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優(yōu)游”國學分享交流臺簡介
“詩書優(yōu)游”國學分享交流臺簡介
? ? ?“詩書優(yōu)游”國學分享交流平臺是由家長和學生共同發(fā)起和運行的以國學內(nèi)容分享交流為主題的公益微信群。在這個平臺上,目前有幾個大一點國學有基礎(chǔ)的孩子,每個人挑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每周或者每兩周錄制一個分享的音頻文件,在固定時間發(fā)布,他們的身份就是這個群的主播。希望孩子對國學產(chǎn)生興趣的家庭以親子的形式加入作為聽眾并每周反饋一次。聽眾在堅持反饋一段時間后可以申請成為候選主播,候選主播實習通過可以成為主播。這一互動交流的簡單規(guī)則,使得主播和聽眾之間能產(chǎn)生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效果。希望通過這個分享群給有基礎(chǔ)的孩子提供一個學以致用的平臺,讓他們以講促學。對于希望孩子對國學產(chǎn)生興趣的家庭來說,也可以找到一個讓孩子跟同齡人交流的空間。當然,也希望通過大家的分享交流讓國學中的精華浸潤更多的家庭。主播們分別負責不同的主題頻道。目前平臺已經(jīng)有蒙學、古典詩詞、歷史、古典小說四個頻道。平臺自2018年3月25日開始運營,目前有近三十個家庭參與其中。作為一個開放的公益平臺,每半年有一次開放加入的機會。但正式加入之前需要經(jīng)過嚴格的培訓并通過結(jié)業(yè)測試。
“詩書優(yōu)游”詩詞頻道主播百合自我介紹
? ? ? ? 大家好!我是“詩書優(yōu)游”詩詞頻道的主播百合,一直在國際學校上學,目前是六年級。我們學校的校園文化之一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和行動回饋和影響自己的學校、社區(qū)或社會,而且我非常喜歡古詩詞,希望能把古詩詞的美傳達給更多的人,所以我加入了“詩書優(yōu)游”這個公益的服務(wù)平臺來做詩詞頻道的主播。我希望通過給大家分享古詩詞鍛煉自己,同時也幫助大家和古詩詞成為朋友。在古詩詞頻道中,我將結(jié)合四季變化、節(jié)日時令、兒童趣味來選擇貼近少年兒童生活的詩詞,并且每一首詩我都會分享朗讀、標平仄、誦、吟等各種可以和詩詞玩的游戲,這些游戲的具體介紹和玩法有專門的文檔和音頻供大家學習參考。我希望聽眾們在聽了我的分享之后能把詩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詩詞的美。為了讓聽眾們在體會詩詞語言、內(nèi)容、意境的美之外也能夠直觀地體會各種詩詞體裁的不同特點,我會按照七絕、五絕、五律、七律、古詩、詞的小令這樣的體裁順序進行分享,每種體裁分享一定數(shù)量的詩詞后再轉(zhuǎn)入下一種體裁詩詞的分享。我的古詩詞頻道會每隔周周二發(fā)布新的分享內(nèi)容,歡迎大家收聽,同時非常希望能聽到或看到聽眾們的反饋。讓我們一起和詩詞同行吧!期待大家都能和詩詞交上朋友哦!
