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洛陽,陰有微風。
大暑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螢火蟲從草叢出生,土地濕熱,強對流天氣時常發生。
一年中最熱的時間,哪里是避暑之地呢?翻開前幾年的行程,瀏覽那些照片,心里多了些清涼。
2011年的七月,那時我有一個叫愛國者的卡片機,不懂光圈快門為何物。我把它裝進口袋,翻山越嶺。那一天,十多個人穿越了關外的羊臺山,坐在山頂眺望大海,啃著負重的強驢帶來的西瓜,挑一片樹蔭斗地主。下山時,濃陰下光影斑駁,不會構圖,卻記錄了最美好的記憶,比在路上偷摘的荔枝還甜。
2012年的七月,一路西行,來到了青海湖邊。一個真實尋夢的故事,因為兩年前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一個廣闊無邊的湖泊,一條蜿蜒曲折的小徑,一座幽靜莊嚴的寺廟,夢中的一切我在一個場景下全部湊齊,除了一座大通山,不過翻閱地圖,它就在湖的對岸。沒有找到秘籍,沒有尋到寶藏,體會這個神奇已經足夠。何況在家鄉人民如火爐時,我在享受湖邊緊扣外套的寒冷。
2013年的七月,一路向南,彩云之南??ㄆ瑱C已在西行路上被風沙侵蝕,此時入手了單反狗頭。蒼山洱海邊,小城流水,酷暑早已消弭于無形。依然不懂構圖,看到新奇的事物就一頓亂拍。從城區騎行去洱海的一條崎嶇小路上,游人稀疏,看到幾間黃色的小房子倒影水中,背后就是蒼山,習慣性的從口袋掏出另外一臺卡片機拍了下來。意外的風景總是最美,其他景點得到照片倒是沒有了太多印象。
2014年的七月忙著裝修,八月初終于抽出時間去了云的故鄉——嵩縣白云山。與廣州白云山這個市政公園不同,伏牛山系的白云山奇峰聳立、云霧繚繞。交通車上下山時盤山而行,霧鎖萬峰,能見度不足十米,看一邊車窗壁立千仞,一邊卻是無底深淵,云海穿行不免提心吊膽。登山路上,小雨霏霏,雨霧彌漫,正是云孕育生長的地方。
2015年的八月,一路向東,黃海之濱。我感覺來到了一個假的海邊,沒有涼爽的風,也沒有清澈的水,卻有更炙熱的陽光。于是匆匆在海岸線一走而過,躲進了海底,與海洋生物共處。
去年的八月,聽說據市區不遠也有一處云頂天宮,絲毫不比盜墓筆記中的差。山腳下陽光燦爛,到了半山已然風云突變。再往上,那就是隨機變換,一切都是風說了算,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山頂的宮殿,時而金碧輝煌,轉眼又若隱若現。夜宿山頂,裹緊薄被,臥聽風雨到黎明。推開門,都是化不開的濃霧,期望中的日出注定錯過,帶著下次的期盼離開。
今年最熱的天氣去哪里呢?也許沒必要再去可以尋找吧,一條小溪,一處濃陰,一本書,如王維在林茂竹翠處納涼時的《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如此,便可不負盛夏好時光。