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孩子,不用比學習成績,主要從過程性評價來看孩子,只有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差別。在眾多的活動中,孩子都樂意參加。特別是每次運動會報名跑步時,讓老師很難裁決,小手舉得老高,嘴里不停地喊著:“我,我……”絕大多數都覺得自己跑得快,其實一測,并不是這樣,跑得快同學除了奔跑能力強,有爆發力或耐力,還要看反應速度,聽令起跑時,就有人落開了隊伍。到了中高段,孩子就有了自我認知,漸漸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強,只有一直都在跑步方面很強的同學,才會舉手。
最近學校的“趣味冬季長跑”也傷了一年級小部分同學的心,每個班只能選8男8女,有的班去掉生病的,差不多夠了。不過沒關系,這項活動參加不上,下一項活動爭取參加上。再說下周就開始學習跳跳繩了,爭取好的成績喲!在年級大型活動,上次升國旗選上的五名學生,這次語文組的“經典誦讀展示”,我就選了另外的十名同學參加,我想在每次的活動中,都能鍛煉一批人,這樣班里整體就會好起來。每個孩子都能找到他的最大的長處,并將自己的長處去展示并得以鞏固,這樣孩子就建立了自信心。在活動中,我們把機會多多勻給大家,讓每個人孩子都參與起來,這樣建立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在沒有輕易給學生下定論的時期,我們多給孩子參與的機會,讓他們找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