本期分享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端午節(jié)到了,所以這次給大家分享一首吟詠端午佳節(jié)的詩,北宋詩人張耒的《和端午》。
往期分享內(nèi)容回顧
找入聲字和標平仄模板
? ? ? 圖中入聲字是用一個小紅點表示的,這個小紅點藏在每一個入聲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鍛煉自己當偵探的本領(lǐng),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聲字以后,就可以玩“標平仄”這個游戲:在所有的平聲也就是的一聲和二聲上面畫一橫,這個符號表示平,不過千萬要注意,有些一聲或二聲的字實際上是入聲字,要標成仄聲哦!然后在所有的仄聲也就是三聲、四聲和入聲上面畫一豎,這個符號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會標也沒關(guān)系,可以對著我分享的圖片找到每一個表示平仄的符號,照著標在你的詩上就可以了。不過,我非常推薦你們自己挑戰(zhàn)一下,然后再與照片對照。
朗誦、誦和吟的音頻
? ? ? ? 朗誦、誦和吟都是在嗟嘆和詠歌中體會詩詞節(jié)奏和韻律的好辦法哦!在吟誦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把所讀的詩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同時切實感受詩詞的美。
賞析文本
? ? ? ?粽子飄香,龍舟正舞,聽得耳邊鼓,歡聲陣陣,一杯雄黃酒,滿載祝福。這次的分享,我們再次迎來了一個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與春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并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民俗佳節(jié)。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風俗特別多,比如兒歌中唱到的:“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五月五,是端陽;粽葉香,裹五糧;剝個粽子沾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以及“雄黃酒,灑庭戶,小孩頭上畫老虎”。另外還有戴香包,掛艾蒿、拴五色絲線、佩五色長命縷、沐蘭湯、喝雄黃酒、制五毒符、吃五毒菜、采藥、斗草等等。不光風俗多,端午節(jié)的名字也特別多,有二十多個,如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當五汛、天中節(jié)、夏節(jié)、五月節(jié)、菖蒲節(jié)、龍舟節(jié)、浴蘭節(jié)、午日節(jié)、女兒節(jié)、地臘節(jié)等等,有的地方干脆直接叫屈原日、詩人節(jié)。為什么叫這些名字也各有解釋,常見的說法比如“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也就是“初五”。再比如按照干支紀年法,農(nóng)歷的正月開始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順序推算,第五個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又因其月日數(shù)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jié)為“五月節(jié)”、“重五節(jié)。另外,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起源也是眾說紛紜,常見的“歷史人物紀念說”就有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等好幾種,甚至還有紀念介子推說。這其中流傳最廣的當然是紀念屈原說,這方面的內(nèi)容也正是我將要在這次分享的詩中講到的。學術(shù)界則大多持別的說法,比如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及《端午節(jié)的歷史教育》兩篇論文中詳細論證的端午節(jié)是古百越族舉行龍圖騰崇拜活動的節(jié)日。聞一多先生認為: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龍為圖騰的,每年在五月五日這一天,他們都會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祀,表示他們是“龍子”的身分,藉以鞏固本身的被保護權(quán)。端午節(jié)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guān)。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龍神,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張心勤的《端午節(jié)非因屈原考》則認為端午節(jié)起源于惡日,惡是罪惡的惡。至遲從戰(zhàn)國開始到漢代,人們都認為五月五日為惡日,有“不舉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嬰兒無論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撫養(yǎng)成人。一旦撫養(yǎng)則男害父、女害母。戰(zhàn)國時著名的孟嘗君田文就是因為在五月初五出生,差一點就被扔掉。這一習俗在漢人王充的《論衡》、應(yīng)劭《風俗通》以及《后漢書》中都多有記載。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所以要除瘟、驅(qū)邪、求吉祥,因而出現(xiàn)了相關(guān)的文化活動,形成了頗有特色的端午節(jié)。還有一種說法跟據(jù)《禮記》記載,認為端午節(jié)源于蓄蘭沐浴?!洞蟠鞫Y記·夏小正》:“五月,……煮梅,為豆實也,蓄蘭為沐浴也?!惫湃耸⑿形逶虏烧m草,以蘭草湯沐浴、除毒。屈原在《九歌·云中君》中也寫到:“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也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jié)?!边@一風俗流傳至唐宋時代,成為端午節(jié)。所有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有相應(yīng)的文化內(nèi)涵,但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覺得最有說服力的是端午節(jié)源于夏至說。