和自我控制,具有內在的行為自律準則,自控力水平最高。
2.親子關系
親子保持親密、友好的互動關系,兒童自我控制的發(fā)展良好,問題行為少。父母以強硬的態(tài)度對待兒童,兒童容易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問題行為和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親子間缺乏互動,關系淡薄,出現(xiàn)問題行為的孩子最多。
3.父母個性
研究表明,不論父親還是母親,一方以神經(jīng)質為主要個性特征(情緒很不穩(wěn)定),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較低。
我相信很多家長學習了很多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控制力。當我們的很多教育方法和技能仍然改變不了自己的教育問題時,就要轉而走向尋找方法背后的道,打個比方,如果把方法比喻成一棵樹的樹梢,方法背后的道就是樹根。相信你懂得了影響孩子自控力的“道”,就會自己尋找到具體的“術”(方法)。
教育孩子還是要先從家長的自我成長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