那就得先說說夏至這個節(jié)氣了,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jié)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土圭是最古老的計時儀器,通過觀察直立的地上的桿子之影子的移動規(guī)律、影的長短,來確定時間。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比如北京的白晝達到15小時,故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這一天,太陽的位置剛好達到天空的正中央。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這是正是各種生物最旺盛的時候,《周禮·春官》中說:“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xiāo]?!本褪侵父鞣N有毒的的動物經(jīng)常出沒。所以夏至就會有一些有關(guān)辟邪驅(qū)毒的活動,比如戴五彩線、掛艾蒿、制五毒符等。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后,所以麥粽就成為了夏至很重要的食物?!秴墙h志》這本書中寫到“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辈粌H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不過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風俗現(xiàn)在卻成了端午節(jié)的風俗。這也是學者們認為端午源于夏至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 第一位提出端午起源于夏至的學者為黃石先生,1983年,劉德謙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說》這篇文章中找出了更多可以證明端午源于夏至的證據(jù)。他在這篇文章中提出了兩個主要理由可以證明端午源于夏至:第一條是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定義的。在唐代韓鄂所著的《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jié)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夏。”意思是端午節(jié)正是在太陽在天空正中央位置的時候,夏季之中。因為只有在夏至太陽才可能完全合于正陽的位置,所以說端午節(jié)起源于夏至。這也充分的解釋了端午節(jié)為什么會有“天中節(jié)”的別名。第二個理由是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風俗。在我國現(xiàn)存的比較早也比較權(quán)威的歲時專著《荊楚歲時記》中,五月五日的節(jié)日風俗并沒有吃粽子,而吃粽子卻明明白白定在夏至節(jié)中:“夏至節(jié)日食粽。周處謂為角黍,人并以新竹為筒粽?!?/b>端午節(jié)另一個重要的習俗賽龍舟在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競渡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就像整個端午節(jié)不是為了紀念屈原一樣。但是,從文獻中也可以看出來,到了唐宋的時候紀念屈原的風俗已經(jīng)很盛行了。那么,為什么漸漸地人們都認為端午節(jié)是紀念屈原的呢?因為屈原投江殉國,九死不悔,他的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而且屈原是一個很偉大的詩人,老百姓都對他很崇敬。屈原又是一個士大夫,能夠引起讀書人的共鳴。因為這些原因,屈原跟端午節(jié)的關(guān)系就越發(fā)的密切。歷代詩人在寫有關(guān)端午的詩的時候都是把屈原作為最主要的描寫對象,并且以此抒發(fā)自己深深的感慨,就像我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張耒的《和端午》。
????? 我們先來看這首詩的題目:《和端午》?!昂汀?/b> 意思特別多,是一個多音字,發(fā)音包括hé、hè、huó、huò、hú和huo,不同的發(fā)音與不同的意思。這里讀和[hè],讀和[hè]的本義是應(yīng)和、跟著唱、附和、響應(yīng)。例如在西漢·劉向的《戰(zhàn)國策·燕策》中:“荊軻和而歌” 、《詩經(jīng)·鄭風·萚兮》中:“倡予和汝”都是在表現(xiàn)互相唱和。還有我們現(xiàn)在常見的一些詞,比如曲高和寡、一唱百和等都在表達這個意思。唱和不僅限于聲音,也可以用文字的形式來表達。比如說這首詩的題目中的“和”的意思就是以詩歌酬答,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作詩詞,這一類詩就被稱為唱和詩。唱和詩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酬和、和答、分韻、次韻等。就總的情形看,大致分為限韻和不限韻兩類。詩人們在一起互相酬答,寫過很多非常有名的唱和詩,比如杜甫、岑參、王維等人寫過的《和賈舍人早朝》、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杜審言的《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等等。張耒的這首《和端午》就說明他是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和友人唱和寫下的詩篇。
????? 說完題目我們來看這首詩的作者。這首詩的作者名叫張耒。張耒是北宋詩人,字文潛,號柯山,在文學方面頗有成就。他最有名的一點就是與秦觀、黃庭堅和晁補之并稱為“蘇門四學士”,也就是說他是蘇軾的得意門生之一。關(guān)于張耒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據(jù)《老學庵筆記》所說,張耒生下來時他的手心上就有一個“耒”字,因此才取名為張耒。這樣的傳說故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很常見,比如《左傳》開篇就寫道:宋武公的公主仲子生下來手掌心就有一個魯字,就寓意著她將成為魯國君主的夫人。后來她果然嫁給了魯惠公為夫人。張耒一生仕途坎坷,早年生活窮困,顛沛流離,后又屢遭貶謫,長期任地方卑官。這種經(jīng)歷深度影響了他創(chuàng)作的風格,在他的詩中常常體現(xiàn)出對勞苦百姓的關(guān)心和憐憫。
? ? ? 說完題目和作者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本身吧。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句:“競渡深悲千載冤”。“競渡”指的就是我們最熟悉的端午節(jié)的風俗賽龍舟?!扒лd”指的就是千年。《爾雅》中說:“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b> 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朝代,“年”有不同的稱呼方法。這句詩就是說:賽龍舟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之冤。那為什么會說“千載冤”呢?就像我上面分析的,大家都認為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非常忠于自己的祖國,他一心想實行改革,使楚國變得更強大。可卻遭奸人誹謗,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都城郢都,消息傳來,屈原傷心欲絕,于五月初五寫下絕命詩《懷沙》之后,抱石投入了汨羅江。楚國的百姓聽說后哀痛異常,紛紛趕到汨羅江邊,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體。并借劃船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從此以后楚國人民每年五月初五都要劃龍舟紀念屈原。歷代詩人也都像楚國人民一樣,每到端午節(jié)就會對屈原的死發(fā)出深深的感慨。
????? 下面我們來看第二句:忠魂一去詎能還?!爸摇笔且粋€形聲字?!墩f文解字》云:“忠,敬也,從心中聲”。它的本意就是行事有敬、盡心竭力。這也是“忠”這個字在《論語》中的意思。但是作為儒家學說重要概念的“忠”字,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逐漸成為忠于國家,對君主忠誠的意思。而屈原就被大家看成是這樣“忠誠”的象征。“魂”也是一個形聲字,從鬼,云聲?!霸啤北玖x為“在天空中回旋團聚的氣體”,“鬼”指人?!霸啤焙汀肮怼甭?lián)合起來表示“人死后其體魄中的陽氣回旋升天”。 “詎“就是豈,表示反問?!?/b>詎能還”就是豈能再回來呀?這句就是說:“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里還能回來啊?”詩人在此處用“忠魂”這個詞更進一步地表達了對屈原命運的感慨。不過,盡管屈原已經(jīng)死了,但他的魂魄和他遺留下來的這種精神卻會永遠被人們記住。就像詩人臧克家在《有的人》這首詩中寫道:“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b>
?????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三句:國亡身殞今何有。“殞”為形聲字,從歺(è),員[yún]聲。歺指的是剔肉殘余的骨頭,與“死亡”有關(guān)。所以“殞”指的是死亡,喪身。這個字只有在表達偉大的人過世時才會用到。這句就是說:“國破身亡如今還能有什么呢?”
????? 最后我們來看第四句:只留離騷在世間。詩人在這里表達了對屈原身死國亡,只是留下《離騷》這樣的詩篇讓后人傳誦的無限惋惜。但是對我們后人來說,《離騷》是多么寶貴的財富呀!作為屈原的代表作,全長2400多字的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是屈原全部創(chuàng)作的重點。這首詩表達了對自己祖國的熱愛,希望能夠幫助祖國強大起來的愿望,以及雖然碰到小人當政但卻絕不向他們妥協(xié)的堅強意志。同時深刻地揭露了楚國糜爛腐敗的政治氣氛,表達出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峨x騷》大量運用神話傳說,把日月風云都調(diào)集到詩篇中來,使辭采非常絢燦。而且用美人、香草以喻君子;惡木穢草以喻小人,通過比興手法把君王信讒、奸佞當?shù)?、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情景抒寫得淋漓盡致?!峨x騷》一方面以它深厚的愛國熱情以及詩人對國家民族的涓涓之誠深深地扣動著一代代讀者的心弦,另一方面《離騷》體現(xiàn)出非常典型的屈原式的浪漫主義精神,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后世的文人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以《詩經(jīng)》為代表的“風”和以楚辭為代表的“騷”,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奠基石和古典詩歌的兩個最高標準。而且“風騷”成為詩、詩人、文學,甚至文人墨客的代稱。我們在古典詩文中常??吹降摹斑w客騷人”、“文人騷客”都是從屈原的《離騷》來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離騷》中的名句也一直在激勵人們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地求索!
? ? ? 四句都講完了,我們來把這四句放在一起看看吧。在端午佳節(jié)里,人們進行龍舟競賽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之冤,可是屈原的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里還能回來?。繉ψ约鹤鎳柡钋榈那罱K卻國破身亡,如今還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離騷》在人世間了!
????? 張耒的這首《和端午》全詩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因為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忠魂一去詎能還”又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但此句,卻又分明有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壯,它使得全詩的意境直轉(zhuǎn)而上、宏闊高遠。于是三四兩句便水到渠成、一揮而就。雖然“國亡身殞”,灰飛煙滅,但那光照后人的愛國精神和彪炳千古的《離騷》絕唱卻永遠不會消亡。
?????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jié)束了,不要忘記和這首詩玩詩詞游戲哦!
可選的反饋題目
《和端午》參考反饋題目:
1、端午節(jié)的起源有這么多種說法,你能否結(jié)合附錄中的資料和自己的生活談一談你最喜歡哪種說法?覺得哪種說法最有道理?
2.??端午節(jié)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很多的風俗,你能否對端午節(jié)的其他風俗進行探討?
3.???屈原有許多著名的詩篇,你能否為大家在介紹一首除《離騷》外的作品?
4.??這首詩是一首唱和詩,自古以來有許許多多的唱和詩,你能否與大家分享一首你喜歡的唱和詩?
5、你能否找到一些帶有“風騷”、“遷客騷人”……這些詞的詩文與大家分享一下?
?參考資料
當然,還有各種百度……
附上端午風俗集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